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专业化部门的数量和发展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地区分布和组合两方面揭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基本特点。指出新形势下虽然不少县市存在专业化部门多而不精,工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但珠江三角洲地域分工格局已开始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形成工业地域分工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地域分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该理论在区域开发规划中5个方面的作用。作者认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区域开发规划的最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比较利益学说与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要坚持以比较利益为原刚指导地域分工和合理开发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使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区生产优势相一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广域旅游产业集群:区域旅游发展的地域分工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专题。区域旅游是同一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区内旅游活动。区内旅游供给由跨城市区划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地方小产业集群环环相扣而成,这种分工模式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种基于地方产业集群组合的广域旅游产业集群。在这种集群形态内,存在着空间组织、产业组织及运营模式创新的空间。研究区内旅游流在城市节点间的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以及区内旅游流所遵循的典型旅游线路在城市节点间的产业链演化特征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广域集群组织的区域旅游发展创新,最后在理论上形成提升,形成涵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广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体系,对于区域旅游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劳动地域分工的条件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地域系统中自然要素和非自然要素普遍的地域性差异是地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要素对劳动地域分工的作用日趋减小,而非自然要素尤其是技术的作用将不断加大。由地域分工所产生的绝对利益、比较利益、规模利益、乘数效益等各种经济利益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直接动力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域分工与区位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域分工和区位优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它形成了区域开发或城市规划工作必须遵循的依据。本文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对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到俄林和巴朗斯基的地域分工学说作了历史性回顾;然后,提出了区域和城镇区位优势表现的完整体系,包括以下四对即有形和无形优势、绝对和相对优势、局部和全局优势以及空间和时间优势;文章结尾探讨了地域分异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区域经济,是实业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析湛江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探讨地域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湛江经济。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地域结构与区域能源战略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彦  樊杰 《地理科学》1994,14(3):202-210
  相似文献   

9.
黄英  沈飞 《干旱区地理》1996,19(1):90-92
本文通过应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新疆的地域经济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新疆地域开发模式选择的探讨和总体布局的论证,提出了新疆地域开发的点、轴、开发区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波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1):75-80,49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本文利用评估指标和实证统计数据,运用客观赋权法对山东省17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中得出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明显,绝大数地区发展滞后,呈“⊥”状;然后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各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欠发达型四类,并相应的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发展区域经济,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湛江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探讨地域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湛江经济。  相似文献   

12.
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0年经济发展数据及其相关数据,利用GIS常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大样本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6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规律。其结果显示:湖北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的组合方式及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一定经济发展原则将湖北省17个市州近6年的经济发展分为劳动效益促进发展型、结构效益推拉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等3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在计算其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湖北省各市州的3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与其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并没有很好对应的这一事实。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法将人均GDP和综合指数的各自地域分布作了关联分析.其得出的关联度较大.表明此种研究可行性较强。此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地域开发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专家笔谈:科教兴国与区域发展王发曾(河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在"科教兴国"的推动下,地理科学可以为区域发展做许多工作。从城市地理学角度看,本世纪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促使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深层次发展,二是区域中心城市环境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开忠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1979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动的特征及其对区际增长和分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省市区工业结构变化高于国家水平,但由于各地人均收入、区位性以及结构性差异,这种变动具有明显地理分异:南大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2)各地工业结构变动普遍表现为重加工业地位上升,采掘工业地位下降,且多数省市区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地位下降,高加工度化和重加工业化十分显著。(3)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结构调整有利经济增长,其它省市区结构调整相对不利经济增长。(4)资源型地区数量减少,加工型地区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形成沿海沿江地区和陕西省以加工业为相对专业化部门,其它广大地区以采掘、原材料为相对专业化部门的区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5.
论述地域文化因素对经济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影响,比较分析东亚模式、西方模式、南方模式、北方模式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地域文化因素与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地域文化因素对经济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影响,比较分析东亚模式、西方模式、南方模式,北方模式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全球在地化与在地全球化的双向过程使地域分工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对城市化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新的地域分工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从国内的区域尺度分工跃迁至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工,二是由过去的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转向在同一产品内部根据价值链划分进行分工合作的产品内分工,三是伴随国际和国内地域分工演进而产生的新的地域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空间格局的内涵也不再只是停留在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上,也包括了城镇人口的集聚形态、城市间的联系与层级架构、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化等内容.地域分工演进不仅促进了城市化空间格局的演变,还催生了新的城市化空间形态.地域分工对城市化空间格局的作用首先在于"地域分工-区际贸易-空间集聚-新的地域分工"的闭合循环,这是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的一般过程,并在基础条件、市场发育、制度安排、技术进步等核心要素的驱动下得以运行,在全球化等背景驱动要素的作用下改变其速度、形态与结构.文章运用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对全国、城市区域、都市区等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城市化空间差异进行了逻辑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分析湖北省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现状,探讨区域经济地域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原则、湖北省地域经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对全省21个市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此文系统总结了八十年代我国区域发展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九十年代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