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23-227
满丈岗金矿是青海省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累计圈定了金矿体30条(M1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530m,厚度2.2530m,厚度2.24.02m,平均品位Au 3.314.02m,平均品位Au 3.315.83g/t,估算金资源量15.68吨。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玲珑金矿田171号脉赋存于招平断裂北段破头青断裂中,在其深部探明金资源储量150余吨,确定其为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了揭示构造与成矿、深部矿与浅部矿、石英脉型矿与蚀变岩型矿等的关系,为深部找矿提供典型实例和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大量矿区地质勘探、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剖析了矿床特征,揭示了构造控矿规律。171号金矿脉深部共有7个金矿体,均为盲矿体。其中,171_1号主矿体埋深120~1700m,呈似层状、大脉状分布,沿走向及倾向显舒缓波状。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SE,倾角36.5~43.5°。矿体长2500m,斜深510~3100 m,平均厚度4.23 m,平均金品位2.71×10~(-6),矿石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型(蚀变岩型)。矿脉和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构造、蚀变分带具有一致性。由控矿断裂的主裂面至远离主裂面,构造变形强度由强变弱,蚀变强度和矿化强度也由强变弱。招平断裂是一条切割早期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总体呈舒缓波状展布,大部分地段发育于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与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之间,断裂上盘脆性变形较弱,下盘脆性变形带宽大,是沿不同时代地质体之间发育的左行铲式正断层,类似于拆离断层,是胶东白垩纪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玲珑金矿田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产地,但大型金矿床多为赋存于断裂构造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与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同一构造系统中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一般在主断裂中赋存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主断裂下盘的次级张裂隙中产出石英脉型金矿床。胶东以正断层为主的伸展构造系统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蚀变分带和不同类型金矿床的关系是金矿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赵玉社  张红英 《西北地质》2010,43(4):267-274
新疆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位于星星峡谷带—旱山微板块中的雅满苏-红石山-黑鹰山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康古尔金矿带的东部,产于苦水大断裂南侧的巨型韧性剪切带内,具有明显韧性剪切带控矿作用。矿体分为2类: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矿区初步圈定了3条较具规模的蚀变岩型金矿体和2条石英脉型金矿体。其中,蚀变岩型金矿是主要矿床类型,赋存于安山质凝灰岩与英安质凝灰岩的接触带上安山质凝灰岩一侧,整个矿带受苦水断裂之次级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并总结了控矿构造、容矿岩石、岩浆岩、地球化学、热液蚀变等5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西藏谢通门县洞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洞嘎金矿床是冈底斯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惟一岩金矿床。矿体受不同的容矿空间控制,矿化类型包括构造蚀变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以构造蚀变岩型规模最大,隐爆角砾岩型品位最高。矿石H、O、S、Pb同位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与板块俯冲诱发的岛弧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交代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破碎带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是我国最主要的岩金矿床类型。这类矿床具有相同的地质特征:矿床分布于太古一元古界变质岩中,矿带受区域构造控制,矿体受区域派生断裂制约,与燕山期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西陡崖金矿为台前-陡崖成矿带上又一新发现的金矿床,该金矿受台前-陡崖断裂带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平均品位3.96×10-6,平均厚度1.67 m;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等,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破碎蚀变岩型矿床。通过分析研究,西陡崖金矿在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7.
草林金矿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体)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NW向横店复向斜两翼分布。金矿化与岩石中发育的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关系密切,矿体成组成群分布,矿体长度20~70m,厚0.12~1.39m。金成矿年龄测定为燕山期。矿体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和NE向、EW向裂隙构造复合处有关。矿体富集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地球化学异常和蚀变破碎带石英脉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三山岛金矿主矿体以破碎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近年发现有含金石英大脉。含金石英大脉的地质特征与玲珑式金矿含金石英脉类似,但与处于同一矿床的破碎蚀变岩型矿化有一定差异。含金石英大脉以充填为特征,而破碎蚀变岩型矿化以交代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秃顶子金矿为赋存于下古界呼兰群东南岔组地层中的脉状蚀变破碎带型矿床,浊积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北东向背形构造右翼地层层间形成的滑脱构造控制,金矿体就位于滑脱构造面上,目前控制金矿体3条。该文对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金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为该区域今后金矿找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敦煌金滩子金矿床系20世纪70年代初,在区调工作中检查古代采矿遗迹时发现,80年代开展过普查,经2014~2015年详查提交的一处中型金矿床。矿区由梭子山、八卦图和金滩子3个矿段组成。金矿化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加里东晚期石英闪长岩为八卦图和金滩子矿段石英脉型金矿的赋矿岩石,华力西中期二长花岗岩为梭子山矿段蚀变岩型金矿的赋矿岩石。目前控制主矿体长151~320 m、斜深155~350 m、矿体平均品位7.61×10~(-6)~17.94×10~(-6),矿体延伸较稳定,金品位较高。黄铁矿、褐铁矿、石英、方解石为主要载体矿物。据对金滩子金矿各矿段深部矿化特点及走向上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 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 50 m,矿石平均品位3. 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2O- CO2- NaCl±CH4体系热液,H- 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 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和龙市金城洞金矿床赋存于新太古界上壳岩系中的中、高温变质热液蚀变型矿床,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矿体均分布于南北向含Au破碎蚀变岩带内,由石英脉、蚀变岩、蚀变构造角砾岩及其破碎的角砾、断层泥组成。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以细、中粒为主,并以粒间金为主分布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该矿床共全圈出达到工业要求的Au矿体26条,提交Au金属量2 468 kg,矿床Au平均品位5.73×10~(-6)。  相似文献   

13.
龙王江锑砷金矿床由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和蚀变糜棱岩矿体构成。矿体一部分呈平行分布,另一部分呈斜列分布,受劈理化带或剪切带控制。主矿体沿倾向延伸大,可构成垂深达千米的"超深矿柱"。锑砷金矿成矿是在Sb-As-Au特定的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发生的,构造应力是完成元素活化、运移和富集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动)力。矿床成因属动力变质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金(锑)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该矿床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胶东金矿深部找矿主要成果和关键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明春 《地质通报》2015,34(9):1758-1771
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回顾了胶东金矿的主要找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方法技术发展历程。目前,胶东地区深、浅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4500t,其中,500~2000m深度的深部金资源储量逾2700t,单矿床规模大于等于100t的超大型金矿床累计资源储量超过2900t,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资源储量逾3900t。探明了千吨级焦家巨型金矿床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对成矿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从受小构造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到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再到深部阶梯式成矿的逐步扩展的发展过程。对成矿机制的认识,由绿岩带型金矿、多源长期成矿、岩浆热液金矿、幔源成矿、造山型金矿等发展为热隆伸展成矿。对矿床类型的认识,综合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及其他多种类型金矿认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概念。找矿方法技术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图古日格金矿床产于宝音图隆起的似斑状花岗岩和蚀变闪长岩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现已探明黄金储量超过22 t,品位一般在2.92×10~(-6)~6.19×10-6,矿床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含石英细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通过探讨该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为宝音图隆起区域上同类型的金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台大型金矿是我国华南剪切带型金矿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对河台金矿床中不同类型矿石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它们的成矿物质来源有着很强相似性,印证了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多期次矿化在成矿物质来源上有继承性与连续性;其中特富矿石(平均品位45g/t)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特别显示,该金矿床早期形成的特富金矿体与中期形成的石英脉型金矿体、晚期形成的蚀变岩型金矿体成矿物质来源是相同的。并提出产于含金韧性剪切带弱变形构造透镜体中的特富金矿体,是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17.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著名的金矿带,通过对哀牢山金矿带中蚀变岩型金矿床与石英脉型金矿床两者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蚀变岩型金矿床所处的构造应力场主要为压性或压剪性,石英脉型金矿床构造应力场又主要为张性或张剪性。不同类型金矿床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物理化学条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西藏仲巴县扎嘎日金矿床为中拉萨微地块措勤-申扎岩浆带内近期发现的矽卡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目前发现有由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石英脉-蚀变岩型和由岩体接触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岩浆岩和断裂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控制了两种矿体的产出。扎嘎日金矿床的发现和勘查对冈底斯成矿带金矿调查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南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金锑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金(锑)矿床划分为微细粒浸染型金属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等三种类型,描述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微细粒浸染型(高家坳式)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龙山式)金锑矿床和石英脉型(古台山式)金矿床的找矿标志。认为该构造带金锑矿找矿应依托穹窿构造来开展,并提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望儿山、焦家金矿床为例,阐述复合类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及控制蚀变,成矿的温压、成矿溶液的性质及成分均说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成因是一致的。预测在望儿山金矿床的深部有望找到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