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韧性剪切作用与深源流体演化和金矿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体形成演化是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但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的研究有很薄弱。文章通过对流 性质的分析,探讨了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演化,韧性剪切带中流体演化与矿化的关系。成矿作用发生于深源流体与上地壳流体的“混合”阶段及流体围岩交代反应阶段。  相似文献   

2.
变质流体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质流体作用是变质岩-流体体系的重要地质作用过程,可以通过有效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揭示,综述了变质流体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强调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示踪变质流体作用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地质作用中的流体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兆麟  李院生 《地学前缘》1996,3(4):237-244
许多事实已证明地壳和地球深部存在大量的流体,它在所有地质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围绕岩浆、伟晶岩、变质作用及沉积盆地流体的形成机制、地质过程中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提出地壳构造、岩浆作用与流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流体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地壳乃至地球深部的各种作用,系统剖析流体形成演化与成矿关系,而且对研究地幔对流、地球不同圈层流体的交换方式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林  车遥  吕古贤  郭涛  舒斌 《地学前缘》2002,9(4):353-354
现代地质科学一个重要进展便是认识到流体参与了绝大多数地质作用过程 ,自从流体包裹体被运用到地质过程研究以来 ,对于单个矿床的流体研究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现在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一个区域尺度上流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性 ,区域流体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地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2 0世纪 80年代 ,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不同构造地质单元的流体包裹体地质填图 ,Oliver(1990 ,1991)发现流体在构造驱动下可以运移数百km甚至上千km ,Stern等 (1992 )利用同位素对美国东部变质地体的区域流体运移进行了研究 ,董…  相似文献   

5.
试论地球内部流体与地质作用——现代地质科学研究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把以地球固体部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建立起来的地质科学称为传统地质科学,它只在该学科研究的起点——沉积地质学和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成矿地质学两个领域不自觉地将地球内部流体放到了重要地位,而在其间的绝大多数研究则忽略了对地球内部流体的讨论,在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范围内已找不到关于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转移、转换等方面所存在的大量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完整答案。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将地球内部流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贯穿到了所有地质学研究的领域当中。其基本出发点应是:地球内部流体广泛存在,并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它与固体地球部分同样重要,是现代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不仅在各种地质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 它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切地质作用的最初根源, 也就是说, 流体作用贯穿于一切地质作用( 包括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矿作用、地质自然灾害等) 过程的始终。地球内部一切地质作用又通过地球内部流体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可将地球内部流体按其与特定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为具包含循环性质的初始流体、过程流体和终结流体三类。针对目前的研究大量地集中在过程流体和终结流体方面的现状, 在体现现代地质科学和传统地质科学本质区别的地质作用初始流体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论述, 并提出了可能成为现代地质科学基础性学科的(地球内部) 流体统一地质学。  相似文献   

6.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徐学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长春130061)关键词流体地质作用,流体地质学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和研究难度较大,而未象固体地球科学的岩石学、矿床学等那样受重视...  相似文献   

7.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韧性剪切带内的流体作用是一种复杂的构造物理化学过程和力学-化学的耦合过程。它不仅影响着岩石的变形机制,促进变形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影响着岩石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本文在综合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岩石的成分变异和体积变化是韧性前切带内流体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韧性剪切带内构造-流体演化历史,构造物理化学、岩石应变模式及其特征的研究是今后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8.
俯冲带的流体地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在平 《地学前缘》1995,2(2):175-182
俯冲带是地球上流体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流体由表层进入深部岩石圈的主要通道。流体活动对岩石成分、成岩作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部分熔融和岩浆-火山作用,以及海洋生物-化学环境都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俯冲带流体地质作用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古俯冲带流体地质作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流体包裹体地质作用的研究对于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构造演化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流体地质作用已成为地学界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 ,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大多数流体包裹体(>3μm)来说 ,显微热力学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仍是获得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可行的选择。但迄今为止 ,对小于 1μm ,特别是纳米级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较少 ,主要原因是受测试仪器和研究方法的限制。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由于其仪器性能的优势 (分辨率为 0 .2nm ,放大倍数为…  相似文献   

10.
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培  蒋少涌等 《地质论评》2001,47(4):398-404
在地质流体研究领域,流体包裹体面(Fluid Inclusion Plane-FIP)作为能将地质流体的活动与特定构造和岩浆作用相联系的一种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它在地质流体及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天竺  薛建玲 《中国地质》2007,34(5):855-869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从事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并结合深部找矿的实践,探讨了深部找矿的理论和方法。笔者认为地质研究,物探、化探技术应用,钻掘工程施工是深部找矿三项基本要素。地质研究是基础条件,物探、化探是技术支撑条件,钻掘探矿工程是实现条件,构成基本技术路线。全面论述了地质作用特征研究、矿田构造研究、成矿作用标志研究三项重点内容。成矿作用相关的地质作用特征研究是确定找矿思路的基础工作,包括沉积成矿地质作用、岩浆成矿地质作用、火山成矿地质作用、变质成矿地质作用,以及综合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等内容。矿田构造研究提出了沉积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侵入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的划分方案及研究内容,及其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成矿作用标志研究包括成矿特征标志研究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标志研究,提出了成矿热液地球化学障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及其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质流体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而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成矿流体的成矿机制各有差异。岩浆热液因温度降低、压力减小等因素使热液中成矿物质达到过饱和,从而产生矿质沉淀;沉积盆地含矿热卤水流体在热对流、沉积压实等作用下运移、充填、聚集;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现代大洋海底热液形成硫化物矿床;地幔流体的碱交代作用形成大型一超大型中高温热液矿床。在具体的成矿过程中,各种构造环境又对流体中的成矿元素的分配、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流体,长期对储集层进行浸泡、驱动,使储集层的众多微观孔隙与喉道的极其微小空间发生风化、剥蚀、溶解和沉积等微观动态地质作用。这些地质作用是由于开发流体打破了地下的动态平衡产生的,它对储集层的岩石骨架、孔隙和喉道等进行改造和破坏,进而控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并使得微观剩余油存在多种分布模式。研究指出微观动态地质作用是储集层随开发而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控制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基本因素。微观动态地质作用长期持续存在,并对储集层进行改造和破坏,使得储集层中的剩余油分布更复杂。  相似文献   

14.
Subduction zones involve many complex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release of slab-derived fluids, fluid/rock interactions, partial melting, isotopic fractionations, elemental transport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Lithium (Li) isotopes (6Li and 7Li) have relative mass difference up to 16%, being the largest among metal elements. Thus, Li isotopes have advantage to interprete trace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Most importantly, during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deep subduction zones, surface materials and mantle rocks usually have distinct Li isotopic compositions. Li isotopes can be potential tracer for subduction processes, from the onset of subduction to the release of Li from subducted slabs and interaction with mantle wedge, as well as the fate of Li in slab-derived fluids and residual slabs. Moreover, the Li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ubducting output materials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global Li circulation. With developments in measurement and expansion of Li isotopic database, Li isotopic geochemistry will provide more inference and be a powerful tracer for understanding subduction-related processes. This work retrospected the application of Li isotopes in tracing successive subduction processes, and made some prospect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Li isotopes.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段振豪 《地学前缘》2001,8(4):402-408
地质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对研究它们在各种地质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地质流体的传统方法有实验方法和经验、半经验模型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一般只能涵盖整个地球温压条件中极为有限的区间。新兴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研究地质流体的第三条途径 ,即通过“计算机实验”的方法 ,模拟极限温压条件下地质流体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微观性质。与传统方法相比它有优越性 ,且越来越受到地球化学家们的重视。蒙特卡罗法是流体计算机模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吉布斯系综法的提出 ,又显示出用蒙特卡罗法在研究物质相平衡和相变特性方面特有的能力。近来 ,人们把蒙特卡罗法应用于地质流体的研究 ,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 ,目前在地质研究中蒙特卡罗模拟大部分还局限于相对简单的系统 ,对于成分较复杂的系统 (特别是含水混合物 )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欧洲共同体国家地壳流体研究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伟源 《地学前缘》1996,3(4):313-323
地壳流体在主岩溶解和迁移过程中,以搬运和交换物质、传输和释放能量的基本作用广泛影响地壳内部的造山、变质、成岩、成矿等地质作用和过程。流体的地质作用具有岩石圈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的意义,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大进展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概述欧共体国家在近十年来对地壳流体研究的概况和进展:(1)70年代始意大利托斯卡纳地热田的开发和利用对新生代—现代地热田热水系统近地表的超热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2)80年代欧共体国家开展的跨国多学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欧洲地壳剖面综合地质调查”对欧洲中部华力西带结晶基底和中—新生代沉积盖层古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3)90年代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现代和古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矿床是地质过程的产物之一, 深入分析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关键地质过程是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的基础.闽西南马坑式铁多金属矿为矽卡岩型矿床, 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流体来源及部分的铁质来源; 热液沿着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 在岩体与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面及石炭-二叠纪地层内部发生了热液交代作用, 形成了矽卡岩化; 铁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建造, 后期燕山期岩浆的侵入, 使得铁进一步富集; 并在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沉淀成矿.基于上述关键成矿过程, 从"源"(热源、物质来源和流体来源)、"运"(流体通道)、"盖"(圈闭)、"储"(矿质沉淀场所)和"存"(矿床的后期保存条件)等方面提取了地质证据, 利用模糊逻辑综合地质证据得到了找矿有利度图.结果显示所圈定的预测远景区与已知铁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可作为进一步工作部署的依据.基于地质过程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方法, 决定矿床能否形成的关键地质过程为评价依据, 可为闽西南进一步找寻马坑式铁多金属矿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Synchro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frontier in contemporary nonlinear science.It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widel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However,it has limited applications in geological science,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mineralization.The ore formation of fluids is a problem of propagation of chemical waves and the generation of their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s.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s are the essence and core of all geological phenomena.Taking these ideas as guides,giving a n...  相似文献   

19.
水热流体与地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热流体的活动对地质学的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水热流体的活动影响并制约着多种地质作用,而不同的地质作用又反过来影响了水热流体的活动。水热流体的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纽带,使不同学科互相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流体与非线性现象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个典型的非线性现象(大别杂岩中的热中心混合岩和云南腾冲热海钙华中的化学振荡分层)的成因机制研究为实例,阐明了流体在成岩和成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流体不仅影响着体系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控制着物质成分的时空分布和输运过程。流体研究是把地质过程之间耦合起来加以整体考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