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2017年非洲52个国家FDI数据以及其经济、政治、资源等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非洲FDI流入量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北非呈现下降趋势,西非和中非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东非的上升趋势相对稳定且强势,南部非洲地区波动变化显著,趋势不明显;随着非洲经济发展,五大区域中北非和西非的FDI流入量最多,呈现出“两强三弱”的区域分布格局。2)非洲FDI总体差异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年际变化呈现出“减—增—减”的波动;影响FDI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内部差异,西非、南部非洲和中非区域内部的差异尤为明显,其中西非内部差异贡献最大。3)经济社会环境因素整体上对非洲FDI影响有限,但局部对西非影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非、南非的外资流入起着积极作用,而对西非起着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西非起着消极影响;聚集效应对西非、中非、北非的作用有限。政治制度因素整体上对非洲外资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局部对北非和东非作用有限。资源禀赋因素总体上是外企对非洲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局部对北非和东非影响不大。基础设施因素总体上对非洲大陆FDI的流入量影响不大,但对南部非洲地区除外。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7—2015年中国内地除上海、西藏以外的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产业结构演进、城镇化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结果表明:(1)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东部地区结构效应略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而竞争效应变化不大且各地区间差异并不明显。(2)产业结构、城镇化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部差异,且东部地区区域内部差异最大。(3)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质量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国样本中,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分区域样本中,东部地区构成效应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测定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和方向;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转换可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外向性是影响新疆地州产业转换的主要因子;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等因素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转换速度与转换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东省17地市2002-2011年数据和Theil指数及其分解方法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土地扩张强度差异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相似人口规模等级城市内部差距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城市内部差异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区域产业结构、城市人口密度和区域开放度等均是影响山东省城市土地扩张强度的重要因素。Sharpley值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和市辖区人口密度对山东省城市土地扩张强度差异的相对贡献率呈增长趋势,开放度的相对贡献率先增后减,区域第二产业比重成为弥补城市间土地扩张强度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规模对城市土地扩张强度差异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GIS技术,对1999,2008年贵州省88个县(区)产业结构空间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点—轴—面"结合;政府调控指向性明确;演化速度加快的特征。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政府调控。依据这些因素,建立了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过程模型,模拟了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5—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4个市级区域面板数据,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进行了跨区域比较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十大城市群分为受竞争力限制地区、推动作用不明显地区和受竞争力显著推动地区三类,并从经济发展水平、三次产业具体偏离情况和产业变化情况等方面对三类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劣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相关,三类地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采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两个间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两个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均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增长速度均在2000—2005年达到峰值,对应的净增长率分别为36.6%和31.1%。(2)两个城市群城市扩张空间演化过程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表现为“点—轴—波式循环”模式,空间异质性较高,出现多个城市扩张热点区域;而中原城市群表现为“点—轴—网”模式,地区间扩张差异较小,温点扩张区域居多。(3)影响两个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居民收入。从影响程度大小的区域对比来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程度高,人口规模对中原城市群的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欧盟在经历了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短暂较快增长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受到了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以欧盟28个成员国为例,运用泰尔指数分解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讨差异演变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1995年~2015年间,欧盟经济发展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扩大。区域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1999年的低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0年~2008年的高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9年~2015年的均衡发展阶段;(2)欧盟经济发展的组间泰尔指数总体呈平稳波动小幅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变化的幅度与趋势不同。组间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2000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2000年~2009年的区域间差异缩小阶段,2009年~2015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北欧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南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缓慢缩小。中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在逐步缓慢缩小。东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分为"扩大—平稳—缩小—平稳"四个阶段。西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划分为"缓慢缩小—均衡发展"两个阶段;(3)欧盟区域差异格局由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向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格局转变不显著,总体呈现以西欧国家为第一圈层、北欧和南欧为第二圈层、东欧和中欧为第三圈层的圈层式递减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2000—2012年人均GDP为特征量,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产业结构逐步向高层次结构迈进;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少数市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而65%左右的市域处于西部平均水平以下;整体市域经济格局呈现"弱者不进,强者进缓,中间颠倒"的发展状况;市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的同时,相对差异先增大后波动减小;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集聚分布。最后,从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政策效应以及路径依赖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2008年~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下降。(2)省域内差异、城市规模等级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来源。(3)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4)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