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洪水,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大均为历史罕见,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特大洪灾之后,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与自然协调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如何落实"治水兴蜀"战略方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降水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流域 (102°E以东) 125个站的实测降水资料, 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 特别是和1931、1954年等特大洪水年份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结果表明,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强降水主要分为4个时段; 总降水量的分布成不对称的鞍型场; 上、中、下游地区异常频繁的、特别集中的强降水是造成长江持续高水位和特大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98.6”闽北罕见持续性暴雨的环流特征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指出“98.6”暴雨之所以超历史记录,是由于持续性暴雨环流特征值超历史记录造成的;闽北特大洪灾是长江流域及江南特大洪灾的组成部分,往往同年发生,以“98.6”暴雨预报成功为例,为今后预报大暴雨造成的特大洪灾提供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4.
1998年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1998年夏季(6-8月)天气图及部分资料的分析,对引起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大到暴雨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发生、发展是在一定环流形势下中低层中尺度系统活动频繁而造成的。还提出了1998年夏洪峰降水的两种环流模型,即副高西进低槽东移型和副高稳定且切变线上有西南涡活动型。并指出:当这两类暴雨环流型出现越频繁,暴雨出现次数越多时,长江流域易涝;反之,则长江流域易旱。  相似文献   

5.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年5~9月长江流域宜昌和武汉两个水文站的资料及暴雨前期土壤湿度情况, 分析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原因, 并与1954年的强降水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洪涝的形成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汛前持续多雨, 使得土壤潮湿和江河湖库水位偏高, 直接影响汛期暴雨区的水循环, 这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热带环流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热带环流成因.指出1998年处在热带环流强度偏弱的气候阶段,西太平洋暖池地区对流活动偏弱,南海热带夏季风持续异常偏弱,副热带夏季风偏强是造成长江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层高低层环流系统的异常分布,为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还探讨了热带环流异常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它们的关系在1998年夏季降水预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热带环流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热带环流成因。指出1998年处在热带环流强度偏弱的气候阶段,西太平洋暖池地区对流活动偏弱,南海热带季风持续异常偏弱,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度是造成长江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层高低层环流系统的异常分布,为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还探讨了热带环流异常影响换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它们的关系在1998年夏季降水预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2000-07-12~14陕西南部出现的持续性暴雨天气从主要天气系统,有关物理条件、地形作用、卫星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特大洪灾的成因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地貌特征是造成特大洪灾的直接内因;暴雨、特大暴雨是造成特大洪灾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广东致洪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广东1949年至1994年发生的12场造成较大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的致洪特大暴雨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并具有不同的环流和物理量特征:西北江并发洪水的特大暴雨一般发生在前汛期,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灾情重,暴雨期间环流稳定,锋面降雨系统完整,暴雨层结不稳定面积大;沿海诸河及小支流洪水致洪暴雨多发生在后汛期,暴雨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雨强大,暴雨主要是由于热带气旋的入侵而造成,只在暴雨区附近有明显的层结不稳定,对流现象非常强烈;造成东江及其它主要支流洪水的暴雨则可能是锋面雨也可能是热带气旋雨,稳定度指数及分布状况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与海温异常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IAP/LASG GOALS模式对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观测的全年海表温度,模式能再现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暴雨,模式也能再现观测的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异常的基本特征。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海区和不同时段的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是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的主要因子;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太副高的异常有更紧密的关系;夏季海表温度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暴雨和西太副高异常的作用与冬春海温异常的作用相比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武江林 《贵州气象》1996,20(1):38-41
本文对铜仁“95.7.1”特大洪涝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95.7.1”特大暴雨洪涝成灾主要由异常的天气气候条件、人类不自觉的活动及缺乏统一的防洪抗洪指挥体系等因素造成。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降暴雨; 8月上半月嫩江流域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频繁的强降水使长江、嫩江、华南西江等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 支流河水不断涌入干流, 使得干流洪峰迭起。雨水和洪峰迭加,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998年7月副热带高压南落是造成长江流域“二度梅”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冷空气和从青藏高原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等4个因子的最佳组配, 有利于长江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11~25日,受稳定的中亚低涡影响,巴州连降大暴雨,巴州天山山区和阿尔金山、昆仑山区的河溪均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暴雨型特大洪水。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受灾面积最大(遍及全州七县一市),持续时间最长的特大洪水,给我州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和1998年初夏高低空环流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风鸣 《浙江气象》2003,24(1):18-20,14
分析了造成1991和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环流特征。通过分析,提出了有利于雨带发生和维持的高低空配置关系:对流层上部有强的辐散,低层有强的西南急流;低空有大量水汽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输送到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资料、1998年6—7月暴雨2个关键强降水时段水汽通量特征的诊断分析及其区域边界水汽输入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持续异常且稳定的大尺度环境场及中尺度风场的配合下发生的;6月与7月水汽输送特征存在差异;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中国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此次梅雨期特大暴雨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即水汽源及其侧边界水汽通道特征的显著变化对梅雨期不同阶段长江流域特大暴雨的形成、发生和发展作用明显;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不断遭遇大范围自然灾害的困扰.其中,气候变化及其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显著.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异大的区域之一.四川由于高原、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复杂,旱涝灾害频繁,并呈上升趋势.气候灾害对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特别是农业的丰歉有着重大的影响.如1994年我省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夏伏连旱,有8000多万亩农田受灾,损失粮食27亿公斤;1981年7月13日的特大暴雨洪灾,淹没城市57座、场镇779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1998年的特大洪灾同样给四川带来巨大损失.干旱和洪涝无疑是四川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据全省近28年的统计,干旱频率达93%,其中严重干旱频率达6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每年因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均在30亿元以上.省委、省政府提出"治水兴蜀"的战略方针,正是根据四川的实际,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正确决策."治水兴蜀"是指导四川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方针,也是四川面向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进行<四川省"治水兴蜀"气象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正是为了给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贯彻落实"治水兴蜀"战略方针,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不断遭遇大范围自然灾害的困扰.其中,气候变化及其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显著.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异大的区域之一.四川由于高原、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复杂,旱涝灾害频繁,并呈上升趋势.气候灾害对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特别是农业的丰歉有着重大的影响.如1994年我省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夏伏连旱,有8000多万亩农田受灾,损失粮食27亿公斤;1981年7月13日的特大暴雨洪灾,淹没城市57座、场镇779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1998年的特大洪灾同样给四川带来巨大损失.干旱和洪涝无疑是四川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据全省近28年的统计,干旱频率达93%,其中严重干旱频率达6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每年因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均在30亿元以上.省委、省政府提出"治水兴蜀"的战略方针,正是根据四川的实际,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正确决策."治水兴蜀"是指导四川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方针,也是四川面向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进行<四川省"治水兴蜀"气象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正是为了给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贯彻落实"治水兴蜀"战略方针,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99”新疆特大混合型合型洪水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9年夏季处在干旱地区的新疆发生的特大混合型洪水的气象成因,指出由于高空迅速持续升温引起高山积雪大面积融化加上山区局地暴雨,二者共同作用是造成1999年新疆夏季物大混合型洪水的主要原因。冰雪融化成分显著,是1999年存季洪水的重要特征,文中分析了其可预防性,强调了对夏节高山积雪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一、立项背景 洪灾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本项目为了揭示洪灾在南北疆高山与盆地之间不同季节洪灾的差异特征,将新疆洪水灾害分为5个区,对各区及整个新疆地区洪灾受灾面积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