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新一代潜艇的高技术含量目益增加,根据目前各主要军事大国新型潜艇的研制情况,可以看出21世纪新型潜艇的研制趋势,21世纪新型潜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大潜深、高降噪的艇壳结构增强潜艇的隐蔽性,提高其生存能力,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增大下潜深度;二是降低噪声。传统潜艇的下潜深度一般为250~400米,而世界海洋的深度多为1000~6000米,因此增大潜深有着广阔的  相似文献   

2.
屠强 《海洋世界》2008,(6):42-44
1977年的某一天,美国科学家毕肖夫博士等3人一起乘坐“爱尔文”号潜艇下潜到了东太平洋海隆,准备在那里开展海底热泉考察。潜艇下潜到了水深2500~2700米的海底附近,在通过水下观察镜进行环境观察时,毕肖夫意外地发现,在海底的热液溢口周围,“伫立”着许许多多长柱状、短柱状的“烟囱”,乍一看,就像一片“烟囱森林”。这些烟囱,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那样,  相似文献   

3.
早在17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就幻想着乘坐船只到海底世界考察。1620年,一名荷兰物理学家制造了一条木质结构用牛皮包装的潜水船,能够下潜到水下3至5米处。150多年后,美国人开始试用这种原始的潜艇执行军事任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一些海军力量强大的国家,开始组建潜艇部队并批量生产潜艇。此时的潜艇排水量达  相似文献   

4.
做了飞机的俘虏乍一听起来,不着边际,简直有点天方夜谭,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941年8月,德军U-570号潜艇在冰岛以南悠然自得地游弋,为了和基地联系,潜艇必须浮在水面上发报(当时的技术所限)。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U-570浮出了水面时,被盟军的一架巡逻机发现,并向潜艇投下了重磅炸弹,虽然没有击中潜艇,但爆炸的冲击波把潜艇内部许多设备震毁,灯也灭了,更可怕的是震坏了蓄电池造成大量氯气泄出,致使潜艇无法下潜,艇员只能挤在狭小的指挥台前的甲板上。而这时巡逻机又飞了回来,一看有机可乘,照着潜艇就是一…  相似文献   

5.
最早问世的潜艇:最早问世的潜艇,是荷兰人科尼利斯·范·德雷布尔1620年在英国设计和建造的一艘潜艇。该艇用木材制成,用铁加固,可潜深度为5.5米。最早问世的核动力潜艇,是美国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潜艇。该艇长98米,排水量3530吨,艇首有4个鱼雷发射管。1958年8月1日,该艇从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角海域下潜,开始了人类的一次创举——在北冰洋的冰冠下潜航,顺利穿越了北极点,于8月5日浮出水面。最早问世的蒸汽机动力潜艇,是英国乔治·加勒特1880年设计的一艘潜艇。这艘潜艇上安装了一台烧煤的蒸汽锅炉作为推进动力。最早问世的压缩空气动力潜艇,是法国1863年建造的一艘排水量为420吨,长约47米的潜艇。该艇安装了一台80匹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潜艇疲劳载荷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建立潜艇疲劳载荷概率模型的方法,引入了正态分布和两参数威布尔分布两种概率模型。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较适合于用来描述潜艇下潜深度分布的概率特征。可根据潜艇的设计参数、任务及航行区域等因素来选取最可能的分布形式获得潜深分布密度函数。潜艇疲劳热点部位的应力(应变)幅值分布,可由应力(应变)和潜深的关系通过相应的变换得到。  相似文献   

7.
1968年春,美国海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天蝎”号(也有译为“锯鲉”号)在大西洋海域航行时突然失事沉没,消息顿时轰动了整个世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天蝎”号核潜艇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海洋之中,当时美国的新闻媒介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机械设备故障导致潜艇失控造成的,也有的认为是潜艇下潜深度超过了极限深度而导致失事;更有人甚至猜测是苏联海军击沉了美国核潜艇。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却对这次事故  相似文献   

8.
基于重力梯度的潜艇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梯度探测潜艇的新方法。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计算了模拟潜艇在不同位置产生的重力垂直梯度,分析了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如果现有的重力梯度仪精度为10-4E,即使下潜深度达300m,在海面上100m范围内也能够探测到;当重力梯度仪的精度达到或超过10-6E时,可在海面上1000m范围内实现探测。  相似文献   

9.
真是“以慌对慌真荒唐,歪打正着不寻常,谁知世上怪事多,土豆建功太平洋”。这是美国通讯社在1948年1月上旬披露的军事新闻。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一艘驱逐舰“奥班农”号奉命在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海域执行巡逻任务。这天,睛空万里,海面一片宁静,舰上除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外,其余的人员有的在舱内休息,有的在舰舷两侧观赏海上景色。突然,担任观察任务的值班员发出警报:“发现敌潜艇”!此时,只见距驱逐舰数十米的海面上,有一艘日本潜艇露出水面在换气。双方突然遭遇,都感到惊慌失措,日本潜艇虽装有鱼雷,但已来不及发射,美舰反应虽快,抢先开炮射击,但因距离太近,加上毫无准备,仓促上阵,慌乱之中竟无一弹命中目标。日本潜艇见势不好,便立即掉头向“奥班农”号冲来,在接近美舰炮火无法发挥作用的死角,开始紧急下潜。因情况紧急,美舰上的官兵来不及拿武器,便急忙抓起储存在甲板上小舱里的土豆,接二连三地投向潜艇。潜艇上的日本士兵以为美军向他们投来的是手雷,在惊恐万状的情况下匆匆爬进了艇舱,有的士兵还吓得扔掉武器争相逃窜。日本潜艇刚刚潜入水中,美军舰担心潜艇发射鱼雷,也立即开足马力逃离了战场,可日本潜艇仍然害怕美军军舰投放深水炸弹,便一边迅速下...  相似文献   

10.
戴东 《海洋科学》1983,7(4):64-64
深海考察是正在开拓的尖端技术领域。它是向海洋进军的先锋。自从Trieste号1960年抵达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查林杰深渊,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到达海洋的任何部分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建造了多种类型的载人深海考察潜艇。但是,它们有的太重,机动不便;有的虽然轻便,下潜深度却太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择出合适的水下实验平台的无动力下潜方向和预计出下潜时间,用 CFD 方法对水下实验平台的无动力下潜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常用的摩擦阻力系数公式计算结果对比,选用了一组较为合适的网格进行 CFD 分析,通过 FLUENT 计算结果拟合出阻力系数与速度的函数,使用 Simulink 对水下实验平台无动力下潜的过程进行了仿真。最终选出以正向下潜为海试时的下潜方向,并得到了下潜过程的时间,通过与海试结果对比,验证了 CFD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以小型水下无人航行器(UUV)为研究对象,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关键参数变化对UUV下潜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单一因素对UUV下潜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UUV行进过程中,水流对舵翼产生升力,从而产生扭矩促使其下潜。因此,在UUV下潜时,姿态应尽量平稳,且俯仰角和下潜深度不宜过大。为了确保UUV在逆流和复杂环境下成功下潜,要求在保留一定余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小舵板舵角和螺旋桨转速。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200艘潜艇组成了水下“狼群”,在大西洋上四面出击,使盟军的海上运输线一度被迫中断,后勤保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此,英国首相邱吉尔要求皇家海军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有力地打击德国潜艇的嚣张气焰。为智取犹如幽灵的德国潜艇,盟军制订了一个奇妙的计策。一天,在德国潜艇经常出现的海面上漂泊着一艘又旧又破的英国商船。德国的U型潜艇发现后,很快浮出水面,令其停航接受检查,一见令人生畏的德国潜艇,英国商船马上处于极度恐惧状态,船员东躲西藏,有的还去争夺救生艇,船上一片混乱。面对这样一艘毫无战斗力的商船,德国潜艇艇长一脸的不屑。当他正要下令发射鱼雷时,突然看见英国商船船艏有一个船长模样的人提着一个精致的鸟笼,一只漂亮的鹦鹉正在里面跳来跳去,还不时发出“您好!您好!”的叫声。“这老家伙死到临头了还雅兴十足。”话虽这么说,德国潜艇艇长也觉得这只小鸟很可爱。于是,他命令解除战斗警报,并让士兵们冲到英国商船上去,先抢船艏那只鸟笼子,顺便再掠取些钱财。正当潜艇距英国商船近在咫尺时,英国商船朝向潜艇一侧的舷舱门忽然大开,3门重型火炮同时开火,一发发炮弹猛烈地落在德国潜艇上,毫无准备的德军潜艇顿时被炸得艇体破碎,很快就...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及其盟友为限制中国前出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采用天基卫星监测、水面舰船监听、水下潜艇区域探测、水下无人航行器及在海峡布设海底监听阵等方式在源头、航路及峡口等多个区域对我潜艇实施监视和跟踪.通过对潜艇不同探测装备分析,提出了一种具备水面、水下诱骗和打击能力的无人潜航器,敌反潜机诱骗、反潜直升机诱骗打击和潜艇...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三维可视化场景建立过程中如何应用GLScene实现上浮下潜浮标模型的建立、调入和姿态回放过程.建立了上浮下潜浮标的模型,显示了上浮下潜浮标的运动轨迹和在各阶段的运动姿态,最后给出了上浮下潜浮标运动过程中的场景效果图.  相似文献   

16.
袖珍潜艇人们通常把排水量小于100吨的潜艇称作袖珍潜艇。它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这类潜艇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未来海战中也将发挥重大作用。金枪鱼潜艇美国军事科学家从金枪鱼受到启发,正在设计用于收集情报的潜艇。设计者们认为,金枪鱼平滑  相似文献   

17.
据外刊报道,为提高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和隐蔽性,美国海军正在利用仿生技术加紧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潜艇——金枪鱼式潜艇。美国海军科学家认为,金枪鱼具有平滑的线条,极快的游动速度以及在水中的高度灵敏性,是设计下一代新型潜艇理想的生物模型。目前,一艘长近2.5米的仿金枪鱼式潜艇原型已经问世,正在马萨诸塞州德雷珀实验室接受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美国正对其攻击性核潜艇的力量部署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是将潜艇部署重点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将60%的潜艇部署在太平洋,只在大西洋保留40%的潜艇。这和冷战时期美军潜艇的部署分布恰恰相反。军事专家认为,美军  相似文献   

19.
最早的运输潜艇——美国“海狮”号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盟军运输舰艇在大洋上被德军潜艇屡屡击沉,美国海军决定用潜艇从水下运送兵力和物资,于1944年将一艘老式作战潜艇改装成水下运输潜艇,取名为“海狮”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运输潜艇。该艇排水量为  相似文献   

20.
超导潜艇超导潜艇又称磁流体潜艇,是以超导技术为基础的电池推进潜艇,采用一种全新的、没有螺旋浆和减速箱等传动机械的推进方式。磁流体推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潜艇内部电机产生强磁场,在与磁场垂直的海水中通以电流,那么在电磁的作用下,海水将产生运动,海水从潜艇运动的相反方向高速喷出,从而推动潜艇前进。超导潜艇具有较强的隐身能力,磁流体推进不需要螺旋浆、减速箱等一些机械装置,不仅减少了潜艇的载荷,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潜艇的噪声,大大增强了隐身能力。该种艇的机动性能也是无与伦比的,它主要靠改变流体的电流强度和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