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为基准的天地一体化全球观测平台正逐步构筑形成,立体观测、实时感知、时空协同的新型遥感正实现对地球表层的全方位观测。高分遥感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给聚集人类最高智慧的地球影像数据打上鲜明的大数据烙印。然而,大规模遥感数据获取与社会化地理信息服务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鸿沟",其根本原由是因为遥感数据本质认知及大数据计算模式方面缺乏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形成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还指出2017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是通过中子捕获形成的。因此,作者在此篇中补充了这部分内容,对化学元素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很好的介绍。尽管地球基因(或称地球化学基因,亦称地球化学DNA)的概念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地球微观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只有像绘制人类基因图谱一样,绘制出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才能逐步解开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密码。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联合6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共同绘制地球化学图谱,相信后续有关"绘制地球基因图谱"等系列内容的探讨与解读,将会给读者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3.
正一处太古宙岩浆熔铸的古陆核心一轴亿万年地球续展的历史长卷一阙数千年文化谱写的东夷神曲一尊近代史热血铭刻的沂蒙丰碑滔滔沂水长,巍巍蒙山高!天地之眷顾、造化之神秀,成就了灵秀的沂水蒙山;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灿烂,哺育了智慧的沂蒙儿女。亿万年风雨雕琢的山山水水,诉说着地球发展的历史故事,引游人看客欣然前往,令专家学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人类足迹已经踏上月球,"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了离地球140亿光年之遥的宇宙边缘,深海潜水器已抵达深约11千米的海底。然而,现阶段人类对于地球的认知却还相当匮乏。地球的秘密地球既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家园,又是角逐搏杀的战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从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  相似文献   

5.
<正>在大海和陆地之间,有一道绿色的脊梁,那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红树林将地球上两大生物哺育场拧紧连接。那片红与绿,是有着母亲般宽广胸怀的天地,是令生物狂欢的天堂。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这次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主题宣传活动周于4月22日开始,4月28日结束。4月20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在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集中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通过播放"萌娃萌语说地球"视频短片、举办"我们的地球"青少年主题演讲、宣读"我们的地球,我来守护"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珍爱地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作为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8.
我们再次在春风荡漾的季节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来.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之所以设立这样的主题,目的就是以深部地球为切入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国情及对国民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坚定信心,促进经济社会较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很多危机,所有的这些灾害当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是对地球最大的杀手. 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祸"与"福".我举个例子. 恐龙灭绝事件.恐龙灭绝是第二大生物灭绝事件,地球上大约70%的物种消失了.当小天体大约直径10公里左右撞击在墨西哥的一个半岛上,冲过大气层的时候把所有能够燃烧的东西全部燃烧,因此引起了森林大火和全球大火,它撞击地球表面的时候挖掘出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巨大的海啸.  相似文献   

10.
赏石片语     
正如果说土地是地球的肌肤,那么石就是松软肌肤下有力而强健的肌肉和骨骼。石生长于大千世界,与天地共存,可以说石是一种更高于人类脆弱生命的神圣与存在。也就是因为石的这种于浩渺宇宙间神圣与空灵的存在,才更加唤起了人们对石的钟爱。以石为题,诸如玩石,赏石的文化,亦成为人类社会精神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到省地科院作了题为"漫话地球三极"的学术报告,山东省地调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及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科技人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李廷栋院士融最新的地学前沿理论于学术报告全过程,他首先讲解了地球的圈层构成,从地质学的角度详细解说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冰雪迅速消融的北极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并穿插着自身的实地考察经历,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对"地  相似文献   

12.
<正>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和时行。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地球母亲的第46个节日。每年此时,世界各国以各种形式向地球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倍加关注地球母亲的健康状况,静心思考我们能为地球母亲做些什么。世界地球日,因环保而生,更因关爱而延续。今年,我国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这是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最新资源国情国策的整体把握,也是从更深层次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赵凡 《国土资源》2008,(4):22-27
2008年是国际地球年。2008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年"和"日",道出了人类共同的心声:认识并且爱护地球。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发出认识地球的声音,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全社会人人要参与的行动。地球科学知识,不是附加品,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当天,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主题,为更好地爱护地球、保护家园,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和省情省态,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开展了大型系列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主题一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目的就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神话,一个民族对自然、对世界、对自身最原始、最朴素的理解和想象。天化万象、地生万物,在远古先人的认知中,再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力量,天地有灵的观念自然应运而生。在古语中,"神祇"一词便分别指天神和地神。"天神曰灵,地神曰祇","祇,地祇也"。从封土为社的天然祭坛,到举国公祭的皇天后土,再到遍布城乡的土地公庙,记录着古老农耕民族对黄土地的原始记忆。  相似文献   

17.
论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不仅是最具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先全面论述了对地观测网研究的主要理论问题、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然后,介绍了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的一体化综合快速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广义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和内涵;最后指出,需以提供快速、精确和实时的空间信息服务为目标,加快开展对地观测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推进数字地球走向智慧地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地球日,又到了我们向地球说"对不起"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地球日是人类共同的节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地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日子。看看那步步紧逼的污染,想想那步步退后的家园,我们是否还能心安理得若无其事?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对地球做了什么?来吧,行动起来,不要迟疑。让我们把耳朵贴在泥土上,聆听一朵花绽放的声音如何牵动着大地;让我们把心交给草原,感受一棵树如何站立着成为四季。让我们迈开大步,去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让我们张开双臂,和全世界的雪溶为一体。让我们都来爱地球,就像爱我们自己的生命。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地球从古至今,经历了很多变迁.地质历史上"宙-代-纪-世"的划分就像现今"年-月-日"一样,真实地记录着我们地球的岁月变迁.为了便于表述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需要确定一下地质年代,就像读我国历史,我们要分朝代似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48个世界地球日,这是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时机。国土资源部把这次地球日主题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众所周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无时无刻不在索取地球资源,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地球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地球环境持续恶化,保护地球、保护资源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