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书屋     
<正>梁文道我读《梁文道我读》是基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而来的,这个节目通过主持人每天介绍一本书,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主持人梁文道通过自己读书后的消化、反刍,然后变成评论,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又到清明,又到了细雨纷飞的时节。昨夜,父亲的影子再次在我的梦中闪回,醒来不觉已是泪湿枕巾。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国土,他生前任过土地所所长和信访股股长。我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早早出了门,天黑以后才回来,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不改变。从我的老家到父亲上班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记得在一个大雪天,母亲对父亲说:"昨天晚上下了一夜雪,路太难走了,今天你就歇一天吧,别去  相似文献   

3.
家·回忆     
<正>又一次从梦中醒来,依然是家乡的点点滴滴。那么清晰,就像昨天。但是从几年前的一场变故开始,家,其实就只剩下一座空房子了,脑子中留下的也只有童年时那岁月抹不去的记忆。醒来后,不觉泪湿枕面……我是在那个家里出生的,所以童年里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与那里有关。在那里我见证着房子由旧到新的变化,也感受着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辛苦,感受着日子由艰辛到衣食无忧,于是自己也在慢慢地长大,直到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4.
<正>又到一年高考季,分数决定着考生的命运和前途。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为莘莘学子感到欢喜和幸福,同时自己心底也不禁泛起丝丝无奈与忧伤。暂将时间退回到读初中的青少年时代,那时我可是全县的"学霸"。全县统考名列第一,高中招生考试又开创平均89.9分的全县历年最高纪录,结果高中不予录取,考取郑州煤田地质学校同样拒之门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正是阶级斗争和经济困难时期。我原本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小学五年级入团,考上初中又当班干。那时的学校要在学生中寻  相似文献   

5.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灵宝,有一狄姓家族故事多多,前追几代人,有军官,也有县长,子嗣光宗耀祖,确令当地人羡慕不已。狄家后代狄树强是我的同事。2006年我初到现单位时,他尚默默无闻,2013年后,忽写开了文章,还成了灵宝市作协秘书长,实在让我感到意外,我便开始近距离读他和他的文章。恍惚间就到了2019年6月,他突然送来一本《塬上塬下》,把近年来写的文章结了集,这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又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通了,狄家人都要强,狄树强四旬后开始弄笔,便是大大发扬了这股子要强劲儿。  相似文献   

7.
又到清明,又到了细雨纷飞的时节。昨夜,父亲的影子再次在我的梦中闪回,醒来不觉已是泪湿枕巾。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国土,他生前任过土地所所长和信访股股长。我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早早出了门,天黑以后才回来,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不改变。从我的老家到父亲上班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记得在一个大雪天,母亲对父亲说:"昨天晚上下了一夜雪,路太难走了,今天你就歇一天吧,别去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宁陵县逻岗国土资源所所长顾伟有一件烦心事,就是他在执法巡查时发现张庄村东头耕地旁边新堆一车砂石,不用说是想占地搞什么建筑的,奇怪的是他还未开口问,50多岁的村民何某便自找上门。"顾所长,别看我拉一车砂石放在地头,可我也不占耕地,谁不知道那是咱农民的‘饭碗田’。这表明我要建房,眼看小儿的婚期就到了,不建房又不中。我知道村里的空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6月,我考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后被分配至新疆项目部工作。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中的兴奋溢于言表,终于可以一睹新疆的边塞风采了!临行前,我打开地图,看着这2500公里的路途,心中又有些紧张:长路漫漫,我到底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呢?怀着既兴奋又紧张复杂的心情,我踏上了新旅程。我们的施工现场在粗犷、贫瘠的戈壁滩中。初识戈壁,让我感到震撼,除了钻机,周围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  相似文献   

10.
小方厅情思     
<正>又近中秋月圆时,傍晚驱车回黄桥老家陪伴独居的母亲。驻车丁文江故居停车场后东侧,一阵浓郁的花香袭来,无须嗅寻,肯定是故居内小方厅旁的那株百年金桂在召唤我了。是的,该去看看桂花树,还有树荫下的小方厅了。故居内游人已经散去,很好,这一份宁静正适合喜欢独游的我。曾在夏日雨后的黄昏畅游南京中山陵,并不上山,只在山脚下的僻静处徜徉;又曾在雪后的清晨漫步北京故宫,聆听那中华文  相似文献   

11.
过完年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嘀咕了,嗨,不知还能在家里待多久!心里的感觉怪怪的,又很复杂。很多年了,自打踏入了地质这个行业,就注定了要过一种不同的生活。记得多年前一位朋友说我:我觉得你们就是一群候鸟,也是过着一种迁徙的生活。春天到了,天气热了,你们就该出去了。到深山里,到荒原中,去到那些遥远的神秘的地方。只有到了冬天,你们又是像倦飞的鸟儿一样回来。朋友的话很形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河南国土资源》2005,(6):49-49
兄弟,开过大奔吗?某日,我开着一辆面包车,一个开大奔驰的追上我,问:“兄弟,开过大奔吗?”把我气坏了,一踩油门就开走了。谁知他追上来又问:“兄弟,开过大奔吗?”气死我也!我又开走了。过了会儿他超过我,撞树上去了。于是,我跑过去问:“兄弟,开过大奔吗?”他带着哭腔答:“我就是因为没开过才问你刹车在哪儿的!”建筑师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工程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睡的床就会摇动。“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到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  相似文献   

13.
家·回忆     
又一次从梦中醒来,依然是家乡的点点滴滴。那么清晰,就像昨天。但是从几年前的一场变故开始,家,其实就只剩下一座空房子了,脑子中留下的也只有童年时那岁月抹不去的记忆。醒来后,不觉泪湿枕面……我是在那个家里出生的,所以童年里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与那里有关。在那里我见证着房子由旧到新的变化,也感受着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辛苦,感受着日子由艰辛到衣食无忧,于是自己也在慢慢地长大,直到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14.
"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和爱人完成了一次"保护环境,还原生态"的活动。那天天气不错,我和爱人骑着自行车到郊外。走到村口时,远远看到铝厂的排水管道在高空形成一条长龙,管道接口处又伸出了数十条塑料管,路两旁的农民都在拉着塑料管往麦地里浇水。我说:"看,农民在忙着灌溉呢,等这些麦苗喝足了水,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我还  相似文献   

15.
年后上班,我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到各村例行每周一次的现场办公会,王老伯递给我一张填好的宅基地申请表,由于常年下村,对每家每户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我把表格放在桌子上,说:"老伯,你家不是有一处宅子了吗,怎么又申请呀,这显然不符合国家‘一户一宅’的政策呀。"老伯不等我把话说完就接过去说:"闺女,你们发的政策宣传资料俺都学习了,俺是有一处宅子,可俺现在申请的这一处是继承的,不是新批,你看遗嘱上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村民代表公证呢。"  相似文献   

16.
正又到一年高考季,分数决定着考生的命运和前途。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为莘莘学子感到欢喜和幸福,同时自己心底也不禁泛起丝丝无奈与忧伤。暂将时间退回到读初中的青少年时代,那时我可是全县的"学霸"。全县统考名列第一,高中招生考试又开创平均89.9分的全县历年最高纪录,结果高中不予录取,考取郑州煤田地质学校同样拒之门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正是阶级斗争和经济困难时期。我原本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小学五年级入团,考上初中又当班干。那时的学校要在学生中寻  相似文献   

17.
独自值夜班     
<正>2009年夏天,我从部队转业到陕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不久,恰逢宫前国土资源所成立,局里安排我到该所工作。一天下班时,天阴得很重,尚所长对我说:"小刘,今晚你自己值班,我就  相似文献   

18.
中秋、国庆双节又到了。回想起我在野外度过的十八个中秋节中,有两个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个是1958年与狼共舞的中秋之夜,这是一个充满了劳累和惊恐的中秋节;另一个是1962年的振奋人心和充满欢乐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19.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20.
拳拳故乡情     
<正>在我们灵宝,有一狄姓家族故事多多,前追几代几代几代人,还非同小可。家族里有国民党军官,也有共和国县长,最后或移居台湾,或居住京城,子嗣光宗耀祖确令当地人羡慕不已。其狄家后代狄树强就是我的同事。2006年我到地矿局时,他在局里就默默无闻。后来是国土资源局,还默默无闻。2013年,我被借调到市里的一个项目指挥部工作,几年后忽闻他写开了文章,还"混"成了市作协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