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东南黄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晋东南榆社一带的各期黄土。这里是黄土自西而东分布的过渡地带,黄土的性状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晋东南的黄土分为早更新世老R红土、早至中更新世新R红土、中更新世上离石黄土、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古地磁年代学测试和剖面观察获得的各期黄土年龄为:老R红土形成于2.5-1.5MaB.P,新R红士形成于0.9—0.6MaB.P,离石黄土形成于0.6—0.1MaB.P。它们彼此之间都有不整合面相隔。自R红土开始出现,就意味着榆社古湖开始消失,气候环境向半干旱-半湿润方向发展。但比黄土高原略为湿润,夏季风的影响更强些。  相似文献   

2.
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的磁学性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黄土-古土壤系列的磁学性质,如磁化率等被广泛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这必须建立在对黄土-古土壤的剩磁的性质和获得剩磁的机制以及古土壤磁性增强的原因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作者通过对洛川和吉县剖面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的磁学性质的深入研究,对黄土与古土壤磁学性质差异的各种表现,对它们剩磁的性质,对古土壤磁性增强的原因以及磁性变化对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对利用某些磁学性质建立的黄土-古土壤形成的时间模式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北部的黄土由于含砂量高,广泛发育一种既不同于黄土滑坡、又不同于黄土崩塌的独立地质灾害类型——黄土滑塌。由于砂黄土的弱胶结性使得黄土滑塌呈现出某些不同于典型黄土滑坡的特点。从分布区域上看,它位于黄土高原的Ⅰ带,即砂黄土带;从发育的典型地质环境看,受制于当地特殊的土地资源和居住条件;从风险特征看,有"坍窑不坍掌"的特点;从诱发因素看,是降雨、冻融、冻胀、人工开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关于其变形破坏机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先塌后滑式、先滑后塌式、中部向两头延伸式和整体错落式,最新的研究表明其符合下部剪切破坏上部拉张倒塌模式,至于其微观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查明诱发因素,总结该类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综合运用数值和物理模拟手段,建立不同诱发因素影响下的地质力学模型,基于应力一应变关系,定量分析黄土滑塌的变形破坏机制,阐明其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4.
饱和黄土的性质与非饱和黄土流变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吴燕开  陈红伟  张志征 《岩土力学》2004,25(7):1143-1146
对西安地区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把西安市饱和黄土、软黄土的工程性质与一般黄土进行详细对比,指出它们之间的工程性质差异。同时重点介绍推导非饱和黄土加载体积流变模型过程以及模型的适用条件,对该模型的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黄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土,是中国北方人民长期以来对当地黄色土状堆积物习用的名称。它包括了黄土(Loess)和类黄土沉积(Loess-Like Deposit)。前者大多为原生黄土,后者常为多少经过变化的、常与其他沉积物成互层的、局部再沉积的原生黄土。  相似文献   

6.
洛川黄土地层学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9  
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化率与所含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密切相关。磁化率信号的主要载体是非常细的磁铁矿和(或者)磁赤铁矿。洛川黄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变化与成壤作用和粉尘堆积作用强弱有关,反映了气候的变化。磁化率值为识别黄土和古土壤层提供了一个工具。文中建议了黄土岩石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曲线记录了最近2.5Ma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深海沉积的气候记录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7.
黄土与气候     
吴子荣 《第四纪研究》1989,9(2):112-112
有关黄土与气候问题,早在60年代初刘东生教授就有构思,1961年赴华沙参加国际第六届第四纪大会时,阐述了他的观点,受到与会者的赞同和支持。之后,他精心探索黄土层的各项气候信息,于80年代初,建立了我国第  相似文献   

8.
9.
在我国西北大面积分布的黄土是具有独特工程性质的特殊性土.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黄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黄土科学体系.从岩土工程的角度来说,对黄土的注意常聚焦于对黄土的工程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各类资源的不断勘探和开发,对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动力特性缺乏了解这一问题愈来愈成为此类地区地震与人工动力相关工程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等压固结条件下,通过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获得了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动力学参数,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了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探讨了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动模量的变化特征、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的曲线关系及适合的拟合模型,进一步建立了适用于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等效动黏弹性本构模型。结果表明:Hardin双曲线模型对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动剪切模量与动剪应变关系曲线的拟合较好,而幂函数经验公式对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关系曲线的拟合较好。本文研究结果为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动力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洛川塬黄土潜水的补给机制及黄土含水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阎太白  王德潜 《地质论评》1983,29(5):418-427
近年来,西北黄土高原黄土地下水(潜水)的研究有不少进展,对黄土潜水形成,赋存及运动机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本文拟就洛川塬黄土潜水的补给机制及黄土含水特征略述已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宁黄土石英颗粒表面结构与黄土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珍  张家武  马海洲 《沉积学报》1999,17(2):221-225
利用电子扫描电镜分析了西宁黄土地层中的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和机械结构特征,发现近1.2Ma以来西宁黄土石英颗粒形态以尖棱角-棱角为主,颗粒表面具有典型的剪切断口或大贝壳状断口或平行擦痕,且比例较高;有些颗粒表面还具有V形坑、水下磨光面,这类颗粒以次圆状为主,这些信息指示出,西宁黄土物质不是主要来源于沙漠环境,而是来源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和冰缘作用区.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1977,(3):39-42
钻探施工中,用好泥浆,对于顺利钻穿复杂地层,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保证造浆粘土的高质量,近二十年来,我队一直是远道购买无锡黑泥,每吨11.65元,运输困难,浪费颇大,占用农田。后来发现黑泥泥浆的质量并不理想,于是又到汤山购买陶土粉,每吨60元。但是泥浆质量依然不佳,照样发生泥浆淤钻事故。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队党委组织了“三结合”的攻关小组。通过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法分析“好”与“坏”的关系,认识到了“好土出好浆”“劣土出劣浆”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要通过努力,“劣土也能造出好浆”的。  相似文献   

14.
1970年我在甘肃静宁、会宁、通渭、庄浪和宁夏西吉、隆德、固原等县进行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现就这些地区分布的黄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研究时参考。一、黄土的概况黄土约占测区面积的70%以上,为区内第四纪的主要堆积物。分布在测区南部的梁、峁及北部的梁上。在平缓的斜坡和一些凹地也有分布。岩性为浅黄、灰黄色的均匀粉土,体轻质较纯。结构松散,多孔隙(其最大直径约1毫米)。无层理,具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微地貌特征如陷穴、黄土桥、黄土柱等较多见。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地区末次冰期高分辨率黄土所记录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变迁的特征,最后就今后全球变化计划的黄土与古季内研究提出了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土的热释光年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土的年龄是否可用热释光的方法测定,是地质界尚有争议的问题。为寻找应用热释光法测定黄土年龄的根据,我们进行了“模拟阳光晒退”的基础实验。这一实验是基于黄土是“风成”的。也就是说,位于我国西北、华北的典型黄土都是经过风的搬运从其  相似文献   

17.
辽东海岸带黄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论述了辽东海岸带黄土的成因,它主要由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其次为高空气流携带的内陆远源物质,主要物源地是辽东湾。冰期时,海平面下降,辽东湾干口渤海裸露成陆而发生沙漠化,海底沉积物经强劲的西北风作用,被搬运到东侧海岸带沉降下来,与大气环流系统自内陆携带而至的风尘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海岸带黄土。  相似文献   

18.
山西黄土的湿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凤州黄土剖面是秦岭具代表性的黄土剖面.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黄土是在2.48Ma前开始堆积的。凤州黄土剖面的地层结构、物质成分及磁化率曲线反映出秦岭近2.5Ma来的古气候变化至少发生过33次冷干──湿热旋回,这种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完全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20.
梁文郁 《地质论评》1946,11(Z2):283-290
—、序言黄土之研究有年,中外学者著述颇丰,对于黄土之成因时代诸问题似已获大致之观念;然对其厚度则尚无定论,有深切研究之必要。兰州附近有良好之黄土断面,所露黄土甚厚,爱志之以供参考,并期引起同道之深切研究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