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30年来黄河上游荒漠化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土地荒漠化的重灾区之一,是中国荒漠化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本文采用MSS、TM、ETM、CBERS四期数据,基于RS和GIS技术,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辅助野外调查验证,得到四期解译数据。对三个阶段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研究1975年到2007年黄河上游荒漠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演变成因,并结合该区域气温和降水数据,着重分析了其与荒漠化演变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975—2007年,从整体变化趋势看,黄河上游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共增加了3 499.76 km2,其中沙质荒漠化面积增加3 407.62 km2,盐碱质荒漠化面积增加了92.14 km2。从三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发展趋势,2000年之前是荒漠化的增加时期,2000年之后是荒漠化的减少时期。结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叠加分析得出,气候变化是黄河上游荒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地质背景是内因,人类活动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最近45年来北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江天然年径流量具有阶段性特征,1984年后,发生明显变化,持续丰水和持续枯水时段开始变长,年际变化存在21年和11年的周期;锋面低槽形成大暴雨是北江主汛期径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大罗山、石坑崆是北江的两级迎水坡,其形成的多雨中心圈是北江径流量补充的主要来源;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北江年径流量普遍增大,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当年北江径流量普遍增大;太阳黑子的急剧变化,改变了地球的热力系统,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这是太阳黑子影响流域径流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关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对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干流与主要支流流域径流的补给来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汛期(5~10月)水量占年总量的52.4%~68.0%,非汛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年总量的35.1%~43.1%,冰雪融水量占年总量的2.5﹪~5.0﹪;从空间分布看,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空间的分布差异性很大,产水量较大的区域模数为7.874~8.500L/s.km2;产水量中等区域模数为5.047~6.536L/s.km2;产流量较小区模数为3.416~3.812L/s.km2;从时间上看,自有观测资料至2008年,以1986年为分界点,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总体上先表现出具有长持续性的波动上涨、后表现出跌宕中下落的趋势过程;各月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量减少的幅度较大,非汛期减少的幅度相对较小。鉴于源区各区间径流持续减少的原因,导致兰州站自1986年以来径流变化过程有显著减少的趋势,且这种变化趋势还在持续。黄河上游径流的持续减少给流域各省的经济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情景下黄河上游径流的可能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 分析了全球变暖情景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温度、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状况, 并采用假定气候组合对未来数十年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的温度与全球变暖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近几十年来, 流域各个地方的温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降水变化因流域各地所处位置、地势、地形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受温度上升和主要产流区域降水大幅减少的影响, 近10余年来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呈持续递减的态势. 在未来几十年, 如果遭遇到气温升幅与降水减幅较大的"暖-干"气候组合时, 流域产水量将有较大的减幅; 当气温变化不大而降水增幅较大时, 流域产水量将有明显的增加, 同时由于冰雪及冻土融水的补给, 此气候情景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径流量的增幅还将略大于降水量的增幅. 相似文献
5.
6.
7.
8.
提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源区河流阶地的系统测量和研究,认为黄河源区黄河阶地主要由堆积阶地组成,少量侵蚀阶地,阶地拔河高度低,阶面比较开阔平坦。黄河自源头至入扎陵湖段仅发育一级河流阶地,从鄂陵湖出水口至黄河乡段发育两级河流阶地,从黄河乡以下至久治县东段发育三级河流阶地。结合ESR测年结果,黄河源区河流阶地形成的时间主要为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T1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约为1万年;T2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为5.8~1.9万年;T3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为16.1~2.5万年。河流阶地研究表明,黄河在源区形成较晚,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5年黄河源区有关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差积分法、累积距平法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累计量斜率变化率分析方法评估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少趋势,源区蒸散量呈增大趋势;与基准时期1961-1989年相比,在不考虑气温影响的情况下,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1990-2008年分别为33.12%和66.88%,在2009-2015年分别为73.61%和26.39%;两个时段相比,气候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上升,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下降,这与气候变暖及2005年黄河源区启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黄河上游春季径流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本文指出,在唐乃亥以上的黄河上游干流融雪径流是3月下旬至6月上旬期间径流量的主要成份,所占比例在40%以上。据此,对NOAA/TIROS气象卫星云图的积雪遥感信息应用于黄河上游春季融雪径流预报进行了尝试。根据1987年龙羊峡水库实测资料验证,预报精度在80%以上,基本符合业务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分析了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年径流序列的长期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时间序列分析与随机离散过程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用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趋势超长期预测的时间序列—Markov链辐合模型.应用表明,该模型兼具时间序列模型与Markov链模型的优点,既能预调总体趋势,又适合于波动性较大的随机序列变化.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径流目前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第5个枯水段的底部,未来10a内,黄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变化将呈现一个震荡递增的趋势,但这期间的平均径流量仍将低于多年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径流预报的灰色拓扑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龙羊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预报为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龙羊峡水库入库水量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黄河上游径流的长期预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10个水文站60年径流、泥沙实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各条河流控制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年际变化特征,应用径流量累积均值曲线法对黑河干流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2015、2020年径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黑河上游各站2001~2012年径流量比历年均值平均偏大10.5%。区间除马营河除外的4条较大支流历年径流量在锯齿型变化过程中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中游莺落峡、高崖、正义峡3个水文站逐年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对应,高崖和正义峡径流过程线接近且有交叉现象,充分表明中游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并十分复杂;(2)流域内札马什克、祁连、莺落峡、高崖、正义峡5个水文站2001~2012年各站时段平均输沙量均明显小于历年(1978~2012年)平均值,分别偏小-0.3%、-9.7%、-63.9%、-51.8%、-43.3%。分析得出了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水沙变化规律,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流域分区天然径流量趋势性与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资源具有趋势性和持续性特征。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和Hurst指数分别分析了黄河流域15个分区1951-1998年天然径流量的趋势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显示:黄河流域15个分区天然径流量的趋势性和持续性各不相同;对黄河流域而言,年径流量与汛期径流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呈下降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黄河中游径流情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一系列大规模人类生产活动如引水灌溉、水土保持等,使得黄河中下游的径流情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造成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和经济损失严重。本文以黄河中游的岔巴沟流域为例,研究了1959~2000年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活动对径流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在1978年受到水土保持活动的显著干扰,年径流量减少了30%以上,且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均有所减小。此外,流域径流情势随淤地坝有起有落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