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太阳活动研究的现状 ,指出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尤其是随着空间探测和技术的发展 ,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需求更加迫切 ,太阳活动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更大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 ,加上各种高新技术和卫星探测的进步 ,2 1世纪将迎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新时代。文中对我国未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方向、重点和措施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烈太阳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的研究 ,是当代空间科学中最前沿、最具挑战性和最能造福人类的课题。这一研究将揭示太阳活动的成因、证认太阳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因果联系 ,在天文、空间和地球科学交叉领域取得实质性的学科进步 ,为实施我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为发展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准备新的概念和思路。本文评述了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规划 (973)项目“剧烈太阳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的研究进展、科学机遇和进一步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傅其骏 《天文学进展》1997,15(3):198-217
太阳大气磁场的研究对于太阳大气物理及太阳活动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探测光球以外的日够以球,过渡区磁场的几乎唯一办法,是在紧密联系其他频说段取得的信息基础上使用射电观测。根据在微波,米波段有关辐射机制和传播过程,介绍了推导磁场讯息的基本射电方法。  相似文献   

4.
今后几年的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月球探测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1990年以来,多个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被成功实现,而且另外还有多个探测计划也在准备当中,并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射升空。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航天机构和有关的科学家也开始积极酝酿和开发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些月球探测计划将利用卫星上搭载的各种仪器探测和测量月球的地质和地理特性、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月球物理学特征以及包含地球大气在内的地月空间环境和行星际空间环境;进一步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探明月面环境,研究太阳等离子体物理,提供月面天文台和月面长期科研基地的候选地址,调查月球上的可利用资源,为将来开发月球提供充实的背景资料。参与新一轮的月球探测同样也为中国天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2001,19(4):436-444
概括了从观测上发现的太阳活动主要特征,对Babcock的太阳活动周经验模型和Leighton的半经验模型分别作了阐述,简要讨论了与Babcock和Leighton模型有关的后续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甘为群 《天文学进展》2001,19(2):129-133
概述了太阳γ射线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最近4年的进展,展望了未来的HESSI卫星空间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天文台太阳光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和综述了云南天文台20年来在太阳光学仪器研制和改造,太阳活动现象观测研究,太阳活动预报和国际交换合作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总结和综述了云南天文台20年来在太阳光学仪器研制和改造,太阳活动现象观测研究,太阳活动预报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太阳厘米-分米波段频谱日像仪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摘要:在无线电波段进行射电观测是研究太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反映出不同的特性和状态,其辐射频率与环境参数密切相关。当探测出某一频率上的无线电辐射后,即可诊断源区的电子密度或磁场。因此,建设厘米-分米波段频谱日像仪将首次在该波段上实现同时以高空间、高时间和高频率分辨率观测太阳活动的动力学性质,探测日冕大气。对于太阳物理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该项目的科学意义、技术方案及预研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火星的空间探测获得了许多有关火星极运动的重要资料,它与理论值的比较是检验火星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改进火星岁差章动理论提供依据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有关火星的岁差和章动研究的进展,分别对刚体火星的章动序列、火星内部结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和火星自转的简正模作了描述,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从观测上发现的太阳活动主要特征,对Babcock的太阳活动周经验模型和Leighton的半经验模型分别作了阐述,简要讨论了与Babcock和Leighton模型有关的后续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差分法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常用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首先将观测资料按照观测历元不连续分成若干小弧段,然后利用差分法进行周跳探测,根据差分后周跳放大的特性判断周跳和野值,并确定其位置利用宽带组合和电离层组合的方法解算周跳大小。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人类利用雷达波进行天文研究距今已有40多年历史了.它是一种发射雷达波到目标天体,通过分析其回波特性来进行天文探测的技术.该文从地基雷达在太阳系天体探测中的应用出发,分析了地基雷达相比其他探测手段的优点;介绍了地基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出了近年来地基雷达的发展情况和探测成果;最后从现有条件出发,探讨了我国开展地基雷达探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太阳图像中包含明显的太阳活动区域,以及无现象的太阳宁静区。从太阳图像中识别有效的太阳活动区域,是图像处理技术在天文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得益于美国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日球物理学事件知识库提供的实时太阳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日球物理学事件知识库的太阳活动识别方法。此方法获取6种太阳活动的信息(发生时间、位置、区域面积),建立对应时间的全日面图像的尺度变换模型。结合位置与区域面积信息,对不同太阳活动进行梯度阈值分割,边界识别方法被用来定位和识别太阳活动的区域。然后,对太阳图像特征参数相关性的研究,得到每种太阳活动的最佳特征参数组合。方法实现了对太阳活动的精确定位和有效识别,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此外,对不同太阳活动区域提取特定组合的特征,可以为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建立精简的图像特征集提供一种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向德琳 《天文学进展》1995,13(3):280-288
综述了作者通过^13CO观测示研究银河系分子云总体特征和展示大尺度结构,以及探测恒星形成区新成协天体。评述了研究结果及其应用和有关研究课题的深入与发展,并与同类工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1996,14(3):192-203
对太阳活动和太阳风影响地球自转的研究现状作了评述。首先了地球自转变化的表示和测定方法,引起地球自转变化的各种扰动源以及自转长期变化中的潮汐效应和非潮汐效应。然后对地球自转变化中的太阳活动周期调制,太阳耀斑可能引起地球自转突然减速以及太阳风能否影响地球自转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结果、分析作了谰论性阐述,最后作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7.
京时间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实现分离。玉兔号月球车从着陆器转移机构上绥绥驶下,开始7在月球上的征程。月球与行量探测任务的探测方式主要包括三种:飞掠和环绕探测、着陆和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戋一的嫦娥一号和二号任务即为环绕月球探测的卫星,而嫦撬三号则将开展实现月衷着陆和巡视探测。巡视器可携仪器代臂人类承担科学考察、设备安装等任务,能对天体表面物质近距膏分析。但相比环绕探测,其技术难度更大,目前仅在月球和火星这两颗矩离臻们最近的天体上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月球探测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 1 990年以来 ,多个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被成功实现 ,而且另外还有多个探测计划也在准备当中 ,并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射升空。在这种背景之下 ,中国的航天机构和有关的科学家也开始积极酝酿和开发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些月球探测计划将利用卫星上搭载的各种仪器探测和测量月球的地质和地理特性、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月球物理学特征以及包含地球大气在内的地月空间环境和行星际空间环境 ;进一步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探明月面环境 ,研究太阳等离子体物理 ,提供月面天文台和月面长期科研基地的候选地址 ,调查月球上的可利用资源 ,为将来开发月球提供充实的背景资料。参与新一轮的月球探测同样也为中国天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冕洞的研究在近二十多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冕洞的发现及观测历史,系统阐述了冕洞的结构特征、形成及演化规律,讨论了冕洞对日地空间产生的影响,冕洞与超级活动区的关系以及冕洞在太阳活动预报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对冕洞的时空分布和磁极性演化规律与太阳活动周的关系,以及冕洞与太阳风速度、地磁扰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冕洞在南北半球的分布在形态上基本是对称的,但在冕洞数量上北半球稍占优势;(2)冕洞的盛衰演化呈周期性,表现为赤道冕洞周期与黑子周期是完全一致的,极冕洞周期与黑子周期相位相差180°;(3)赤道冕洞的纬度分布随太阳活动周上升而上升,当太阳活动周达到极大值时,它也达到极大,然后再随太阳活动周下降而下降,极冕洞的纬度延伸方向演化与赤道冕洞相反;(4)极冕洞的极场呈11年周期性,并且极场反转出现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5)太阳风和地磁扰动与冕洞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当把探测效率作为光子探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总体性能指标,它标志了系统灵敏度发挥的程度。探测效率可以用相对统计比较法进行测算。过去的光子探测系统普遍存在漏计现象。因而探测效率明显偏低,作者对漏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克服漏计的方法。进而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光子计数检测系统,经过中星仪的试观测和等高仪的应用,证明该系统探测率高达95%以上,明显地提高了探测的极限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