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什凹陷第三纪灰岩流体包裹体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喀什凹陷第三纪灰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通过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及包裹体的再平衡研究,得出了该区灰岩的成岩温度及其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并利用包裹体资料对该区的生油岩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喀什凹陷白垩纪碎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通过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及包裹体的再平衡研究,得到碎屑岩的成岩温度及其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并利用包裹体资料对油气的运移及演化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通过包裹体测温资料、成岩矿物期次以及均一化温度、冰点温度、盐度和密度等分析,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油气田形成、演化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10 0~ 16 0℃,16 0~ 2 2 0℃;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12 0~ 14 0℃,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荣才  刘文均 《地质论评》1997,43(5):515-523
通过对川北大安寨段灰岩非常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储层的成因与多期次的深部溶蚀作用有关,可划分为成岩期,构造期和构造期3个溶蚀期及5个次生矿物沉淀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度,形态,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和成分特征各相相同,显示溶蚀流体来自油源岩区于不同演化阶段排出的无机和有机流体,因而包裹体的各项牲和演化规律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大安寨段非常规储层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砂岩储层中发育油气包裹体,在前人油源对比及成藏演化等研究基础上对油气包裹体特征镜下观察,采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白垩系、侏罗系油气包裹体特点,对油气运移与成藏过程作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存在多源、多期充注特点,并首次厘定研究区水层GOI介于2.8%~4%,对该区油气水判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储层包裹体特征与地热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丹M盆地的油气包裹体与盐水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区以石英包裹体为主,长石包裹体较少。由于成岩作用较弱,石英次生加大边不发育,原生包裹体少见,工业油流井以油气包裹体为主,含量大于70%,盐水包裹体小于30%。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研究表明,该盆地有3次大规模的流体运动,两次与油气运聚有关,一次可能与深部热流体运动有关。经过石英次生加大边原生包裹体均一浊对该盆地古地温进行恢复发现在白垩系末古地温梯度为3.0C/100m,与现今地温梯度2.6C/100m相比略高,白垩纪后该盆地逐渐变冷。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泌阳凹陷下第三系四期成岩自生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盐度、温度和有机组分等性质。由冷冻法确定各期包裹体中盐水溶液的体系和组成,用两种方法对各期盐水溶液包裹体和烃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压力校正获得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包裹体研究结果反映了泌阳凹陷成岩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随成岩演化,成岩流体由氯化物型转变为碳酸盐型;第三期矿物形成时成岩温度降低反映了凹陷的上升作用。包裹体的荧光特征表明包裹体的有机组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志留系含矿硅岩,灰岩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西秦岭成矿带志留-系含矿硅岩和灰岩层的岩石学特征,初步讨论了该区硅岩,灰岩及硅-灰过渡类型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岩后生变化规律,认为硅-灰过渡类型岩石是该成矿带最有利的赋矿围岩。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了某些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参数,特别是在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发现了熔融、熔浆-溶液两类流体包裹体的共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流体特征、演化过程和成因机制,并取得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目前研究有机包裹体已初步取得成效的较常用的五种新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还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矿床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有机包裹体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前景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库车凹陷克拉2气田深层优质储层成因及成岩作用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库车盆地的实际,深入研究了克拉2气田次生孔隙发育段储层岩石成分特征及早期古气候条件下胶结物对于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的影响,分析了地层压力系统中超高压带、构造裂缝、自生矿物分带的成因、作用、特点及其与储层物性、成岩环境的相关关系,评价了储层中长石、方解石的溶解,白云石对方解石的交代,压实、胶结等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对次生孔隙的具体影响和贡献,认为该区早期碱性成岩环境下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该区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主导因素,并根据该区自生矿物流体包裹体及埋藏史特征,建立了该区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15.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90年代沉积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和埋藏历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基于薄片观察和岩矿学研究,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首先对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多期捕获和后生变化进行了精细的鉴别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自生矿物微量元素、包裹体相组成、均一温度、初熔温度等参数鉴别多期演化的油气充注。通过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初步鉴别出煤成气和油型气。根据烃类包裹体的相组成鉴别有机质可能来源于腐泥型源岩还是腐殖型源岩。最后根据同期包裹体生物标志物确定某一期次的油气所对应的烃源层。结果表明研究成果符合地质实际,为传统的油气源追踪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压汞、阴极发光等研究,详细描述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的储层特征,并对白云岩成因作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白云岩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对白云岩孔渗改善起了积极作用。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储集物性良好。广泛发育的白云石环边结构等淡水成因标志表明,该区白云岩是通过大气水-海水孔隙混合流体交代灰岩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士振 《地质科学》2004,39(1):77-91
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分析了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是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准确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成岩包裹体和继承包裹体、成岩自生矿物与物源沉积矿物、同源流体和异源流体;二是包裹体的多期捕获,辨别包裹体同源多期和异源多期的复杂情形以及包裹体期次划分的根本依据;三是包裹体后生变化(再平衡)的鉴别和原始温度的恢复。最后指出在包裹体观察和实验测试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以使包裹体的分析研究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19.
有机包裹体在珠三坳陷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研究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集层中的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认为成岩作用对珠三坳陷油气聚集空间的分布起了主要控制作用,在珠海组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目标;晚成岩期A亚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主要运移时间为上新世中晚期—第四纪,与珠三坳陷构造、封堵条件的形成时间具有空间上的最佳配置关系,该区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对该区油气运移方式、通道及水介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运移方式是垂向和侧向运移方式的结合,油气运移通道有断层、砂岩层以及不整合面,古水体分析表明珠海组地层确实是珠三坳陷聚集烃类的良好地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产在自生胶结物中的水溶液包裹体和石油包裹体的分析,研究了乌拉油田的成岩史和石油允填史。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反应速率和石油饱和程度仍然知之不多,但在石油到达砂岩之后,成岩作用仍持续活跃。自生石英中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证实,石英胶结作用开始广泛发生的温度在110℃左右(相对埋深2.5km),且这一过程延续至今。与此同时,自生钠长石亦以粒间和粒内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石油包裹体主要产于钠长石和石英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