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R&D投入的区位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对中国R&D投入的区位模式的实证检验,从投入一产出绩效的角度认为集中投入的区位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利用聚类分析技术,按照R&D的投入强度和及其对经济的带动效应、科技化效应、产业化效应将中国各省区划分为6类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科技化模式和产业化模式。其中前者适合于技术存置较高的少数地区,而后者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究高速铁路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将深远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运用ESDA、SDM和求偏微分等方法,测算了由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压缩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通过分地区回归对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核心-外围”区域基本形成,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锁定特征;其中,R&D人员投入、FDI、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是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高铁开通对创新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R&D人员全时当量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东北和中部地区则同时依赖于R&D人员和R&D资本投入,西部地区并未受到极化影响,反而因时空压缩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武前波  宁越敏 《地理学报》2010,65(2):139-152
通过对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大中型企业总部的区位特征,并解释了企业总部区位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500强总部主要集中于沿海三大经济区,以及长江、黄河沿线区域,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地区占主导地位;中国特大城市是企业总部的重要集聚地,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具有较强的总部控制能力。影响企业总部区位的因素包括城市规模、市场容量、国内外投资、金融能力、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和城市区位等,其中,城市经济实力具有较强解释性,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凭借此方面区位优势吸引着企业总部进一步集聚。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力和推动力。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技术创新。立足于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混合模式,技术创新对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构成正面效应。技术创新对韶关制造业升级效应的定量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正促进韶关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升级,但在升级速率和方向效应上,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明显,其区位升级效应逐步得以强化;而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区位升级效应不明显,正走向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耿文才 《地理研究》2015,34(2):259-269
如何破除产业区际转移粘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区位熵、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和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方法,对2000-2010年中国纺织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区际转移产生粘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东部纺织业已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但就其跨区向中西部转移而言仍具有很强的粘性,其原因在于:1纺织业对本地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在市场接近效应的作用下东部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市场阻力;2纺织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仍在增强,特别是东部部分省份的纺织业未来仍有较强的集聚动力;3东部由于其特定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点为该地区纺织业在其内部省份间的调整提供了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6.
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R&D经费投入总量及强度、R&D经费的支出结构与来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与先进地区或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之间,R&D经费投入与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中部六省R&D经费投入不足,强度偏低;对原始创新重视程度不够,R&D经费支出在科研机构与高校所占的比例以及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所占的比例偏低;政府对R&D活动支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大中型以上规模企业2000—2008年的R&D活动相关数据,对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R&D活动投入产出相关指标及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R&D经费和R&D人员投入对产出均有明显影响,但R&D经费投入对于产出增长的贡献更为明显,其弹性系数为0.835.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R&D投入产出效益的对策建议,如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R&D人员投入层次,提高专利产出转化为产值的效率等.  相似文献   

8.
胡曙虹  杜德斌  范蓓蕾 《地理研究》2019,38(7):1733-1748
基于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数据和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1998—2015年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并从东道国角度分析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快速扩张;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分散和集聚并存的特征;以华为为例分析了典型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空间布局特征,认为目前华为海外R&D投资呈现集中布局在欧洲,零散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的空间特征,主要是由其以全球技术升级和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等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所决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① 现阶段东道国的R&D需求不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② 代表中国与东道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的关联要素是影响中国企业R&D投资的重要决策因素;③ 发达国家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主要是因其创新能力强、R&D资源数量多,而政策及制度供给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④ 地理距离对中国企业R&D“走出去”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素豪  李晶  李泽怡  宗刚 《地理学报》2020,75(6):1287-1300
基于客观权重赋值法,从自然禀赋、流动投入、产出能力、设施机制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实证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29省农业竞争力,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竞争力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政策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① 中国农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空间溢出强度呈倒“U”型变化趋势,流动投入、产出能力两项子竞争力呈上升趋势,资源禀赋相对稳定,设施机制波动上升;② 东部省份农业竞争力异军突起,中西部省份不断下降,两级分化趋势明显,局域空间集聚格局以高—高和低—低集聚方式为主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路径依赖性;③ 农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基础、R&D投入、种植结构、粮食品种选择对本省农业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变存在直接效应,对其他省份存在间接溢出效应;④ 应充分发挥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推动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谋划农业竞争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与基于商务旅游与观光旅游需求的商务型旅游地、观光型旅游地的成长模式不同,粤北清新县不仅经济发展得益于除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外的"第三条道路"--旅游产业化发展,而且旅游发展也走出了除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以外的"第三条道路"--休闲娱乐产业化发展.清新县充分利用其位于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的优越区位条件,以及庞大的城市休闲旅游市场,在定位于广州"休闲卫星城"、大珠三角"后花园"基础上,通过休闲娱乐的产业化发展,有效地将"娱憩旅游资源环境"转换为"娱乐旅游吸引物",完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从而形成旅游休闲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现了经济与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属于典型的休闲娱乐型旅游地成长模式.案例为经济发达地区周边县市经济与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