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7月13日受切变线影响造成赤峰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预报中通过分析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找出了结合本地区特点及当时具体天气情况,运用多种预报工具并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在气象厅预报科,850、700、500、300mb高空图现在每天分析二次(世界时00时和12时)。这个时间存在问题,就是在海上几乎没有高空观测资料。为此,作为补助资料,300mb面的分析使用飞行在200mb面上商业飞机提供的风向风速资料,而850mb分析则用由地面气压和气温推算的高度和气温。此外,通过电报传来极稀少的美军飞机观测资料,对接近飞行高度面进行分析以资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3.
用1000—850mb厚度组成的回归方程可以预报全年逐日的地面最高温度。它用了一个云随季节变化的简单公式,並用交叉项修正一年中不同时间里的云量。  相似文献   

4.
气温变化对春播影响很大,作好春播期气温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气温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强冷空气入侵,因此,正确分析冷空气入侵是作好气温预报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及日本、欧洲均逐日发布850hPa温度场预告图,我们可以利用850hPa温度场数值预告图,分析冷空气的活动,并利用850hPa温度变化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作出地面气温降温预报。本文旨在通过对1995年春播期二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  相似文献   

5.
对1998年3月新疆强切变线天气的分析表明,蒙古阻塞高压对切变线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切变线是一个冷性结构的风辐合带,白天较弱、夜晚较强。在切变线上维持一个纬向的次级环流,该次级环流加强了切变线东部的降水。水汽在对流层中上层的切变线附近辐合,大降水落区与切变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徐尔灝 《气象学报》1958,29(3):185-200
本文提出了1000mb 面及500mb 面图解法数值预报的新方法.其特点是:(1)考虑了整个对流圈的铅直结构.用 Sawyer-Bushby 模式进行计算;但方法可推广到其他模式,例如Eliassen 模式.(2)500mb 面不当作无辐散层,无辐散层可置于其他适当的等压面上.方法的要点是利用 Bolin 定义的等效斜压层上某些平流来计算1000mb 及500mb 面的变高.讨论了一些实际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台风暴雨预报中包澄澜等指出,低空压能场有独特的作用,并认为在低纬度地区分析压能场似乎比分析气压场更合理些。我们发现在台风路径较复杂多变时,其移动方向与500mb高度场形势有较明显的偏差,引导气流的应用不太适宜。为此,我们选择两个台风个例(7910、7504)计算了500mb压能场,试用在台风路径预报中,发现两者有一定的关系。压能场公式的推导:取单位质量空气无摩擦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8.
螺旋度在暴雨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对3次不同系统产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螺旋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700hPa以下螺旋度为正,300hPa以上为负;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中低层高温高湿和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舌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82年5月26日江淮之间一次500mb偏南气流中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指出: 1.在高空暖平流增温,低空冷平流降温的形势下,如果中低层有足够大的增湿发生,也有可能形成足够的潜在不稳定能量供给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能源。 2 本例强对流发生的能量是潜在不稳定能量,其释放机制开始是由于行星边界层内空气辐合提升,加上地形的影响引起局部强对流,而后由于局部强对流的下泄气流形成边界层飑锋,从而触发大范围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中存在着各种时空尺度的扰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不同时效的预报,必须恰当地选取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的时空尺度。在统计预报中,很多作者强调预报因子的物理意义,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预报量和预报因子之间的时空尺度的“统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时空尺度”影响的事实和分析 天气系统的时间尺度往往是就其生命史长短而言,而空间尺度则泛指其水平和垂直方向范围的大小。研究表明,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主要是以分析判别长、中、短期天气过程的演变为依据的。以长期预报为例,它的预报对象是长期天气过程变化的产物,因此和一种大范围、长时间的大型天气过程相联系。湖南省气象台发现,当9月和9—11月乌拉尔山地区500毫巴为高值区时,来年雨季结束早,否则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北半球500mb 月平均年际变高的分析,发现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具有周期性的振动.从而提出了一个500mb 月平均位势高度值的预报方程。即:(?)(?).验证了四年的预报效果,平均相关系数为0.65.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设区市灾害性天气分县指导预报中采用"有"或"无"的确定性预报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应用主观概率预报作灾害性天气分县预报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从而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成要素的一次切变线暴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月20-21日山东出现了一次暴雪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冷空气弱、东西雨雪共存及存在两个强降水中心等特点,济南至淄博(鲁中的北部地区)的次暴雪中心为预报难点。为了探讨此类暴雪过程降水落区、强度和相态变化的物理机制,根据常规观测、NCEP/NCAR再分析逐6 h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IM),从动力抬升、水汽、降雪效率和相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层两个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地面华北锢囚锋和倒槽等天气系统相继共同作用造成了此次暴雪过程,其中500 hPa短波槽对降雪的阶段性表现最明显。(2)四个有利构成要素相叠加导致鲁中地区产生暴雪:中低层有西南和东南两支气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低层经向切变线和暖切变线造成了强上升运动;云中温度在-15~-14℃之间达到最佳降雪效率;低层温度低。(3)低层经向切变线对次降水中心的暴雪形成有重要作用,暴雪发生在经向切变线的右侧东南风减小的区域。(4)最强降雪发生在对流层中高层西南风和低层东南风强盛的时段。(5)对流层低层冷暖平流导致边界层内温度垂直变化出现差异,从而产生不同降水相态,其中1000 hPa至近地面的温度最为关键,尤其2 m气温在1℃左右时,更需综合分析925 hPa以下各层的温度;同时复杂下垫面对降水相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等特征分析2007年7月2~6日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通过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在三次过程中与实况的对比分析,检验出各家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等特征分析2007年7月2~6日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通过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在三次过程中与实况的对比分析,检验出各家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本荷 《四川气象》2005,25(1):22-23
本文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得到了实际预报中有较好相关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7.
过文娟  邬元康 《气象》1979,5(1):6-9
一、引言 气象卫星除了提供云图以外,还可以提供大气中温度、风、湿度等资料,从而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全球范围定量的资料,尤其在常规测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资料对监视海上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1969年以后,在雨云-3号和雨云-4号卫星上开始有测大气各层温度的仪器,后来在诺阿-2号,诺阿-3号,诺阿-4号卫星上正式发布红外遥测的各标准层的温度值。诺阿-4号每日还向地面发射全球范围垂直测温资料,即垂直温度廓线辐射仪(VTPR)资料。目前,这种资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诺阿-4号卫星视野内直接接收卫星发出的辐射资料,然后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得到了实际预报中有较好相关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9.
旬预报是各级气象台站目前开展的主要中期预报业务。亚欧500mb旬月平均高度场(以下简记H),是目前气象台站制作中长期预报的主要资料之一。应用此资料,我们将其用于春播期长期预报,发现对春播期趋势预报等的效果较好,而对旬侯平均气温(以下简记T)与冷空气影响过程(以≤12℃,大于等于三天为指标,以下简记冷过程)的预报效果不佳。为提高以上项目的预报质量,我们又将旬H资料制作成中期预报工具,办法是在因子普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相关关键区,再将相关关键区及其附近的高度场,进行环流分型,分别找出具有预报意义的高度场特征。这样做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与天气学理论及预报员的经验也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十年中国高空气候平均资料(1960—1969年),计算分析了500毫巴高原切变线热力和动力特征。发现它平均位于暖中心北部,並且位于地气温差相对较小的地带。高原切变线大致是东亚季风环流圈的北界,表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热低压。作者初步认为500毫巴切变线可能是在夏季高原地面加热使高原北侧西风加大,高原主体风速减弱的基础上,由地形统流等动力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