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王建燕  姬玮  李秋香 《地球》2011,(8):76-86
7月1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电视电话会议。据《地球》记者了解,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批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7)
<正>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全国率先把地灾防治提升到"生命工程"的空前高度来抓。6月22日,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蒋俊介绍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蒋俊表示,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系列防灾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尤其是从2014  相似文献   

3.
正7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18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传达近期中央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上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对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提出新要求。会议强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势严峻和任务艰巨,在心态上要谨慎再谨慎,部署要认真再认真,措施上要抓细再抓细,责任上要落实再落实。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4,(4):5-5
4月15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2014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总结去年地灾防治工作,分析研判今年防灾形势,并对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受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委托,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视频会上提出,要牢牢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扎实做好201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面对严峻形势要加强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5.
谢配红  张辉  吴虹 《地球》2014,(4):112-112
根据正安县地质灾害隐患最新调查数据,对该县地质灾害灾情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为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2,(8):40-45
针对我国汛期强降雨增多,地灾防治形势严峻。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就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要求,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做好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灾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尽最大努力避免地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徐绍史指出,当前是地灾防治最关键的时期,要坚决做到认识到位、研判到位、部署到位、检查到位、应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1,(7):48-48
重庆市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固若金汤”,国家投入巨资开展的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蓄水7年地质灾害实现“零伤亡”,“中国温泉之都”授牌重庆,“移土培肥”工程,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了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涿鹿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防治对策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防"与"治"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既符合涿鹿县的实际情况又易于执行。  相似文献   

9.
李猛 《地球》2013,(5):60-64
正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2000年以来,我国突发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踪约1100人、经济损失120亿~150亿元。近十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防  相似文献   

10.
范宏喜 《地球》2010,(5):21-23
地质灾害预报难度究竟有多大?地质灾害防治是否有规律可循?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凸显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在国土资源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不久前联合举办的“西部复杂山体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论坛”上,专家和与会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及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分析北京地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基础上,对泥石流、采空塌陷以及崩滑塌等突发性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探讨。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圈定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影响地质灾害演变趋势的降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岩组结构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并依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划结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对其演变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价,将北京地区划分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以及低风险区。这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减灾防灾、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井研县岩体破碎、坡体崩滑等地质灾害频发.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的7.0级地震对井研县坡面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为防止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井研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排查.通过调查核实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其中新增31处.本文根据井研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地震重灾区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以某地震灾区为例,在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次泥石流总量及流量确定其危险度,并引入易损性指数,确定各评价单元次生山地灾害的易损性大小,设置评价指标;结合研究区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实验以次生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产生的灾害风险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研究方法可在有效确定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纵向地震造成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及附近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结合拟选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重点是覆盖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易发性研究,根据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地质条件和诱发影响因素,采用了定性-半定量判别法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易发性;并针对核电站工程建设布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工程建设选址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云南鲁甸“8·03”MS6.5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的剖析,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特征如下:(1)震后地质灾害较震前成倍增长,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滑为主,地震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大量沟谷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物源;(2)震中高烈度区域地质灾害密度大,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震中区龙头山镇地质灾害发育最为集中;(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地震作用下宝成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此影响宝成铁路成都局管段沿线产生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对铁路沿线震后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总结了地震作用下产生的灾害类型,分析了地震的致灾作用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灾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汶川Ms8.0地震驱动的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驱动了大量的同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同时造成了山谷中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堆积,并将以泥石流的形式进入河流系统,造成震后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也是地震灾区在震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组的卫星影像处理和实地观测工作,以及前人对同震地质灾害研究获得的数量资料,对同震地质灾害数量在平行于断裂方...  相似文献   

18.
四川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北川老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北川新县城选址与建设中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北川老县城所遭受的地震地质灾害及北川新县城地质条件的分析,在地质考察、地质钻探、断层探测等基础上,对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认为北川新县城不会发生断裂地表破裂、砂土液化等灾害;在新县城南部可能发生局部崩塌;新县城南东侧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局部可能发生轻微滑坡灾害。建议在规划和建设中对上述灾害引起注意,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昭通及其所处的滇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昭通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地震活动、地震地质灾害、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人口等方面分析地震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居民避险搬迁问题,深入探索从国家层面出发解决避险移民的重要意义。对居民避险搬迁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类似居民避险搬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防震减灾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善于执法和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地震行政执法,依法保护全社会各行各业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保证防震减灾工作有序地进行,切实收到减灾成效。笔者拟从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三方面综述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力度对防震减灾、造福民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