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强震记录的积累,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研究成为必然。使用滇西南地区2007—2011年间强震台网记录到的强震动记录数据,研究使用水平/垂直谱比法(H/V)处理强震数据时的几个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使用H/V谱比法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研究时,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存在较大的不同;使用强震记录可以获得更多的震源和台站场地参数信息,但这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强震数据使用时的难度。比较国内外学者使用强震数据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在使用强震数据时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使用强震记录研究场地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产FSQ水管倾斜仪是倾斜固体潮观测中最先进的仪器之一,目前在我国已有二十几个台站安装使用。该仪器精度高,可见性好,能清晰地记录到倾斜固体潮和地震波等。它的使用,开辟了一条提高我国定点形变观测质量的新途径。然而,事物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必须不断革新,提高观测精度。已经投入观测的FSQ水管仪中,其记录曲线大  相似文献   

3.
国际部署加速度仪台网(IDA)是全球性的数字化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加速度观测系统,在北京和昆明设有观测台站。通过国际交换,我国可得到全球的 IDA 资料,这些资料急待我国学者开发与利用。在 IDA 的磁带数据文件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种是用 EBCDIC 码写成的说明,有台站名和起始时间等信息;另一种是二进制补码的整型数据记录。前者占1个记录,后者占18个记录.正确的使用 IDA 数据必须充分利用这两种记录所提供的信息。在 VAX11机上所研制的 IDA 解析软件为开发与利用 IDA 数据资源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震台站使用的短周期地震仪基本上采用墨水记录的DD—1型地震仪。它的优点是记录可见,使用方便,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震。它的缺点是摩擦振幅比较大,从而导致记录地震时初动不清或丢失。记录笔与纸面接触就有摩擦存在,这是目前笔绘记录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仪器设计时,应使其摩擦振幅小到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在地震观测中一般要求摩擦振幅小于±0.1毫米。影响摩擦振幅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记录笔的结构参数和记录方式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我国大规模开展地震测深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测深数据文件系统,其目的在于在测深资料解释中引进数字处理技术,增加地震记录可用的信息量,建立地震测深数据库,从而促进我国深部研究工作中资料的相互交流. 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与本文的数据文件系统相应的数据采集、文件组织、绘制地震记录截面图以及对数字记录进行预处理等方面软件设计已经完成,从而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震测深数据处理软件包.这个软件包在野外的使用表明,它具有效率高、使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强震台网所普遍使用的电流计记录式强震仪和模拟记录数字化设备的特点,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数字强震加速度记录中包含的各类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在这样基础上给出的调整(未校正)加速度记录、校正加速度记录以及各类反应谱和傅氏谱的结果具有统一的精度和标准的格式.从而可以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满足地震工程研究对常用地震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方便地使用日益增长的强震动记录,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编制强震动记录的直接文件(Flatfile)。本文在分析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中与强震动记录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依据强震动数据来源的区域范围和编制目的,对强震动记录的Flatfile进行了分类;通过结合对典型的Flatfile文件分析,阐述了强震动记录Flatfile应具备震源、路径和场地等重要信息;在简述Flatfile建设发展趋势基础上,结合我国强震动记录数据的管理现状,对我国强震动记录Flatfile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763长周期地震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长周期地震仪,1980年以来,已经有26个台站安装试记。总的看来工作是正常的。垂直向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记录较好。而水平向抗干扰能力差,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干扰都能记录到,影响763资料的使用,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模拟地震图数字化软件DPSW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存在大量模拟记录图急待处理与分析的情况,本文编写了一套模拟记录图数字化及预处理的专用软件。此软件已在大震速报图集和矿山地震监测中应用,并将向全国地震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兰州电传台网天水台井下摆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某些需要设立地震观测台站而又找不到理想台基的地方,深井摆地震观测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泛使用。甘肃地震观测台网于1982年以来先后在天水、定西两地使用这种观测技术,并取得比较完整的观测记录资料。本文将天水台短周期井下摆与短周期地面摆B73仪、64仪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对今后更好地分析、使用、研究这些地震记录资料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宝坻地震台是首例采用玻璃钢管形构件建设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台站,通过一年多记录的数据与绝对观测数据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是玻璃钢管形构件地磁相对记录室是稳定、可靠的,在地磁台站建设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大于160度的衍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本地震台网过去使用中长周期地震仪,由于受频带限制,虽然记录到一些幔核界面的衍射波震相Pdif,但震相初至清晰可辨的较少,震中距大于160度的Pdif,则从未记录到。自从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在我国基本台网铺设以来,则相继记录到震中距110—150度的初至清晰的Pdif。 1985年3月3日在智利发生了一次强震,美国PDE目录给出了如下参数:0:22~h47~m06.9~s;φ:33.155s;λ:71.980w;h:33km;Msz:7.8。这次地震在我国基本台网中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震仪器博物馆是展现我国地震仪器发展历程的专业展馆,它收集了从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从专业设备到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地震监测领域使用的数量众多、品种繁杂的地震仪器。通过地震仪器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地震事业的发展进程,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使地震仪器博物馆成为地震科研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 DW-417地震波缩微相机研制成功,文章指出这是我国地震记录存贮手段新的进展;简介了对该机进行技术鉴定的会议概况;说明该机研制成功解决了地震资料保存、使用和国内外交流的问题,满足了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DD-1地震仪是我国台站目前使用广泛的短周期地震记录仪器,地震计是地震仪器系统中重要的拾取地面震动的传感器。因此能迅速有效、而且是作为“不脱机的”标定地震计,在实践上和理论研究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一个实地试验,扼要地说明使用二元伪随机信号能很好地标定在20Hz范围内、频率分辨率达0.1Hz的DD-1-08~#地震计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试验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宽频带记录或强震记录, 然而很多地震台站仍然使用短周期地震仪. 用短周期地震记录估计大地震震级时会出现饱和的现象早已众所周知. 但需要研究的问题是tau;c和Pd方法估计地震震级时出现饱和的震级到底是多少.为研究使用短周期记录进行地震早期预警的可能性,本文使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的强震数据(包括主震和31次余震)进行模拟实验,所选地震序列的震级在4级到7.6级范围内. 用强震记录与短周期地震仪响应函数的卷积模拟短周期记录,利用其前3秒波形计算参数tau;c和Pd,并与用原始的强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一定程度上,短周期地震记录仍可用作地震的早期阈值预警,并且Pd方法直到6.5级才出现饱和,好于tau;c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多地震学家中,对于数字地震学的意义和数字地震资料的使用还存在不少疑问。本文结合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工作,对经常提出的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即数字地震记录的物理意义和数字地震记录与传统地震记录有哪些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情况下,光记录地震仪(基式或维式)虽然是不可见的记录,但是,在观测中比起电子记录来讲参数是很稳定的,波形失真度很小,鉴于这些优点一直在台上使用,可是不足之处时间服务精度差。根本不能适应地震工作的需要!例如,要研究更深入的课题震源的垂直分布、发震的机制、震源的变化等等。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强震记录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强震加速度记录标准常规处理分析方法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发展的同类方法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在模拟记录数字化过程中,对不能一次完成数字化的过长记录采用了坐标转换和计算机自动衔接处理方法;在对数字记录进行仪器校正时考虑了速度摆和电流计耦合的特点,不仅要作高频响应失真的校正,也要作低频响应失真的校正;在零线校正中,选择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_(LC)除了考虑数字化噪声背景外,还考虑了记录长度和基线不确定性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插值方法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磁观测台磁变仪记录室的潮湿问题,往往是改善地磁观测记录环境条件的难题之一。特别是我国南方台站,问题较为突出。如杭州台,每年梅雨季长,记录室环境湿度大都在90%以上,采用室内降湿措施花费大、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