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极天文学纵横谈李致森,李颖1992年冬,当中国北京天文台10厘米太阳射电望远镜矗立于南极的中山站时,中国的南极天文学不再是一片空白,也给发展中国家作了榜样。它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国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南极考察内容,活跃了国际南极研究的气氛,促进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南极是世界最大的陨石天然保存库,自1872年澳大利亚探险队发现第一块南极陨石以来,到目前为止,在南极41个冰区约2500平方千米的蓝冰区域收集到陨石约37000多块(包括我国4次南极收集陨石样品9834块),使南极成为第一大陨石富集区。南极之所以富集陨石,主要因为:1)南极寒冷和干旱的气候抑制了陨石的风化,使南极陨石的居地年龄(从陨石降落到被发现之间的时间)可达几十万年;2)南极广阔的冰盖提供了陨石保存的场所;3)特  相似文献   

3.
目前太阳活动处于极小期,太阳表面的活动区磁场处于相对不活动状态,但暗条和冕洞等活动形式仍有存在,特别是极区冕洞,其性质仍多疑团不被人所知,例旭磁场对冕洞的影响,在中低太阳纬度,冕洞出现大块的磁场单极区,然而在高纬区情况如何呢?冕洞在极区经常存在(极区冕洞),但并不总是存在。我们曾看到美国高山天文台(HAO)于1973观测一幅日全食照片,其南极有明显的极区冕洞,而北极区存在有纤细而美丽的冕羽,我国1  相似文献   

4.
本认为目前南极和格陵兰冰帽正处于冰积过程的观点存在较大的不可靠性;在讨论地球自转变化的非潮汐项时,仅考虑南极和格陵兰冰帽的变化是欠合理的;非潮汐项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冰期后的地壳反弹。  相似文献   

5.
首架南极天文望远镜CSTAR的光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成功安装在南极内陆最高点DOME A,用于天文观测.正如天文学家预言,南极是个极好的天文台址,CSTAR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在南极展开天文科考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此重点介绍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设备CSTAR的光学系统,以及为保证在南极低温环境下望远镜保持高质量成像所采取的措施,最后给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在南极之外的各大陆发现或找到的陨石非常有限……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考察队在南极展开了寻找陨石活动……我国极地考察办公室于2002年成立了专门寻找陨石的格罗夫山考察小分队……我国考察工作共回收陨石总数4448块,已成为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23日至24日的深夜,在南极大陆发生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南极地区正处在夏季白夜期(也称夏季极昼期),太阳几乎永不下落,总在地平线之上徘徊,这种白夜日全食实在是非常罕见的。这是人类足迹踏上南极以来首次可观测的日全食。在太阳隐身的1个半小时里,食既瞬间出现的倍利珠和黑太阳周边扩展出来的日冕等一系列奇妙的动态景象依次展现,这一极其罕见的全本"南极日全食天象剧"通过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的高清晰电视和因特网,传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南极天文望远镜长期工作在无人值守的南极之巅,每年只有一次科考维护的机会.其光机电系统复杂且维护不易,需要科考队员是多面手,故南极望远镜的可靠性必须引起格外重视.基于南极赤道式天文望远镜AST3-3(Antarctic Schmidt Telescopes 3-3)主轴控制系统的故障机理和故障模式,引入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方法,得出该系统底事件结构重要度大小顺序.在此结果之上,易于发现系统潜隐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提高系统稳定性和优化系统设计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天文爱好者》2012,(10):36-38
中国的南极天文成长小记 2005平,字阮生节队甲国雨极内陆考祭队成功登上冰写A,冗成了人类对南极高原之巅的初次探访;2006年,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2008年,中国天文学家周旭和朱镇熹研究员随中国内陆考察队再次远赴冰穹A,书写了中国天文学家首次参加南极内陆科考并开展天文科学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南极大陆。这是一片生命的禁地:冬季严寒、缺乏日照、与世隔绝……但这些也恰恰是一个优秀的天文观测台址应当具备的特征!正因为如此,国际天文界很早就在关注着对这片白皑皑的大陆的研究。事实上,南极科考站的建设正是中国政府优先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1月3日,美国航天局(NASA)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Juno)第22次飞掠木星时,在木星的南极地区探测到一个新的巨型风暴。当朱诺号在2016年7月初次抵达木星时,它在木星的两极上方发现了几个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可见的巨大气旋—其中有9个在北极地区,6个在南极地区。  相似文献   

12.
宇宙信息     
金星的旋涡25年前,“先驱者”发现金星南极有个奇怪的旋涡。最近,“卡西尼”在土星南极也拍摄到类似的旋涡。这两个旋涡是在行星自转极(rotation pole)低气压区域形成的。旋涡使得空气从大气较高处向下盘旋,仿佛流向排水沟的水。任何有大气的行星,包括地球,都会形成这样的旋涡。金星旋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南极高原拥有独特的天文观测优势,为了对南极中山站夜天文观测条件进行实测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专门研制了一套具有耐低温、自动除雪除霜等适应南极气候特征的全自动全天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全天云量、天光背景和全天图像,并将信息推送到网页实时显示。介绍了系统的研制及为适应南极气候进行的耐低温实验,统计分析了中山站2016~2017年的全天信息数据,结果显示,中山站2016和2017年的可观测时间为772.21 h和437.38 h,可观测夜数为93 d和51 d,天光背景最大真实值为22.05 Mag/arcsec 2,年平均气温为-10.6℃,最高气温19.1℃,最低气温为-44℃,20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2%。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睹为快──各地爱好者观测彗木碰撞之二@7月19日天气晴朗,我们天文选修班的几名同学在崔忠民老师的带领下,登上学校新建的天文台平台观测。我们使用100’’t’l’口径的折射望远镜,用200倍目镜观测,木星圆面非常清晰,条纹鲜艳漂亮。19点15分,我们...  相似文献   

16.
苏菲天体观测竞赛是一项类似于梅西耶天体马拉松的天体观测国际竞赛,但是它比梅西耶竞赛更难。2006年,伊朗天文学会的天文爱好者委员会(ASIAC)决定举行一项天体观测国际竞赛.以纪念伊朗著名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AL-苏菲(al’Sufi,公元903~986年)。第一届苏菲竞赛2006年在伊朗北部的塞姆南省举行。第二届苏菲观测竞赛2008年夏天在扎黑丹附近的拉迪兹举行,来自伊朗和伊拉克100多名观测者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躺在河南洛阳附近的山里,仰望星空,试图捕捉英仙座流星雨迷人的身影。身旁同行的记者忍不住问我:“三年时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当时回答说.“不要用‘坚持’这个词,一说坚持就好像我忍受了多大痛苦似的。其实我喜欢仰望星空,就好像画家喜欢颜料、球迷喜欢足球一样自然而然,这是我自己真心喜欢。”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1995年总目录科学普及太重要了,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2:7南极天文学纵横谈3:10天文发现十八法4:2,5:8空间天文学——现代科学前沿4:4“尤利西斯”测日记5:2考古天文学的100年5:33发生在7月26日北国夜空的奇光6:2本刊专...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8,(5):45-49
我国首次在南极冰穹A观测到变星;英特尔启动防宇宙线计划;英国巨石阵首次挖掘获突破将揭建造之谜;金星的演化之谜逐步破解;火星上的流星秀。  相似文献   

20.
J.W.V.Storey 《天文学报》2006,47(4):407-409
南极洲高原的天文开发在过去的10年中有了显著的进展.大的天文设施已在南极(South Pole)的Amundsen-Scott站运行,更具威力的望远镜已在计划或正在那儿建设,然而由于一些重要的原因,高原站址冰穹A(Dome A)和冰穹C(Dome C)对多种天文学科似乎比南极更具有利条件.2005年1月中国对冰穹A的成功考察,加上2005年以整年运行为目的的法/意Concordia站在冰穹C的开启,已为南极洲天文学创造了激动人心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