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问题,本文基于Matlab提出了几种拟合模型对所得的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本文以某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为例,经基准点检查和三点修匀法对原始数据处理以后,通过模型预测分析得出高层建筑物沉降特征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指数函数模型拟合出的实际效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及该理论在高层建筑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中的应用思路,详细叙述了灰色模型的建模过程[1].实例中,通过某高层建筑物4个监测点的6期观测数据,完成了模型参数的推导,建立了空间多点灰色预测模型.利用所建立的灰色模型对建筑物形变进行预测模拟,经模拟沉降值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得出,该模型严密、可靠性好、精度高,该方法可用于建筑物变形的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3.
徐巍 《北京测绘》2020,(1):126-130
交通轨道施工环境复杂,周围高层建筑物林立,威胁着建设工程安全施工。因此,加强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安全开展。本文以水准测量技术为监测手段,对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进行了形变监测,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形变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深层土体位移最大为131.37 mm,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最大为2 mm,支护桩顶部沉降位移最大为2.1 mm,地表沉降最大为201.4 mm,项目施工开始至结束,未出现报警值情况,说明建设工程整体设计合理,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临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4.
引言建筑物变形观测是一门随同高层建筑应运而生的较年轻学科。众知,任何建筑物在受各种内、外荷载影响下,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这种形变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那些高大建筑物如大型水坝、桥梁、隧道、高层楼房等,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需同时进行沉降监测、垂直度监测、层高监测,本文根据工程实践,介绍高层建筑物的监测过程,以确保施工质量,可供高层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面三维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是最近几年刚刚新生的一个测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建筑物变形的方法即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进行三维扫描并获得建筑物的三维点云模型,然后通过前后两次建筑物的三维点云数据的比对、分析,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平面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倾斜分析、整体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7.
高层住宅楼沉降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层住宅楼在建设和使用中进行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案设计、监测精度、最弱点误差、监测数据处理,通过对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层住宅楼与实验楼的沉降监测研究,得出了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几何与物理分析,指出了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对建筑物和邻近建筑物的基础稳定产生影响时,都应进行沉降监测,保证其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本文对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可供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于林  杨小军 《测绘》2012,(6):276-278,286
为确保某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轴线和外轮廓的形变进行监测。本文设计了一套监测方案,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基于《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对建筑物的轴线和外轮廓进行形变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方案应用于建筑物的形变监测真实可靠,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GPS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物动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设计了若干个振动实验以模拟高层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特征,并采用动态GPS技术对此进行监测。实验数据的谱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S观测数据至少可以精确地鉴别出高层建筑物的低频动态特征,如相对位移和频率。该技术对于大型构筑物的安全监测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诱导邻近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引起邻近建筑物受力结构改变,导致建筑物破裂、倒塌。因此,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智能全站仪为基础手段,针对110 kV机场变电站接入线路施工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为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深层土体位移、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和路基地面沉降3个方面进行了形变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获得实时动态数据稳定、可靠,能够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形变状况,并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邻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