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准噶尔乌兰柯顺地区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地层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西准噶尔乌兰柯顺地区原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一套地层厘定为朱鲁木特组,该组与下伏志留纪火山岩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与上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洪古勒楞组为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在该组新发现的植物化石Leptophloeum rhombicum以及上覆地层中发现的牙形刺,将其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早期。相标志表明,朱鲁木特组从底部到顶部,其沉积环境由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变,河流的下游方向为NEE方向。上述研究结果为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区域地质演化及沉积环境变迁提供了新资料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纵瑞文  龚一鸣 《中国地质》2019,46(6):1259-1269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的和布克河组已被证明是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本文在西准噶尔克拉赛勒克山原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碎屑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Phacops sp.,菊石Manticoceras sp.,腕足类Tylothyris sp.,Aulacella sp.,"Mucrospirifer"sp.,Cyrtospirifer sp.,植物Leptophloeum rhombicum,Syringodendron sp.,Knorria sp.,其时代显示为晚泥盆世。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其厘定为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组,而非"和布克河组"的替代名称洪古勒楞组。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证明了西准噶尔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内没有洪古勒楞组的分布,其晚泥盆世地层仅由铁列克提组组成,洪古勒楞组只分布在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两个地层小区的界线为孟布拉克北侧至谢米斯台山南坡的深大断裂。晚泥盆世两个地层小区沉积分异明显,直到早石炭世早期才进入统一的盆地演化阶段,地层小区的分区性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法门期地层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代表地区,其中和布克河中游东岸(萨尔巴根德山地区)是过去受到广泛关注的和布克河组建组典型地区,但因构造改造强烈,导致和布克河组原剖面的描述出现多种问题,其层序及与洪古勒楞组的关系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意见。经过多年的野外工作,文中建立了萨尔巴根德山地区法门阶的层序,鉴于该地区的层序与布龙果尔剖面基本相似,认为取消和布克河组的名称,而代之统一使用洪古勒楞组是合理的。萨尔巴根德山地区的法门阶地层由洪古勒楞组及黑山头组(下部)组成,其中洪古勒楞组含弓石燕类等腕足动物及“Cyrtoclymenia”、Platyclymenia等菊石,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段(均为新名称):(1)萨尔巴段以大套灰岩为特征;(2)龙口段以大套灰绿色砂岩、砾岩、粉砂岩为特征;(3)杜古尔段以泥质灰岩及泥灰岩为特征;(4) 乌兰段以紫红色疙瘩状砂质灰岩、紫红色及灰绿色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为特征;(5)查斯段以灰色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至砂质灰岩为特征。上覆黑山头组(下部)以深灰色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硅质岩、细砂岩、紫红色粉砂质、硅质泥页岩为特征,含腕足类Syringothyris Spirifer腕足动物群及Cymaclymenia等菊石,属泥盆系顶部层位。  相似文献   

4.
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和布克河组”已被确认为洪古勒楞组的同物异名,但区域上原划为“和布克河组”的地层并不全是洪古勒楞组,甚至不是洪古勒楞组。本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大部分地区的“和布克河组”可以解体为上泥盆统朱鲁木特组和洪古勒楞组,以及密西西比亚系黑山头组,极大地扩大了这三个组的地理分布范围,为研究我国北方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及相关生物-环境事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剖面。洪古勒楞组内发育两套特征明显的砂砾岩,根据下段中部砂砾岩(即龙口段)的区域分布特征,本文认为西准噶尔北部在晚泥盆世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古地理格局;洪古勒楞组顶部的砂砾岩(即“杨庄砂岩”)可以作为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重要辅助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匡立春  齐雪峰 《地质学报》2011,85(2):224-233
本文记述了首次在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地区发现的古油藏基本地质情况,探讨古油藏产出的地质层位及时代归属,对古油藏油源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油藏成藏预测模式.认为上古生界古油藏所在的和布克河组一段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中生界古油藏产出层位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推断和布克河组古油藏油源可能来自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  相似文献   

6.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塔克台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准噶尔塔克台高原周围一套碎屑岩地层曾被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但其岩性组合、沉积环境与化石面貌均与和布克河组或洪古勒楞组的定义不符,也难以归纳到区域上其他已知地层单元中,故以此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克台组,并分为上、下2段:下段为火山碎屑岩夹火山岩,上段为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钙质碎屑岩夹少量灰岩、火山岩和薄煤层.该组与下伏文洛克统沙尔布尔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上未见顶,多门类动植物化石的发现限定了该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形成于水体逐渐变浅的滨、浅海至沼泽环境.塔克台组与邻区同期的朱鲁木特组、洪古勒楞组为同时异相关系,晚泥盆世研究区海水从西向东侵入并退出是造成这种同时异相关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也门地区原有一套地层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岩性组合与标准剖面差异较大,因此,新建塔克台组.在该组参考剖面TK01第3层含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发现了少量非常重要的浅水相牙形刺,包括3属6种1未定种: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criodus cornutus、Icriodus expansus、Polygnathus krestovnikovi、Polygnathus procerus、Polygnathus makhlinae、Ancyrognathus sp.,与这些牙形刺共生的还有软骨鱼类化石Protacrodus sp.和Phoebodus sp..该化石组合表明,新建的塔克台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泥盆统两个新地层单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主要代表地区之一,历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本文主要涉及洪古勒楞组的下伏及上覆地层。将20世纪70年代区测队建立的洪古勒楞组及"和布克河组"底部的一套砾岩—砂岩—粉砂岩地层单独建立为哈尔段(新名)。哈尔段下部以大套砾岩为特征,可与下伏地层原朱鲁木特组的粉砂岩至砂岩地层明显区别。两者接触面起伏不平,可能代表了一定的沉积间断。哈尔段地层总体颜色为灰绿色、紫红色、深灰色等,仅产植物化石,未见海相化石,目前仅能依靠其中的斜方薄皮木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原朱鲁木特组时代一致,此外在岩相上也均属于陆相。本文将黑山头组下部称为那木段,以含铁锈色介壳层的深灰色致密钙质硅质粉砂岩以及暗色或灰色、灰绿色硅质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等为特征,与黑山头组中部(属石炭系)大套灰黑色的粉砂岩-泥岩的岩性有明显区别,也与下伏风化呈(褐)黄色的洪古勒楞组查斯段明显区别。该段含菊石Cymaclymenia spp.、Mimimitoceras sp.等以及三叶虫Omegops,表明其仍属于泥盆系;此外,该段新出现Syringothyris-Spirifer腕足类动物群,因而不同于查斯段的弓石燕类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主体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大陆斜坡相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层序及时代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文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的希贝库拉斯组和太勒古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限定石炭纪地层时代、恢复地层层序、确定物源源区及讨论西准噶尔大地构造演化。希贝库拉斯组碎屑锆石最年轻的峰值为309.3 Ma,第二个峰值为331 Ma;太勒古拉组碎屑锆石最年轻的峰值为304 Ma,第二个峰值为318 Ma。二者最年轻的峰值与西准地区后碰撞深成岩体的活动高峰期相吻合,应为岩浆热扰动所致。该区内砂岩成熟度低、源区与未切割岩浆岛弧相关,推测样品中岩浆锆石成因的年龄与当时火山活动可能近同时,因此碎屑锆石第二峰值大致可代表地层沉积时代。碎屑锆石年龄中无前寒武纪锆石记录,反映西准噶尔地区可能不存在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或者基底规模小、分布零散,未成为石炭纪地层的物源。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古生代地层区划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一鸣  纵瑞文 《地球科学》2015,40(3):461-484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与沉积组合(建造)类型,地层序列与地层接触关系,古地理格局与古环境条件,古生物类型与生物古地理区系,地层类型与地层的变形、变质和变位特征,地层区划的边界类型与识别标志,地层区划可以区分为综合和断代地层区划2类,都可以分为4级:地层大区(stratomegaregion)、地层区(stratoregion)、地层分区(stratosubregion)和地层小区(stratomicroregion).基于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认识和上述地层区划6方面的判据,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自北向南划分为萨吾尔山地层小区、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和克拉玛依地层小区.在构造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表现为多岛洋和软碰撞的特点,志留纪后期至早石炭世是多岛洋和软碰撞的鼎盛时期,也是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的重要形成时期;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主体脱离海洋环境,进入陆内造山阶段,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的分区性逐渐消失.在生物古地理上,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地区属于介于太平洋生物大区与大西洋生物大区之间的混生生物大区,不同于东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由Tuvaella(图瓦贝)动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区系;从志留纪至泥盆纪,西准噶尔地区的生物组合面貌明显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古特提斯生物大区;晚石炭世-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陆相地层中的植物群面貌显示出明显的北温带安加拉植物群的特点.在沉积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作用相包括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特别是反映活动构造环境的内力事件沉积特别发育,如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震积岩相;环境相包括古陆、河流相、滨-浅海相和半深海-深海相.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地学工作者在对第四系研究中,一直采用传统的统一地层单位和四分法的划分原则,分第四系为全新统(Q_4)、上更新统(Q_3)、中更新统(Q_2)和下更新统(Q_1)。在这个原则下,一般人将马兰黄土作为我国北方黄土地区标准的上更新统土状沉积物,萨拉乌苏组被视作黄河中游地区标准的上更新统河湖相沉积物。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二者之间的地层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德日进等认为是相变关系,并称萨拉乌苏组为砂相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近年对中国中、东部晚第三纪生物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研究成果的综述。在河北泥河湾地区,根据小哺乳动物化石新建立了稻地组。其下是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蔚县组(早上新世)及壶流河组(最晚中新世)。宁夏同心地区晚第三纪生物地层可划分为两部分:上部可能属上新统;下部属中中新统上部。二者皆含哺乳动物化石。在甘肃广河地区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证明,车头沟组及咸水河组分别属于早中中新世及晚中中新世。在湖北钟祥地区,根据采集的哺乳动物化石,将罗汉寺组划归中新世。 根据上面4个地区哺乳动物群的研究和对比,广河车头沟组最老,其它依次是广河咸水河组、泥河湾壶流河组、蔚县组及稻地组。钟祥罗汉寺组可能相当于车头沟组或者时代稍早。同心下部地层的时代可能与咸水河组相同。  相似文献   

13.
新疆哈图金矿深部发现草莓状黄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火山-沉积岩建造,这套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其中太勒古拉组上部酸性凝灰岩中锆石的SHRIMP年龄为328 Ma,包古图组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金沟河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该剖面精细的磁极性年代框架,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金沟河剖面出露的新生代地层厚约4160m,由老到新依次为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通过系统热退磁和剩磁测量,1285块样品获得特征剩磁,并由此建立该剖面自出露的安集海河组底部至西域组中部厚约3250m地层的磁极性柱。根据该剖面极性柱的变化特征和剖面中发现的两处脊椎动物化石,与2004年标准磁极性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金沟河剖面研究段地层的年代约为28.0—4.0Ma,其中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和独山子组的年代分别约为28.0—23.3Ma、23.3—17.5Ma、17.5—13.2Ma和13.2—6.0Ma,根据沉积速率外推得到的西域组的年代约为6.0—1.1Ma。与前人划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相比较,金沟河剖面磁性地层学确定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的年代与前人的划分基本相符,而独山子组和西域组的年代则明显偏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要以实地踏勘和测量建立的87个标准剖面及529个辅助剖面为基础,通过对二叠系分布格局、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气候、古生态、古环境等分析,来恢复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的古地理面貌。早二叠世:主要存在额尔古纳和佳木斯古陆,塔里木-敦煌-祁连-内蒙古古陆;海域主要分布在松辽海相区,华北残留海湾相区,柴西残留海湾相区和南准噶尔-吐哈-北山残留海湾相区;此外还有塔里木西部碳酸盐台地相区和准噶尔腹部河湖相区。中二叠世:早二叠世的古陆依然存在,但华北北部古陆范围明显缩小,而准噶尔南缘-吐哈地区已上升成为陆地;海域只局限在东北和南祁连地区,华北地区-北祁连地区大面积为河湖相发育区;塔里木盆地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准噶尔地区发育河湖相沉积,北山残留海盆火山碎屑岩发育。晚二叠世:仅在南祁连地区有海相沉积,其他地区均为陆相沉积,东北地区陆相和湖泊相沉积占主导地位;华北地区-北祁连地区主体为河湖相沉积;塔里木盆地整体为河湖相沉积;准噶尔-吐哈盆地主体为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地层区。即独龙江地层区、普拉底地层区和白汉洛地层区。其中独龙江地区的空树河岩组(C_2k)与腾冲地区的空树河组(C_2k)基本可对比,日东岩组(P_1r.)与腾冲地区同时代地层有一定差异;普拉底地区的嘎拉博岩组(Cg.)、丹珠岩组(Cdz.)及义产独岩组(Cyc.)地层结构与施甸地区的香山组(C_1x)、铺门前组(C_1p)及丁家寨组(C_2d)很相似,但岩性、岩相有明显变化;白汉洛地区的地层可与澜沧小区的温泉组(D_1w)、南段组(Cn)可以进行对比,本区称之为温泉岩组(D_1w.)及南段岩组(Cn.)。  相似文献   

17.
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北缘志留纪地层主要发育滨-浅海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以往资料将其划分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原划为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的一套地层中发现大量早—中志留世化石,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将该套地层划为早—中志留世恰尔尕也组。该组化石的发现对吾尔喀什尔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组合特征、志留纪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东南约20 km处,地处准噶尔板块西北缘,北邻额尔齐斯缝合带,大地构造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汇聚带。吐尔库班套地区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蕴都喀腊组(D2y)海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其次有那林喀腊组(C1nl)地层。构造以北西向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在中蒙边界1∶100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过程中,有关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一定的异议。文章根据中蒙两国1∶20万区域地质图件及生物地层学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踏勘,讨论了中蒙边界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地质资料及野外踏勘显示,中蒙边界蒙古地区发育的奥陶纪地层可以和相邻地区的中国奥陶纪地层进行对比。蒙古北山地区的Ehenhaya组和Adagbaishint组下段可以和罗雅楚山组相对比;Adagbaishint上段可与咸水湖组相对比;Naransevestei组与白云山组应为同一套地层。在Saishand地区,除自中国境内延伸来的乌宾敖包组和巴彦呼舒组延伸到蒙古外,Zeeriinhural组可以与裸河组进行对比;Naransevestei组与白云山组应为同一套地层。蒙古东部Khalkh gol地区的Bukhat uul组应分为两部分,下段与多宝山组相似,其时代属于早-中奥陶世;上段可以与裸河组进行对比,时代为中-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