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通过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了头滩子地区的土壤金异常晕,该区土壤晕分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金异常晕对地层的选择性不明显。指出了构造、热液、地层岩性三位一体控制着金的矿化与成矿。特别是断裂构造是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甘-新北山金窝子金矿田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中朝—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甘—新北山中带,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区域构造格局控制成矿带的分布,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型式。金矿田内基本构造格局是走向:NE、倾向NW的低角度逆冲断层及其伴生(派)生的同走向高角度逆冲断层、紧闭褶皱以及与其垂直的高角度横张断层组成的推覆构造体系。NE向低角度逆冲断层控制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以210金矿床为代表),NNW向高角度横张断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以金窝子金矿床为代表),而NE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紧闭褶皱中无金矿化。NE向低角度断层不仅是重要的含矿构造,而且在成矿过程中起着控制成矿物理化学界面的作用。所以,金窝子金矿田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控矿构造动力学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总被引:86,自引:6,他引:80  
作者采用断裂带两盘地壳变形速度的估算方法,求得郯庐断裂带最大左行走滑断距为390km;根据中朝地块南缘断裂被错断的现象来判断,最大左行走滑断距为430km;采用古地磁学方法求得最大左行走滑断距约为300-400km。最大左行走滑活动时期当在中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郯断裂带为逆断层,白垩纪时期的走滑活动量不大于100km,早第三纪的走滑断距不明显,晚第三纪-早更新世可能有50km左右的左行走滑断距,新构造期(<0.73Ma以来)的右行走滑断距小于lOOm。  相似文献   

4.
构造形变类型与金矿化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柏林 《世界地质》2000,19(3):217-223,239
含金构造形变类型决定或控制金矿化类型,深层次的韧性超韧性变莆为元素迁出区,一般不利于金矿化;韧性含金构造控制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韧脆性变形含金构造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脆性含金构造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对于韧性剪切带和未来发生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来说,往往是构造变形越强,金元素含量越低。但在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中,已经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若幅度,石英变形机制与金矿富集程度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含金构造  相似文献   

5.
北山地区金窝子金矿床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窝子金矿床产于华力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围岩上泥盆统金窝子组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研究表明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系统和低角度韧脆性断裂及其次级赢角度张性—张扭性断裂系统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及物质联系,是金矿化的主控因素;矿化类型受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力学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6.
冀东长城式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式金矿是产在中晚元古宇碳酸岩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本文从金矿床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演化的角度,阐述了长城式金矿构造与金矿化的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尖宝山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尖宝山金矿床受冀东幔枝构造的北缘拆离带和喜峰口-凌源NE向断裂带的控制,矿区形成3个较大规模的金矿化带。研究认为拉马沟组变质岩石基底富矿源岩(层),元古界长城系中的金元素亦参与了成矿。北矿化带形成于韧脆性构造环境,而南矿化带则始于韧脆性环境,终于脆性环境。矿床成因为在拆离带型金矿化上叠加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8.
对戈枕断裂金成矿带石英成分和形变特征的研究表明,构造控制了本区金矿床的分布和矿化强度。石英中微量元素Al、K与金矿化密切相关,Al、K是本区构造成矿过程的两个灵敏指示元素;石英的形变程度在时空上具一定的规律性,并与金矿化的强度在时空上的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柏林 《矿床地质》2010,29(6):972-982
金窝子金矿床位于中朝_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甘新北山中带东段,受矿源岩系和区域性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的双重控制。下二叠统金窝子组中金元素含量高,又普遍发生浅变质作用和较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所以金窝子组能够提供成矿物质。区域性构造变形过程中,大规模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促使金窝子组中金元素活化迁移,连同SiO2、K、Na等活性组分和岩石中H2O一起,形成含金动力变质热液;当含金热液上升并进入到NEE向低角度逆冲韧脆性断裂中,则发生交代蚀变和矿化,形成蚀变糜棱岩型和网脉型金矿化;而含金热液上升进入到NNW向高角度张性_张扭性脆性断裂中,则发生充填型矿化,形成石英大脉型金矿化。所以金窝子金矿的最主要控矿因素是矿源岩系和韧性剪切带。因此,金窝子金矿床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戈枕断裂带及其控制的4种金矿化的地质特征,重点探讨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在历经早期的混合岩化及固态流变构造群落之后,该断裂带具明显的伸展拆离→逆冲推覆→走滑平移演化特征。断裂变形由韧性向脆性演化、断裂活动带由南东向北西迁移的趋势,相应产出各类金矿化。  相似文献   

11.
陕西周户长地区金矿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陕西周(至)户(县)长(安)金成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地带,已发现大型金矿床2处,中小型矿床(点)20余处。它们分属金牛坪-库峪贵、多金属成矿带和沙梁子-丰北河贵金属成矿带。本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围岩有关;硫来源较为复杂,总体表现为混合硫特征;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混合流体特征;成矿物化环境为中低温、低压、弱酸性的浅部还原条件。本区金矿矿床类型属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2.
陕西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04,22(2):1-8,106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造和成矿时代的控制;与金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4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10条,有关的Ⅴ级主要金成矿区(带)有16条;提出了金矿新的找矿方向,为今后本区金矿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叶柱才  王会锋 《物探与化探》2003,27(6):423-424,427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森林沼泽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4个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及效果的回顾和总结,认为在不同时期的工作方法技术随着对森林沼泽区这一特殊景观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工作方法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发现矿点8处、矿化点17处,其中,银锌矿17处、金矿1处,取得了较好的地球化学勘查成果,所完成图幅较客观地反映了工作区区域构造、成岩成矿作用的表层地球化学面貌,大大提高了地球化学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要介绍了笔者在夹皮沟本区开展成矿预测的研究成果。通过化探原生晕、伽马能谱、变频缴电法测量等找矿方法的综合研究,认为夹皮沟本区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提出41个异常点段,预测金储量约6吨。  相似文献   

15.
惠家沟地区金矿化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家沟金矿化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东南端公馆—回龙汞锑矿带边缘。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泥盆统杨岭沟组中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浅变质细碎屑岩中。受层位、有利岩性和顺层韧~脆性剪切破裂带控制。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超显微自然金包含于毒砂黄铁矿中。矿化区中除 Au 外,尚伴有 As、Sb、Hg 等元素,并形成 Au—As—Sb—Hg 组合异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与变顾热水的混合热液。成矿温度偏低、压力小。在矿化地质特征上,经初步研究认为类似卡林型金矿。由于该矿床多属地表工程控制,所获样品结果品位偏低,矿石中砷含量较高,且经初步选矿试验,金回收率较低,因此,矿石是否能被工业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为典型的石英脉型岩金矿床.通过对含矿石英脉、石英脉围岩及同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石英脉围岩及同期火山岩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证据表明三道湾子岩金矿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成分类似埃达克岩,或有学者所称的“C型埃达克岩”.成矿流体同成矿母岩可能同时形成于来自上地幔的的玄武岩,为上地幔玄武岩底劈上侵到加厚的地壳(>50 km)底部导致下地壳基性岩部分融熔形成的,其成因并非可以用浅成低温热液作单一解释.  相似文献   

17.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岩体与金矿的关系——以李坝式金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矿床、矿点往往围绕岩体分布 ,而中酸性岩体与金矿床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勘查学家的重视。通过在李坝金矿床的工作和研究认为 :岩体与金矿床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 ,成矿流体在构造带热梯度场的驱动下构成环流热液 ,并由深部地层水、大气降水和岩浆水共同组成 ,在深部通过水—岩相互作用汲取成矿物质向上运移到构造减压带后 ,载金物质卸载成矿 ,形成了特定的围岩蚀变。  相似文献   

19.
再论岩金矿化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我国主要岩金矿床各种矿化类型实例。分析了复式矿化类型形成原因,拟定出矿化类型的表示法。按不同矿化阶段基本化类型的异同,将复式矿化类型分为同型迭代、异迭代和混型迭代3类;按不同矿化阶段矿化的相互构造关系,对各类分为平行迭代、交切迭代共12个亚类。  相似文献   

20.
新疆托里萨I金矿床产于托里蛇纹岩套的超镁铁岩相内,与超镁铁岩的蚀变交代作用有关.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海底热泉活动有关,是一种新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