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王家岭2#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大气降雨是构成该滑坡前缘变形的主要外因,前缘良好的临空条件及膨胀土遇水其抗剪强度衰减是内在因素.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填、截、挡、整"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理应对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康家嘴滑坡破坏过程及演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康家嘴滑坡是在其老滑坡泥石流的前缘堆积扇体中形成的新滑动变形体。滑体表面为第四纪风化土层,滑带为灰绿色粉质粘土或粘土,在降雨与库区蓄水的周期性浸泡作用下,饱和后蠕滑变形,处于欠稳定-极限稳定状态,亟需整治。本文针对其破坏过程及形态加以详细描述,并对滑坡的阶段性演绎过程加以追溯。在查清滑坡地质条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对比分析,对康家嘴滑坡不同变形阶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在新滑坡体(强变形区)采用抗滑桩+排水沟+局部回填压脚、后部变形体采用抗滑桩+排水沟。经对滑体计算,该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伟峰  宇杰  王枫  左伟 《地下水》2012,(4):193-194
白河街村滑坡位于南山北部斜坡上,滑坡由老滑坡与新发育的变形体组成,研究其滑坡与变形体可能形成潜在滑移的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斜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滑坡与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其稳定性,为后期滑坡与变形体的防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万州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逐一分析了安乐寺滑坡前缘西溪铺、农机技校松散堆积体的144个勘探钻孔,根据土体物质成分进行分层并对其成因进行判断;对相邻钻孔的土层进行比较,将相同的土层连接起来,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将工程地质剖面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探讨每一土层的连续性、延伸性.按照“钻孔-剖面-成层”的研究方法,对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的特征及成因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是以安乐寺滑坡前部的滑动解体作用为主,包括残积、坡积、冲积等共同作用形成的.前缘松散堆积体中存在多个滑动面,滑动面平直、光滑,可以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中深层滑动面,数量较少,规模大;另一类是浅层滑动面,数量较多,规模小.滑动面的这种分布规律反映了前缘松散堆积体是一个长期的不连续的变形体.最后,考虑松散堆积体下伏卵石砂土层地质结构,对松散堆积体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安乐寺前缘松散堆积体采用抗滑桩支挡结合地表排水与护坡等措施进行治理是适宜的,但抗滑桩嵌固段必须深入到卵石砂土层以下稳定的基岩中,以避免抗滑桩随卵石砂土层产生整体位移.  相似文献   

5.
拉西瓦水电站坝址论证阶段已查明,拟建坝址区内多个变形破裂体的潜在失稳严重危及着拉西瓦工程的顺利施工与安全运行,尤其是左坝肩ⅡB大型古变形破裂体已成为坝址变形体研究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大量的地面调查、多个平硐勘探与测试,本文首先介绍了ⅡB大型变形破裂体的变形破裂特征,并应用现场氡气探测裂缝深度等结果,界定了变形体的边界。其次,采用ESR方法对变形体内各典型裂缝进行了地质测年,分析了ⅡB大型变形破裂体的形成机制与形成演化过程,并探讨了该变形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大多数裂缝都是在10万年以前形成,也证明了该变形体为一古变形体;在天然状态下ⅡB变形体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其表部和前缘有局部稳定性较差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探地雷达在赵子秀山滑坡裂缝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裂缝是判定滑坡规模、分析滑坡形成机制、预测滑坡发展趋势、指导滑坡监测、治理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滑坡裂缝特征调查的原理,确立了探地雷达进行滑坡裂缝调查的一般模式,并以四川华蓥市赵子秀山滑坡变形体的探地雷达探测为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获取了清晰反映裂缝位置、走向、深度的高质量图像.研究表明采用探地雷达进行滑坡裂缝探测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变形监测是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变形体测量,获取其动态位移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对变形体安危状况做出预警。主要研究GPS变形监测的基准稳定性分析之F检验法,结合三峡库区云阳县专业监测滑坡具体工程,对GPS滑坡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基准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北川县白什乡老街后山滑坡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城以西, 该滑坡发现时已处于变形发展较快的状态, 前缘多处崩塌, 坡面张拉裂缝密布。为了准确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现状, 预测预报滑坡的下滑时间指导避险, 对滑坡开展了专业监测, 专业监测工作持续到了滑坡失稳下滑。本文对滑坡从监测到下滑的变形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 对各变形阶段滑坡的监测成果及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滑坡形成演变过程及失稳机制, 通过分析认为白什乡滑坡形成演变模式为弯曲-拉裂(倾倒)变形模式, 滑坡形成后失稳机制为推移式和牵引式复合型。根据监测成果及宏观变形迹象对滑坡进行了分区, 判断出滑坡失稳下滑的关键控制部位是滑坡前缘Ⅰ-3区, 因此Ⅰ-3区监测数据是准确预测预报滑坡下滑时间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9.
张莹  苏生瑞  李鹏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6):1127-1137
本文针对受红椿坝-曾家坝断裂控制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柳家坡滑坡,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idas/GTS软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断裂对该滑坡的发生起着控制性的作用,岩土体的性质决定了该滑坡的类型,而水和人类工程活动触发了该滑坡的发生。得到柳家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坡体前缘向前运动,西侧断层强烈破碎带通过处侧壁剪切破坏,坡体后缘产生张拉裂缝,从而带动东侧坡体的变形破坏。由于坡体前缘为修建公路开挖的临空面,坡脚处缺失支撑,诱发了滑坡的发生。柳家坡滑坡形成机理的模拟结果可为日后相似条件下滑坡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国金  陈松  陈江平 《地球科学》2010,35(6):1075-1080
为保证三峡库区巴东组易滑地层区城市规划发展地质安全,采用系统分析与类比的方法,探讨了非正常斜坡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巴东城区黄土坡滑坡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特大型复合变形体,系统分析表明,在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该滑坡前缘稳定性较差,但整体基本稳定,仍可限制性加以利用,实施部分搬迁避险是必要的.从整体而论,迁建新址区与黄土坡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类同,即同属三峡库区,由巴东组易滑地层组成、以顺向坡体结构为主要特色的斜坡地质环境,发育多个影响较大的滑坡,显现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一面,利用时仍须加以限制.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风险管制,能保证两区规划发展在允许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地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详细野外工程地质勘探,论述了长沙仪器厂滑坡的特征,对它的形成提出了定性分析结果,同时还对其稳定性作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四川高川茶园沟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四川省高川乡茶园沟滑坡地质勘察中,结合钻孔资料确定了滑坡体主滑动面的位置、基岩的埋深及含水程度,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齐均让 《陕西地质》2010,28(1):82-85
以王良寺经济适用窑小区滑坡勘察为实例,阐述了分阶段、多角度、层递式的勘察工作流程以及勘察成果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程子窳滑坡体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探索了滑坡体的形成机理,指出程子窳滑坡属牵引式滑坡,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龙岩市露天矿山边坡滑落的形式和影响边坡滑落的地质因素分析,总结了今后边坡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查明弱层(弱面)的层位、产状、空间分布、矿物成分及其物质构成,预测滑动的可能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毕威高速公路某工区的滑坡勘探中.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有效确定滑床的基本形态和滑动面埋深.  相似文献   

17.
清江隔河岩水库杨家槽滑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家槽滑坡现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基建费用已花掉数千万元,在滑体上居民上千人。新镇址是未经正规地质勘察而定下来的,后经清江地质大队勘测认定为滑坡时,地方政府和市民极为关注。为安定民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清江地质大队进行滑坡治理前的地质详勘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详查勘探与科学研究,基本查清了滑坡形成的年代(2.2-2.4万年前)、形成机制、滑坡的物质组成与结构以及滑带的特性等,并在滑体内发现一个规模较  相似文献   

18.
巴东作揖沱崩滑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揖沱崩滑体是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研究的崩滑体之一 ,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乡长江南岸 ,距三峡工程坝址 83km,作揖沱崩滑体东西宽为 5 40~ 72 0 m,南北长为 2 80~ 40 0 m,前缘高程为 2 0 m(水下 ) ,后缘高程为 2 80 m,体积为 413.32万m3。作揖沱崩滑体的组成物质为碎块石夹土 ,块石成分复杂 ,局部还保存有变位岩体。作揖沱崩滑体的形成经历了崩塌、滑移、加载和变形滑动等阶段 ,是一个典型的崩滑复合体。近代以来 ,作揖沱崩滑体曾发生多次变形复活 ,是一个不稳定的崩滑体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区的地质环境人手,分析了工程区的地貌地质特征,以此获取了客观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在现今重力场作用下研究区的岩体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的模拟分析;同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滑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以此得出了结论和建议以供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皖南山区典型顺层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山区鸟雀坪滑坡是典型的顺层岩质滑坡,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滑移-弯曲,变形破坏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斜坡初始形成,表面卸荷回弹阶段、上部岩体滑移,下部岩体隆起弯曲阶段、滑面贯通—滑坡整体失稳破坏阶段。滑坡形成沿河长200m,纵向长700m,体积约200×104m3的滑坡堆积体,堵塞大源河并强迫河流发生改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