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照模型是地貌晕渲图能够在2维平面获得地貌3维立体形态的主要原因.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推导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晕渲光照模型计算公式;通过对相关文献公式的分析,指出了数字地貌晕渲采用的光照模型与传统地貌晕渲几何光学原理的关系;并对该模型下地表灰度值的计算与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光照模型是地貌晕渲图能够在2维平面获得地貌3维立体形态的主要原因。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推导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晕渲光照模型计算公式;通过对相关文献公式的分析,指出了数字地貌晕渲采用的光照模型与传统地貌晕渲几何光学原理的关系;并对该模型下地表灰度值的计算与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貌晕渲中若干参数的设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纯贫 《测绘通报》2003,(5):17-19,37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效果逼真的地貌晕渲,可以增强地图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根据数字地貌晕渲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地貌晕渲效果与参数设置之间的关系,概述了数字地貌晕渲法中主要参数的合理设置,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4.
地貌晕渲中光源使用方法与用色规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设计彩色地貌晕渲图的交互式人机协同方法,并着重对晕渲中灰度值和色彩的调整方法进行改进和试验。试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彩色地貌晕渲效果比单光源彩色地貌晕渲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DEM的地貌晕渲表达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晓延  郭庆胜 《测绘通报》2003,(8):48-50,54
讨论基于DEM的自动晕渲的表现方法,针对效果的不足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方法绘制的晕渲图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一些特殊地貌的特殊表现要求,更好的展现制图区域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DirectX的地貌晕渲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制图学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地貌晕渲已经成为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地貌晕渲原理,分析了计算机地貌晕渲中的光照模型原理以及DirectX的渲染过程,探讨了晕渲光源方向设定规律,并设计开发了基于DirectX的晕渲成图系统。  相似文献   

7.
何宗宜  刘祥  魏秀琴 《测绘科学》2006,31(6):137-138,142
本文围绕计算机环境下数字地貌晕渲实现的理论与技术展开了探讨,论述了数字地貌晕渲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数字地貌彩色晕渲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数字地貌晕渲的技术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蒋雪  庞小平 《测绘通报》2011,(1):68-70,74
总结出三种可行的多光源组合,并对我国一些典型地貌进行多光源条件下的晕渲效果测试。分析这三种光源组合的光照特点及其各自适用的制图区域,以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多光源条件下自动地貌晕渲的光源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制图中地貌晕渲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数字制图下计算机地貌晕渲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使其完全实用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地貌晕渲的基本理论出发,采用先进的OpenGL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全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地貌晕渲的特点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坡度坡向的地貌晕渲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规则格网DEM数据,研究基于坡度坡向的地貌晕渲制作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坡度坡向算法、光照模型和光照插值算法,实现基于坡度坡向的地貌晕渲。  相似文献   

12.
晕渲图是一种表现地貌地势的常见手段。在1∶50 000核心要素数据生成大范围的DEM和晕渲图的处理过程中,使用Python语言处理数据可以使数据处理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光照模型是影响数字地貌晕渲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参照传统晕渲着色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地貌晕渲的投影方式及视点、光源的设置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Lambert漫反射模型、基于坡向光照模型的特征;分别利用规则物体和地形数据对这两种光照模型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对比;结果表明漫反射模型更适合起伏较平缓地区的晕渲,基于坡向的光照模型更能突出山体的起伏特征。最后结合理论分析讨论了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3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立体视觉的地貌晕渲表达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电子地图中立体视觉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机条件下实现具有立体视觉的地貌晕渲的方法,并给出了其实现方法及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貌晕渲基本理论和技术,利用Arc/Info制作了彩色晕渲图,并探讨了不同参数下的晕渲效果,最后还尝试了将晕渲图加载到表面视图,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M坡度坡向算法精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1  
坡度坡向是两个最基本的地形因子,目前对DEM坡度坡向计算模型和精度存在一些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观点,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误差来源和分析评价方法的不同.本文对DEM坡度坡向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旨在澄清目前关于坡度坡向计算模型上的矛盾结论.  相似文献   

17.
DEM坡度、坡向的有效尺度范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曲面矢量合成方法,通过比较点位上的坡度、坡向的矢量值与以点为中心、一定范围地形曲面上的矢量值,进行了DEM坡度、坡向的有效尺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格网中心点上计算得到的坡度、坡向所代表的范围是DEM分辨率的1.7~2.7倍。这种规律在不同的地貌样区是普遍存在的,且不受DEM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GIS软件对郑洛地区三个连续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的坡向、坡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大部分聚落遗址分布在坡向朝南、坡度小于3°的地点,但是仍然有少部分遗址处于光照差、坡度较大的地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特征是人们用于描述空间过程变化的重要指标,地形特征的提取是进行测绘、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林种植、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及地学调查等地理空间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宁明县为例,利用高精度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实现了高效快速、客观准确地提取地形特征参数,为后续涉及空间信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