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当地块位于勉(县)略(阳)地区东侧,南部逆冲于扬子板块北缘之上,中-晚古生代期间曾经历过一期伸展构造作用。伸展构造系统以现今中元古代武当山群与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之间的界面为主滑脱面,盖层系统由南往北滑脱拆离。沿主滑脱面上、下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14Ma和407±12Ma。滑脱系统上部次级滑脱面上新生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282±8.5Ma和261±0.25Ma,表明伸展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二叠纪。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的碱性岩浆作用,作者认为伸展构造是伴随着古生代大规模的上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发生的,很可能代表了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这对认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受多期非均衡造山作用以及多构造体制的叠加,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基于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分为4个期次:印支期(T2-T3)、早燕山期(J1)、中燕山期(J2-K1)和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K2-E).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构造解析,认为印支期-中燕山期主体变形方式为逆冲...  相似文献   

4.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 推覆构造带。研究表明,位于城口-房县断裂之南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由轴向弧形延伸的线状褶皱与弧形弯曲的逆冲断层组成(D2),是南大巴山主期变形产物。弧形构造带西段褶皱轴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叠加在先前轴向近东西向的开阔宽缓的褶皱(D1)之上,形成典型横跨叠加构造。弧形构造带中段和东段,褶皱轴向逐渐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填图显示,在弧形带形成之前,发生过一期轴向北东到北北东向褶皱为主的变形(D1)。据变形序列、卷入的地层以及区域构造关系判断,西段与中、东段D1变形时代均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很可能与华北、扬子的碰撞相关。而相关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及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显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期变形(D2)的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 Ma),所以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记录了两期不同系统构造变形的叠加,这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天山造山带由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和两者之间的伊犁地块组成。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包括北天山推覆构造带、伊犁中天山北缘逆冲带和中天山北缘断裂带。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系统包括中天山南缘逆冲带、南天山北坡增生楔推覆席、南天山北坡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推覆席、南天山南坡晚古生代洋壳-火山弧-复理石复合推覆席、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和南天山南坡断裂带。区域构造和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西天山推覆构造主要奠定于早二叠世早期,走滑运动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新生代,沿古生代构造有进一步的推覆和走滑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6.
秦岭造山带地壳构造与楔入成山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学诚 《地质学报》1997,71(3):227-235
横穿秦岭的河南叶县至湖北南漳的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秦岭造山带地壳由一系列由南向北楔入到中地壳的鳄鱼式构造所组成。南北溱岭上地壳分别形成南秦岭和北秦岭推覆系。北秦岭推覆系是组成基底的地壳沿脆转换面拆离冲叠形成的一个推覆系,可以分出栾川推覆体,瓦穴子推覆体,二郎坪推覆体及朱夏推覆体。  相似文献   

7.
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西天山造山带由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和两者之间的伊犁地块组成。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包括北天山推覆构造带、伊犁中天山北缘逆冲带和中天山北缘断裂带。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系统包括中天山南缘逆冲带、南天山北坡增生楔推覆席、南天山北坡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推覆席、南天山南坡晚古生代洋壳-火山弧-复理石复合推覆席、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和南天山南坡断裂带。区域构造和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西天山推覆构造主要奠定于早二叠世早期,走滑运动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新生代,沿古生代构造有进一步的推覆和走滑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文灿  谭应佳 《地学前缘》1995,2(2):247-249
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刘文灿,谭应佳,王果胜,马文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大别山造山带为秦岭造山带的东延,它处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是两者对接碰撞的产物。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为该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在...  相似文献   

9.
豫西地区秦岭造山带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是南秦岭地体中重要的基底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本文报道豫西地区武当群上部沉积岩和下部中-酸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探讨火山岩成因和沉积岩物源的同位素特征.上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初始ε_(Hf)值变化在-30~+10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1.0Ga至3.2Ga之间,初始ε_(Nd)值在-4.0至-6.0之间.沉积物源表现为主要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地壳物质和近源的下部火山岩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的锆石初始εHf值变化在-35~+15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0.8Ga至3.5Ga之间,集中于1.5~1.8Ga和2.2~2.4Ga两个峰值.2个变质石英角斑岩样品初始ε_(Nd)值分别为-9.2和-10.7,而报道的湖北武当群的玄武-安山质熔岩的初始ε_(Nd)值以正值为主.因此,武当群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可能存在着成因差异.具有低初始ε_(Nd)值和ε_(Hf)值特征的火山岩可能由地壳物质的重熔而形成的;有些火山岩具有初始ε_(Hf)值变化范围较大(-35~+15)或正初始ε_(Nd)值的特点,可能是壳、幔物质混合成因,有显著的幔源或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南秦岭地体在元古代期间可能经历多期地壳增生和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商丹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北秦岭造山带的组成、变质变形作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多期多样式裂解与造山过程,对深入研究整个秦岭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造山带多重滑脱推覆与A型俯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经海西-印支期B型俯冲与碰撞敛合形成东秦岭复合山链后,构造变动并未结束,随之发生的是A型俯冲和巨型滑脱推覆。文章依据地表地质及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壳结构的二维速度资料,对东秦岭造山带的滑脱-推覆构造进行了再次研究,并建立了该区的A型俯冲模式。认为东秦岭地区存在着六重拆离滑脱与数个大型推覆构造和两条巨型A型俯冲带,其A型俯冲模式表现为奇特的“双楔剖竹“。  相似文献   

12.
豫西地区秦岭造山带武当群火山岩和沉积岩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南秦岭地体中广泛分布着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的基底岩石,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岩石单元,但对其形成时代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通过对豫西地区武当地体北部武当群上部杨坪组变质沉积岩和下部双台组变质中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的测定,认为杨坪组变质沉积岩沉积物源主要由晚元古代(860~640 Ma)和早元古代(2260~1800 Ma)、少量晚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壳物质构成,与扬子陆块具有亲缘关系.沉积时代应晚于640 Ma.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730~780 Ma之间,峰值(755±6)Ma,与双台组新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成因上推测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秦岭造山带金矿床类型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独具特色的秦岭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位于中国南北大陆中央,由古生代盆-岛兼杂的小型陆块及其南北缝合构造带组成,并与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镶嵌,中一新生代陆内造山形成山盆耦合,构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造成了闻名于世的秦岭成矿带,形成贵金属,有色与黑色金属为特色的丰富矿产资源,根据秦岭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阐述本区造山-成矿作用机制下在不同构造单元中形成的复杂的金矿床类型,分析了秦岭造山带金矿类型产出的地质背景,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据沉积,构造、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构造隆升基础上,于晚第三纪中新世迅速隆升,而早更新世早期则是新构造活动最强烈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方式主要有地垒式、掀斜式、振荡式和翘板式4种。诱发这一地区新构造抬升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学机制是华北地块自北而南,扬子地块自南而北相向向秦岭造山带之下陆内俯冲和秦岭地块深部软流圈抬升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秦岭造山带的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华  王北颖 《地球科学》1993,18(5):565-575
  相似文献   

16.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到-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 到-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的陆内造山调整变形阶段,并对不同变表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构造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杨志华 《地质论评》1997,43(1):10-16
秦岭造山带具有复杂和长期演化的历史,本文对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结构特征(包括构造单元划分),构造体制和发展演化等进行了综合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面上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9.
大陆地壳尤其是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广泛分布有花岗岩类岩石,花岗岩又被称作为地球发展历史中地壳演化的标准建造。位于中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东段的河南伏牛山构造花岗岩带以构造岩浆组合为思路可分解为俯冲型、碰撞型、陆内型和A型;在时代上可厘定为吕梁、晋宁、加里东、燕山4期。从构造演化历史上可划分出前造山、主造山和后造山3个阶段。伏牛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表现出与造山运动的亲缘关系和构造发展阶段的专属性,显示出构造花岗岩带地貌景观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发展演化与全球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十分相似。显生宙以来,古中国板块裂解为华北、扬子古板块,秦岭有限洋盆的时期为中晚奥陶世。而聚合拼贴形成的中国板块和中秦岭造山带与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同为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以来新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华北和扬子地块是与全球联合古陆的解体相同,是裂解的结果。中生代时期秦岭-大别的花岗岩是裂解而不是碰撞俯冲的产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是深部岩片沿造山带走向从深处向表层抽拉-逆冲时带至地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