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者们认为,每一次地震都是一堂课,同时又是一次考验,尤其是1988年12月7日在亚美尼亚北部发生的那场自然灾害更是这样。那么人们从斯皮塔克地震中吸取了哪些教训,而且是否经受住了考验呢?对此,在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山科学学部的专题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学部的科学秘书索科洛夫院士致开幕词时说,“我们经受了一次造成全民性后果的地质灾害。完全理所当然的是,学部的学者们都应该参加斯皮塔克地震的全部科学资料的讨论,而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地震、地球内部物理和国际地震工程学会联合工作小组,日本(ESG)全国工作小组,日本科学委员会地震工程分会和地震防灾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地表地质条件对地震动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3月24日—3月28日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召开,来  相似文献   

3.
石原研二教授1934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57年获得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j1966至1967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此后,他长期在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77年晋升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教授。他曾担任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1997-2001)、日本地震工程协会(JAEE)主席和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亚洲分会副主席(1989-1993),现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理事。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地震工程学所处的条件日本和美国在世界地震工程学中并列领先地位,这已为国际上广泛承认。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地震工程学会议(WCEE;第一届是1956年)上,日美两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各占30%,其他国家占其余的40%,这种趋势持续至今,表明了日美领先的情况。负责组织和主持该会议的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事务局自成立以来就设在日本,这也表明了日本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至于日本为什么会在世界地震工程学界发挥领导作用,其理由可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6日至7日在哈尔滨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美国的地震工程学者近30名,来自朝鲜半岛的1名专家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方主席、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教授,日方主席、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渡部丹博士和美方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刘师琦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发生7.2级地震,这是近70年来日本遭受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为国际社会所瞩目。本文据现有资料,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以及抗震救灾体制等方面,对这次地震造成严重灾害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另外,本文就近期日本一系列强震的发生,对我国大陆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的影响亦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力武常次著的《日本各地的地震危险性》一书由日本“科学社”于1981年4月10日出版发行。该书为“科学社”出版的《科学丛书》的第18本。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何谓地震危险性》,谈了地震危险性的定义及其评定方法;第2章为《袭击日本的破坏性地震及其成因》,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依据,阐明了日本列岛大地震的发生机制;第3章和第4章是《地震发生概率的推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论述了巨大地震重复发生时间间隔的统计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9.
片山恒华(TsuneoKatayama)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工作,于19明年被任命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秘书长。1991年4月,日本教育部批准在东京大学成立国际减轻灾害工程研究中心(ICDME),片山教授任副主任。1992年国际地震工程协会决定组建全球地震安全促进会(WSSI),以支持国际减灾十年(IDNDR)的国际活动,片山教授任副主席。此外,1992年片山教授又被任命为太平洋地区科学协会(PSA)减轻自然灾害特别工作组的主席。这是一个区域性非盈利的科学组织,成立于1920年。下面是片山恒雄教授所谈的有关国际减灾十年…  相似文献   

10.
曾于1979—1980年在我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的日本地震学者,现任日本气象厅地震火山部地震预知情报课调查官的石川有三先生,因研制成功了人机对话地震活动分析系统(SEIS-PC),以及在推进地震火山监测体制和预报研究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于1990年6月1日——日本气象纪念日,接受了  相似文献   

11.
引言 1985年,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授权成立地震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从1986年开始至1989年,完成其首期工作。此后直到1994年1月在新德里召开第十三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会,该委员会在日本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的主持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第二十七次国际地质学会议在莫斯科闭幕。大会上,多数报告都讨论了地震的发生和预报问题,以及地震与火山喷发活动的关系问题。与会者特别注意听取了日本学者的报告,因为正好在一年前的9月中旬,在这个日出之国,曾有许多人等待发生一次二十世纪最大的破坏性地震。本报特派记者会见了日本主要火山学家之一岩幸山,并就下述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问:众所周知,日本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震区域之一。世界许多国家的报刊不止一次地报道过,日本将要发生一次很强烈的地震,甚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读卖新闻》1977年6月8日刊登该报发自大阪的题为《准确的中国地震预报》的消息:在发生了唐山地震以后,第一个访问了中国的日本科学家代表团——日本地震学会派遣的地震学者访华团(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铃木次郎为团长)一行八人,于6月7日下午回到日本。该团副团长表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10月18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本文较详地介绍了这次展览会所包括的6个部分,即:监测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群测群防与地震对策;国际合作。由此展示和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地震工作现状和地震预报水平。这次展览会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横向联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期间约有两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包括来自朝鲜、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四年一度的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是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会议之一。第十一届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日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在3·11日本9.0特大地震时发挥了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预警系统在3·11地震时,东京地区公众在地震S波最大震动之前收到地震报警信息,得以避险.介绍了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和在全国实施的概况,指出地震预警工程是一个复杂社会工程.日本从预警技术到能够为公众服务,采用的方式和体制,是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测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进一步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向和科学思路”仅就搜集到日本的有关地震的火山研究资料:包括日本火山概况,火山及火山地震;着重介绍了日本火山学研究及发展状况;陈列了火山地震学术研究机构设置、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以及知名学者,工作人员等,做一剪辑。值得提出的是,火山及火山地震做为一种自然灾害,已被列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英文名为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缩写成IDNDR)顾问委员会的研究计划。文中介绍了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90——2000年)期间,可以执行的计划。介绍日本火山、地震研究综述,旨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期我国第一个火山地震监测站在火山研究监测与研究中,为地震预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4年结构抗震进展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4年中国在结构抗震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生命线工程、其它类型结构、场地与地基、减震和隔震等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向有关国际组织与学者推荐中国地震工程学者近几年成果,也为同行今后的科研选题与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参考文献,有助于他们了解结构抗震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选择自己致力研究的课题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地震》1984,(1)
著名日本地震学者、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应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邀请,于1983年10月初来华进行了为时半月的讲学访问。茂木教授在岩石力学实验与地震活动性等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是地震预报研究的积极推进者。他现任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副会长和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前东海地区判定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