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布局的作用、条件、主要内容及模式。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其布局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地区应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能促进本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在福建省90年代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速度、总量、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变化的特点,并阐述了区域经济的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县级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动力因素,尔后根据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发展条件,提出了以不平衡协调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不仅是目前同时也是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桐柏县为例,主要从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其目的就是为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2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章首先回顾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内涵:一方面,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环境承载力是动态的,要依靠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并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角度探讨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控,通过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深化资源环境管理,实现区域一体化,以保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强调了以文化、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积累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约束作用。然后,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出西部区域社会积累结构的核心-制度准备与制度创新成本已成为西部大开发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的重要前提,同时指出与WTO规则对接、加强对外贸易应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本地区乃至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根据本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本文借鉴点—轴发展理论,采用城市首位度、引力模型以及其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第一和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要经济发展带,打通新西伯利亚市和乌鲁木齐市两个区域发展核心之间的直接陆路通道,建立乌-新经济发展轴,培育起新-西跨境区域合作的"一轴两带"的"工"形空间发展结构。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应的合作模式,整合跨境区域资源,形成新—西地缘经济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述了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次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概念,类型和特点,阐明了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背影因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最后分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湖南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增长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旅游经济的增长受制于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湖南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增长的特点.2000~2007年间,其总体发展趋势是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通过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地区构成进行分解,发现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和湘中五大旅游区之间的差异以及长株潭和大湘西两大旅游区内部的差异是造成湖南旅游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地位对比分析,发现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分异性,从而进一步证明湖南旅游经济发展更多的受少数较发达地区的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演化是新产业进入、旧产业退出的过程,新产业为区域创造新发展路径。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区域产业演化表现出路径依赖,而外生的制度因素可以改变新路径的方向。基于中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历年土地财政和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Logit条件回归模型在城市-产业尺度实证检验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关联促进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产生。(2)土地财政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的产生。(3)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总体上加剧了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阻碍了我国产业突破既有发展路径和实现转型升级。(4)土地财政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给增长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内生产业发展,强化了技术关联对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效应。在中部,土地财政的扩张效应促进了区域发展及其路径突破,区域产业演化受产业转移影响,不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在西部,土地财政抑制了区域发展,本地技术关联的影响不显著。在东北,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供给增长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演化存在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尺度、联系与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现象之一,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现象,也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科学问题。地理学独特的尺度、联系和边界视角对于理解区域一体化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区域一体化理论和发展,以尺度、联系和边界的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阐述了区域一体化的网络化特征和多维联系,重新定义了区域一体化中的多重边界,并从“全球―地方”联系的角度对区域一体化进程下有关区域和地方发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特征,形成了以国家权力和关系为导向,涵盖多维度邻近的立体网络空间;区域一体化的边界效应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同时传统的领土边界依然重要;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一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地理格局。最后,针对区域一体化,从尺度建构、内部联系、边界效应和多元分析框架等角度指出了亟待学界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独山子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专业化城市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一类城市群体,其工业旅游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工业与其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工业和城市复合型旅游产品。本文以独山子为例,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区域科学学科地位、体系和前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开忠 《地理科学》1999,19(4):358-363
区域科学虽然产生于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但其在中国的正式亮相则是90年代初的事情。通过论述影响区域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即:通过弄清区域科学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学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区域科学独立的学科地位,明晰区科学学科划分,探讨新区域科学的特点,指出其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解读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确立其测评体系,是研究新型城市化的核心。以我国发达地区——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的新型城市化进行了测评,并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区域旅游发展几个新特点基础上,阐释了未来区域旅游业发展格局与趋势,提出了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文章指出,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正呈现规模扩张和个性消费同步提升,“旅游强国”特质开始显现;跨界、跨行业企业集团逐步主导产业发展,并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旅游产业地位日渐凸显,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目标;“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释放,旅游服务开始引领“中国服务”建立;“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全面渗入,逐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版图;“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模式导入,全面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等六大特征。与之相对应,全面融入国家区域经济战略,中、西部地区旅游业整体崛起,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异军突起,生态文化功能区整体开发,区域旅游产业“网络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最后指出,新常态下区域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重点包括:以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业协同发展;以重大项目投资驱动为突破口,形成区域旅游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发展;以全面改革开放为突破口,形成内外源结合联动发展;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区域旅游治理模式;以跨界渗透和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培育区域化和国际化旅游市场主体;以综合旅游风险防范为突破口,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区域研究的视野应充分体现可地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体现经济全球化为不同区域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重视不同区域目标选择的多样性和非自然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文章根据以上理念,结合前人区域研究思想,提出“区域建设”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空间变化规律,空间模式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有制结构与中国区域产业演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21,40(5):1295-1319
以技术关联性与技术复杂性为标准划分出四类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集成新产业识别方法,考察了中国不同地区产业演化路径的差异性并分析了企业所有制对区域产业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区域产业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性.2000-2016年,路径依赖型新产业占新产业总数的70%左右,路...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东北区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杨晓慧 《地理科学》2003,23(5):542-546
分析了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得出日本区域经济仍具有非均衡发展的特点,用传统经济地理学对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作出了解释;然后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日本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提出了日本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的结论。最后,从培育产业集群的角度,探讨了促进中国东北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东北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区域旅游规划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旅游规划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它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整作用。文章从区域旅游规划的重新界定入手,阐述了其主要理论依据和一般演进模式,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3个显著特点,即市场导向、学科融合和结构调整、最后,从市场经济和学科发展的双重角度,指出了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