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65样点进行了植被调查与表土花粉分析,样品取自于6种类型的植被带内,包括森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温带草原、荒漠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主要的植被群落特征。蒿藜比值(A/C)对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MAP)十分敏感,A/C值从高山灌丛草甸、温带草原到荒漠灌丛带呈逐渐降低趋势。DCA排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表土花粉能很好地反映相应植被群落特征,表土花粉分布与多年平均降水量(MAP)呈显著相关,与7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湖泊沉积物花粉分析定量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藏扎布耶湖地区三万年以来的花粉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藏北高原扎布耶湖ZK2钻孔沉积物的花粉记录,揭示了该地区三万年以来植被和气候演变历史。37300-36000aB.P.为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湿,淡水湖时期;约36000-31700aB.P.灌丛草原植物,气候冷干,湖水出现短暂咸化,31700-20800aB.P.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暖湿润,湖面扩大,湖水加深时期,20800-14400aB.P.荒漠植被,气候冷干,湖水咸化,湖面开始缩小,初  相似文献   

3.
环球海事     
春天来了,天变黄了。肆虐的沙尘暴打得北京人睁不开双眼,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阿联酋举办了环境及环保新成果展览会,包括中国在内的31个国家的365家公司参加了会议。阿联酋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沙漠酷热,令环境专家认定,这里无法栽种植被。可现在那里却是绿树葱葱,沙漠深处也出现了片片绿洲。据说他们在沙漠上种植了34000万棵椰枣树。1亿多棵林木和果木。他们的沙漠也有了荫凉之地。其做法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伊犁可克达拉晚全新世风沙沉积剖面古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合沉积物磁化率、TOC、黏粒及CaCO3等土壤发生学指标,发现古土壤发育于黄土母质,是荒漠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弱黏化作用和弱钙积作用的淡灰钙土类型。不同时期风沙-古土壤沉积物的形成揭示了新疆伊犁河谷区3.7kaBP以来经历了多次气候干湿波动,共有6层不同发育程度的古土壤形成,后期形成的3层古土壤发育程度较前期的3层古土壤成熟;古土壤反映的古气候大致以2kaBP为时间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气候相对干旱,后期气候相对湿润;近500年以来,风沙活动增强,气候又有逐渐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伊犁可克达拉晚全新世风沙沉积剖面古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合沉积物磁化率、TOC、黏粒及CaCO3等土壤发生学指标,发现古土壤发育于黄土母质,是荒漠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弱黏化作用和弱钙积作用的淡灰钙土类型。不同时期风沙-古土壤沉积物的形成揭示了新疆伊犁河谷区3.7kaBP以来经历了多次气候干湿波动,共有6层不同发育程度的古土壤形成,后期形成的3层古土壤发育程度较前期的3层古土壤成熟;古土壤反映的古气候大致以2kaBP为时间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气候相对干旱,后期气候相对湿润;近500年以来,风沙活动增强,气候又有逐渐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厦门港湾12个柱样沉积物的抱粉分析结果,划分出三个饱粉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史。Ⅲ榛属-藜科-水龙骨科带,以榛和草本为主,表明为稀树草原植被和温凉干燥气候,陆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Ⅱ栎属、栲属、栗属一水龙骨科带,表明为繁盛的常绿阔叶林和茂密的灌木草本植被,气候最湿润暖热,为冰后期海面最高时期,海相沉积,形成于中全新世;I松属-禾本科-蕨属、水龙骨科带,由成类、草本和针叶树组成,表明主要为针叶树和栽培植被,气候转为暖干,现代沉积,即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7.
厦门港弯柱样沉积物的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厦门港湾12个柱样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结果,划分出三个孢粉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与古气侯演化史。Ⅲ榛属-藜科-水龙骨科带,以榛和草本为主,表明为稀树草原植被和温凉干燥气候,陆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Ⅱ栎属、栲属、栗属-水龙骨科带,表明为繁盛的常绿阔叶林和茂密的灌木草本植被,气候最湿润暖热,为冰后期海面最高时期,海相沉积,形成于中全新世;I 松属-禾本科-蕨属、水龙骨科带,由蕨带、草本和针叶树组成,表明主要为针叶树和栽培植被,气候转为暖干,现代沉积,即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8.
依据鹤庆盆地168m钻孔孢娄资料,对该区1.0MaBP以来古植被演替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植被和气候对高原隆升不同阶段的响应特点。明显的气候转型发生在0.73和0.42-0.365MaBP。0.165MaBP前后,山体抬升引起的树线变化植被响应不甚明显,可以与山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和垂直带谱的稳定形成有关,13.2kaBP时,构造的差异升降和气候变化导致湖盆被切穿。  相似文献   

9.
乌伦古湖水生植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7年7月和1989年7,8月对乌伦古湖水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水位回升扭转了水生植被的退缩趋势,新生滩地上次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使得Ⅳ区以北的水生植被总面积由1985年的813ha增加到1989年的4365ha,总储量由7700t增加到41750t。芦苇占现有植被区面积的81%。和总储量的68%。现有水生植被正处在迅速演变之中,随着植被的发育,植被总面积将会减小到3500ha左右,但总储量将会逐年增加。植被现有生产力约58955t,对渔业和环境十分重要,应加强对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可以通过改变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等过程影响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而潮沟系统的地形特征也会影响盐沼簇团的生长、扩张与侵蚀,但对盐沼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考虑盐沼植被动态演变的潮滩生物动力地貌耦合模型,模拟了盐沼植被簇团生长扩张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数量的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的空间格局及形态参数间的双向反馈。结果表明,潮沟先迅速向海陆两侧延伸,后发育出大量分汊;盐沼簇团向周边扩张后未被潮沟切割区域逐渐连成片。少量盐沼簇团能够增加潮沟密度,促进边缘冲刷式潮沟系统的发育。潮沟的走向受盐沼簇团分布位置及数量的影响,多个盐沼植被簇团间的水流集中比单个簇团的边缘水流冲刷更易形成潮沟。在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共同发育初期,潮沟系统发育受盐沼植被簇团的促进作用较大,后期潮沟内比簇团边缘更易形成水流汇聚,盐沼簇团的影响逐渐由促进作用转为稳定作用。此外,潮沟的存在限制了盐沼植被的横向扩散,切割了盐沼植被簇团,影响盐沼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揭示了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耦合演化机制,可为盐沼潮滩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坡黄土记录的中更新世以来干旱化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天山北坡沙湾县东湾镇厚71 m的风成黄土剖面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表明,中更新世以来北疆地区气候环境演化经历了0.80~0.60 Ma气候相对湿润时期、0.60~0.25 Ma干旱化时期和0.25~0 Ma干旱气候3个时期,气候总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干旱。在0.60和0.25 Ma左右发生了重要的干旱化气候事件,这些事件加速了该区的干旱化进程。黄土的形成年代说明,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早在0.8 Ma前就已经有相当规模了,现在的干旱气候格局是0.25 Ma左右形成延续至今。天山北坡0.8 Ma开始堆积黄土、准噶尔盆地沙漠大规模扩张主要是1.2 Ma左右青藏高原及亚洲山地强烈隆升造成大气环流发生巨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具有相同营养盐浓度的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对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微小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斯氏藻进行周期性培养,探讨了石油烃对微藻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开始30min内,微藻对营养盐均有一非耗能的短暂快吸收,随后吸收速率下降并趋于稳定.石油烃对中肋骨条藻和赤潮异弯藻氮、磷的吸收都表现抑制作用,浓度从0.13 mg/L到8.25mg/L的石油烃所呈现的抑制作用基本表现为先减弱后逐渐增强,8.25mg/L浓度的石油烃抑制作用最强.与中肋骨条藻和赤潮异弯藻实验结果不同的是,石油烃对微小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斯氏藻的氮、磷吸收在低浓度时呈现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的程度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加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高浓度下促进作用会消失,8.25mg/L的石油烃不表现促进作用.石油烃对微藻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这既受石油烃浓度的影响,也与浮游植物的种类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杰 《海洋地质前沿》2014,30(10):57-61
充分利用黄海盆地及其邻区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了构造作用对该研究区三叠系青龙组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残存青龙组呈分割状NE—NNE向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发育台地、陆棚等沉积相类型;印支—燕山运动时期造成的沉积间断使青龙组遭受强烈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储集条件良好的古岩溶储层,其在平面有一定的分布;断裂在青龙组主要为NE向分布,可极大改善储层的性质;初步预测储集条件较好储层主要分布于WX5-ST1井—CZ24-1-1井—CZ35-2-1井一线周围,呈NE向展布。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O年中德合作72A航次南海海洋联合调查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各组分的含量分布和组合特征,同时与我国东部海域(东海、黄海和渤海)作了比较。用Bernard(1978)和Faber等(1984)关于海洋沉积物吸附气态烃成因的判断方法,探讨了本海区吸附气态烃的成因类型,首次报道了东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海雾过程中海洋气象条件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在海雾过程中海温场、气温场、湿度场、风场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影响。结论如下:(1)海温主要影响海雾的生成过程,当海雾生成后,它的作用就逐步减小了;(2)气温梯度(暖平流)较大,不利于海雾生成,逆温不是海雾生成的一个充要条件;(3)相对湿度大小及其分布是海雾能否生成的物理基础;(4)风速大不利于海雾生成,但海雾一旦生成,则有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油气盆地内潜在的油气地质资源量(烃聚集量)一直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工作的关键。通过综合研究发现,传统的正演计算虽可解决生烃潜力问题,却难于解决烃的排聚系数这个难题,而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反演预测法唱避开了烃的排聚系数的求取问题,却又未能回答盆地内的生烃潜力这一基本问题。本文通过许多实际资料并结合勘探实例的研究,提出在具有一定勘探程序的地区,利用正反演结合进行综合预测,既可解决生烃潜能及烃的排聚系数的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有机地球化学资料,首次研究和探讨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和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特征。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丰度,有机碳为0.58%,氯仿沥青“A”为210ppm,烃含量为33.8ppm;钻孔中有机碳为0.77%,氯仿沥青“A”为253ppm,烃含量为16.4ppm。从有机质组成、红外吸收光谱特征、δ~(13)C、干酪根H/C原子比,均表现为陆生植物为主,水生生物为铺,为腐殖型或腐泥—腐殖型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是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和沉积物堆积的大型空间。沉积盆地分类的基础之一是其大地构造属性。商业性油气藏均发现于沉积盆地中,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含油气性。沉积盆地分析以及分类涉及地球科学诸多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关系到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评价,日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石油的分布与归宿取决于溢油风化.在溢油扩散漂移的同时,发生油类蒸发与溶解过程.石油烃在光能的激发和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石油入海后,在风、浪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乳化作用.油膜和分散液滴可附在海洋中悬浮颗粒物上沉淀,溶解的烃类吸附在固体颗粒物上沉淀.石油烃类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其决定性降解作用.油的风化是许多不同过程的综合过程,它们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的.未来需要在组成、性质和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溢油风化过程对于溢油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的确定、危害评价以及生物修复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湾在侏罗纪时成为半封闭海,沉积了大套的含膏盐岩层,经历4个阶段的演化构建出了不同形态的盐岩体,进而控制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形态以及圈闭类型。该区含膏盐岩层系不仅是良好的烃源岩,而且是良好的储集层和盖层,因此,研究该区盐岩层的构造演化、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对了解该区的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