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橡胶种植适宜性评估,基于云理论、粗集理论和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适宜度评估模型。该模型将转化的样本数据进行粗集简约,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得出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计算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科学、快速、准确地分析出橡胶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2.
杨雯  刘洪利  赵文吉 《测绘科学》2010,35(3):129-131,128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延庆县村镇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定量确定主要景点的可开发潜力值。然后借助GIS技术,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综合评价分值,以开发潜力值作为分级指标,将延庆县村镇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为5个开发潜力区,并结合各个区的自身优势提出其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为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以海南岛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监测结果为基础,利用AHP法对海南岛矿山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首先,对15个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估测,计算权重与排序,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所计算的等级综合阈值,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定等级;最后,通过分析研究,将海南岛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4个等级:严重影响区、较严重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无影响区。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影响区进行了野外实地检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出的权重较合理,取得的理论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吻合度很高,该方法值得在矿山环境评价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农业适宜性评价是当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DEM、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数据以及大数据爬虫数据等众源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两种方法分别对各指标数据计算权重,得到两份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学习法得到一份最终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中山市农业高、较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黄埔镇东北部、三角镇、民众镇、港口镇、南朗镇东部、坦洲镇西南部、板芙镇西北部和沙溪镇北部;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桂山街道、南朗镇西北部、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板芙镇东部和坦洲镇北部;其余为中适宜区。  相似文献   

5.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村镇尺度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适宜性情况,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本文以常州市金坛区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自然、区位、生态和土地转换适宜度四大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金坛区城镇发展适宜区分布与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结果能为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提供依据,尤其在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布局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山东省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用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全氮、全磷、土壤盐分五个评价因子,各因子的适宜度的确定和各单元因素适宜性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改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将GIS引入到土地适宜性的空间评价中评价方法更科学,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7.
农业适宜性评价是当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DEM、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数据以及大数据爬虫数据等众源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两种方法分别对各指标数据计算权重,得到两份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学习法得到一份最终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中山市农业高、较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黄埔镇东北部、三角镇、民众镇、港口镇、南朗镇东部、坦洲镇西南部、板芙镇西北部和沙溪镇北部;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桂山街道、南朗镇西北部、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板芙镇东部和坦洲镇北部;其余为中适宜区。  相似文献   

8.
《地图》1990,(4)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黄土堆积厚度大,经流水强烈侵蚀,地面切割破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是我国主要能源和化工基地之一。为了综合治理和开发黄土高原,对测绘高质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历来受到水利、测绘和地学等部门的重视,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编制出版了《中国黄土高原地貌图集》是对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研究的成果之一,是一本地貌遥感图像判读与测绘紧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兰州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因子及其评价方法;并根据各因子对建设开发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强限制性因子和较强限制性因子。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梳理、判断、打分、评价,最终形成了市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高原选取代表不同黄土地貌类型的神木、绥德、延川、富县、宜君、长武、淳化、定边共8大研究样区200个小样区。在每个小样区中以1∶1万地形图制作的分辨率为5m的DEM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算法分别提取坡向。运用方差分析,排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向的中误差,不同坡向的面积,认为在黄土高原提取坡向时选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和三阶反距离权差分算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工作是在利用航空遥感信息进行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环境系列制图的基础上,对黄土侵蚀环境动态变化作了初步分析探讨。通过利用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像片,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系统编制出了该流域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和不同类型的侵蚀环境系列图,包括影响侵蚀因素系列图、土壤侵蚀量分布图,流域沟谷形态变化图,时段侵蚀平均发展速度图以及治理评价图,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动态分析法分时段分析了流域侵蚀状况变化及其环境的变化。在侵蚀环境的分析中·不仅分析了影响侵蚀的自然因素,还揭示了人为因素对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飞  史海霞  杨斌 《测绘科学》2013,38(1):104-105,121
针对5·12地震及快速灾后重建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基于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构建研究区(北川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结构,并提取相关变化信息,最终得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结果表明: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等使得北川县特别是东南部老县城附近地区、新县城重建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该地区环境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本文以霞浦县为例,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利用GIS技术手段,开展陆海全覆盖“三区三线”的划定。把陆海统筹作为重要原则,通过霞浦县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的实践研究,总结问题与不足,为沿海地区开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北京山县平坝镇为研究区域,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遥感在土地信息获取和GIS在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探索遥感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从而确定土地对农林业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为湖北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乔玉良 《遥感学报》2002,6(1):70-74
利用空间遥感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山西省定襄县为试验区,进行黄土地区高中低产农田监测时,选用与高中低产农田成因直接关系的盐碱程度、灌溉等级和地形坡度等专题信息与TM数据进行信息复合,采用先分枢分类最后合并的复合分层分类方法,改进了常规的遥感分类方法,大大提高了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与PPC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SAGA)优化PPC模型投影方向。基于PPC模型的综合评价使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各指标结果相容,并且避免了传统加权评价中的人为干扰因素。为了直观表达评价结果和掌握评价区域整体污染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惠州市土壤监测数据,提出了运用GIS技术和ArcMap的空间插值功能处理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PPC模型能准确客观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同时,GIS技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可以对评价数据进行各种空间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和GIS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环境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TM和MSS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土壤亮度、湿度、热度指数,结合气候数据和其它地学辅助信息,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9876、1987、1996年跨越20年的环境变化,从区域平均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和各级指数分布的区域面积变化两方面说明了研究区20年来的环境退化;分析了气候因子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定量说明了半干旱地区影响环境变化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湿润度,指出20年来人为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蒋翌帆  邓钢  卢冬爱 《测绘科学》2011,36(1):155-157
选择高山峡谷较为明显的澜沧县为研究区域,根据适宜性理论基础,科学地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对研究区域进行不同用地适宜性评价,将结果划分等级,衡量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对农、林、牧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卫星遥感图像对研究区500KV输电线沿线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进行解译,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体;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线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为线路选线和塔位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