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是1995年经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研究会宗旨弘扬、继承、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是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神圣而艰巨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致力于提升中国民族建筑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致力于提升中国民族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水平,推崇各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6年9月18至22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承办的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及相关主题会议,在北京举行。亚洲建筑师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ISA)组织的两年一度的盛会。在本届大会上,1000名亚洲著名的建筑师同其他国际建筑大师,围绕“演变中的亚洲城市与建筑”这一主题,共同讨论国际建筑交流与亚洲的机遇、开放的建筑市场与建筑师的责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等议题。为了促进亚洲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领域的交流,推动亚洲建筑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亚洲建筑师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及孟加…  相似文献   

3.
以当前我国建筑快速发展所引来的"追风"和崇拜"洋设计"社会现象为背景,郑重指出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重申只有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留住我们的"根",民族建筑文化才有发展和进步.同时,还谈到在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过程中所要遇到的误区,提示我们如何辩证看待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积极探讨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前提下,为繁荣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记者张颖报道为了深入解析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并在当代建设中更好地传承、创新,使传统建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当代建筑创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共10卷近日正式出版。建筑是一个民族生存智慧、工程技术、审美理念、社会伦理等文明成果最集中、最丰富的载体,其传承及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与贫弱的标志。改变今天建筑缺失传统文化的局面,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把握其精髓和发展脉络,挖掘和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为了更好地弘扬湖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近日,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出席会议并为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授牌。据了解,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工作委员会。王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不仅对我国城乡建设行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正在转型中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华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专题报道,刊登住建部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领导在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2016年年会上的讲话,邀请行业部分企业家及相关专家畅谈在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实践中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以期为行业企业把脉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促力新时期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进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道器双重的建筑文化建造的内涵支撑无论在"文化"一词之下有多少种概念定义,也无论在其内容上有多么包罗万象,追溯其发生的根本,无外乎源自于人们生存的基本诉求。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诉求,为不同区域与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秉持,从而走上了各不相同的发展路径,并由此渐行渐远进而形成了各具特征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时,也成就了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人群的社会经济形态、生活功能需求等均在物质空间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将在2008年7月15日-23日在昆明举办。本次世界大会的主题是"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学科五年一度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申报的"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是整个世界大会唯一一个关于建筑的专题会议。本次专题会议将向世界展现中国建筑的多元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变迁和辉煌。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23日-25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在黄山隆重召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肖厚忠,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魏敏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张润莹,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李建,中共黄山市委常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倪玉平,黄山市建委副主任刘一举等领导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年底,由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的建国初期陕西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同期举办了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建成的经典建筑作品展览,以纪念著名建筑师洪青(1913年~1979年)。洪青留给我们的"遗产"不仅有数十项建筑作品,还有一系列至今看来都极为珍贵的建筑思想:在对西方古典建筑的认知上,他集毕生精力追求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且最终体现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装饰元素理念的认知上,他强调,要将西方古典装饰手法本土化,创造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现存的传统建筑是辽河文化的物质载体,真实地体现出本地文化地缘特征——既有中原传统范式的深刻影响,又有结合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创意。传统建筑解析地域解析地理位置辽河是东北地区南部第一大河,其流域覆盖了辽宁省全部14个地级市。尽管辽宁地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有一定影响。但是他们全部都处在辽河文化影响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气候特征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  相似文献   

12.
白族传统建筑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境内56个民族总称中华民族。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中原族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各个民族及其文化汇聚、融合、分解、组合、运动达数千年之久,“形成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汉族是多元混血融合形成,其他每一个民族也都是多元融合形成。汉朝以后,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均有影响,甚至在有的边疆民族中,这一文化模式保存的比中土汉族更完整鲜明,所以有“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之说。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法治国、提升治国理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城市建筑文化科技工作者,笔者认为,研究城市建设新理念、探讨城市治理新模式、具有国家视野的文化能力与城市建筑的发展治理息息相关。习近平主席倡导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落实到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发展主题上,就是要在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并思考在农耕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20日,2007年“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及建筑规划成果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定于2007年11月7日至9日在苏州举行,预计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400多个展位。这次博览会是首届关于民族建筑文化的大型专业展会,得到了建设部有关部门、国家旅游局、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建设厅、苏州市政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说明了民族建筑研究的三个阶段,总结了民族建筑的一些特点,同时提出了保护民族建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根据不同地域文化深入解析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及其建筑细部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法,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推进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设中的传承、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传统,传承未来》专题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建筑根植于深厚而久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博的历史与广袤的土地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我国的现当代建设中,传统建筑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环境的建设活动,如何正确并深入地解析优秀建筑传统并执着地延续传承,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当代的创作实践,是现当代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为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筑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举办了中华建筑文化发展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学术交流会,探讨中国建筑如何扎根中华优秀建筑文化沃土并不断创新发展,在新时期结出新的硕果。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祖国成立65周年前夕,我国传统建筑领域首家行业组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又增添了一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建筑发展创新的"生力军"。分会的成立,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化与地域化的冲撞与融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现代与传统的冲撞与融合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关于建筑文化乱象的讨论引起了诸多社会关注。城市建设中媚洋、贪大和求怪现象,反映了建筑文化的缺失和不自信。建筑创新的艰难和建筑师的工匠化与无奈,折射出了扭曲的政绩观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要解决并非朝夕之事。本文试以建筑师的职业定位为切入点,剖析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并从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的角度对建筑师职业定位的回归进行探讨。国内外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国际上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建筑项目全过程服务者关于建筑师的职业定位,不同国家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