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系统分析六盘水煤田黑塘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认为:黑塘煤矿向斜构造—龙家沟向斜,轴向南东-北北东向,浅部地层倾角25°50°,深部5°50°,深部5°20°;矿井内断层总体走向NE,倾向多为SE,断层落差多小于50 m,且正断层数量多于逆断层;断层组合样式多样;矿井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燕山中期研究区经历了NE-SE向挤压、近NS向挤压和NW-SE向挤压的应力转换过程,奠定了研究区NE向的主体构造格局;燕山晚期NW-SE向拉张作用,使断裂构造性质发生转变,导致矿井现今正断层为主导。  相似文献   

2.
淮北煤田五沟煤矿位于童亭背斜西翼中段,为一向斜为主的复式褶皱构造组合,向斜的轴部呈反S形且被断层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构造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认为:①五沟矿区可以划分为北部断裂构造复杂区、中部褶皱叠加区和南部构造复杂区3个构造分区,断裂构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入"字型、"Y"型、堑垒式及阶梯式。②矿区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印支期NS向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近EW向的五沟断层,末期形成五沟复向斜构造;燕山期NW—SE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区内最为显著的NE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伸展作用造成拉张性构造发育,同时也使区内大、中型主控断裂转变为正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3.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位于童亭背斜东翼中段,为一地层走向近南北的单斜构造,被一系列走向NE的正断层所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淮北煤田区域构造特征,探讨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及其对井田构造的影响,揭示了该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孙疃井田自北向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分区,各区块小断层具有不同构造特征。2小断层断距与延展长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方程是显著的。3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后,经历了两期较大的构造运动,早燕山期NWW-SEE向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区内共轭断层;晚燕山期NNE-SSW向挤压形成区内NE向的主控断层及大量的小断层。  相似文献   

4.
黔西煤田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煤田按其构造线方向划分为;遵义—惠水南北向构造区、黔北纬向构造区、黔中北东向褶皱构造区、威宁—紫云间北西向构造带、普安扭动构造区五个构造分区,各具一定特征。该区煤田的形成与区域构造裂谷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文中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八里塘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内的谢桥向斜南翼,由于受区域推覆构造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皱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煤矿深部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区,上覆系统由阜凤逆冲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推覆构造断夹块组成,下伏系统由淮南复向斜次级褶皱谢桥向斜南翼原地系统组成。经估算位于F2断层(阜凤逆冲断层)下盘至-1200m水平的13-1、11-2、8-2、8-1煤层累计资源量约8000万t。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华北陆块和秦祁昆山造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带内, 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其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程及特殊的煤田构造格局。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和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组成, 具有"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及区域构造控制因素, 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煤田勘查资料, 恢复了本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沉降抬升史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印支期: 研究区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 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燕山期: 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 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 喜马拉雅山期: 北部受北西西—南东东向拉张应力, 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 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构造的演化的关系, 强调北段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形成与阿拉善地块的向东挤出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黔西煤田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研究燕山期发育于黔西地区正、反两次扭动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复合叠加规律,并认为它们是黔西煤田后期改造主要控制构造。  相似文献   

8.
黄县煤田位于鲁东黄县—龙口一带,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侧,地表为第四系覆盖,主要地层为早第三纪黄县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学杰  王哲  姚永坚  高红芳  李波 《中国地质》2017,44(6):1102-1114
西太平洋边缘构造带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板块边界,以台湾和马鲁古海为界,自北往南大致可以分为3段。北段是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千岛海盆、日本海盆及冲绳海槽均为典型的弧后扩张盆地。中段菲律宾岛弧构造带为双向俯冲带,构造复杂,新生代经历大的位移和重组,使得欧亚大陆边缘的南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成因存在很大的争议。南段新几内亚—所罗门构造带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及欧亚板块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不同阶段的俯冲、碰撞,也有大规模的走滑与弧后的扩张,其间既有新扩张的海盆,又有正在俯冲消亡的海盆。台湾岛处于枢纽部位,欧亚板块在此被撕裂,南部欧亚大陆边缘南海洋壳沿马尼拉海沟俯冲于菲律宾岛弧之下,而北部菲律宾海洋壳沿琉球海沟俯冲欧亚大陆之下。马鲁古海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界又一转折点,马鲁古海板块往东下插于哈马黑拉之下,往西下插于桑义赫弧,形成反U形双向俯冲汇聚带,其洋壳板块已基本全部消失,致使哈马黑拉弧与桑义赫弧形成弧-弧碰撞。  相似文献   

10.
东至断裂带是皖西南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断裂带。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该断裂带主要经过3期构造变形,分别是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左行平移断层、早白垩世期间的伸展构造和晚白垩世—新生代的右行平移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矢量反演和断层叠加改造关系分析,认为东至断裂带及其两侧多期构造变形对应的区域应力场分别为近南北向挤压、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北西—南东向伸展和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东至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郯庐断裂带相似,主要与华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伊泽奈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与弧后扩张、及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后产生向东的构造挤出等多构造体制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商丹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陆超  汪吉林  李磊 《江苏地质》2011,35(3):247-250
研究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隶属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华北地区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2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通过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对煤田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哈拉哈塘地区是近年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最重要的地区,开展该区构造演化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哈拉哈塘地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对研究区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地震层拉平恢复了关键目的层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面在不同时期的古构造形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经历6 个构造演化阶段:早加里东期稳定碳酸盐岩台地阶段、中-晚加里东期南倾斜坡、早海西期西倾斜坡、晚海西-印支期被动凹陷期、燕山-早喜山期稳定沉降期、晚喜山期-现今构造反转定型期。哈拉哈塘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面从中加里东期开始,长期保持北高南低的斜坡形态,整体构造格局变化不大,只是构造轴线方向、构造高点稍有变化。晚喜山期以来,研究区发生构造反转,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面成为西倾鼻状构造。哈拉哈塘地区构造演化控制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中-晚加里东期古构造控制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发育,晚海西期古构造高部位与现今构造高部位叠合区控制了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收集黑塘煤矿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研究,对煤矿含水层结构及开采状况下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煤矿的主要含水层为永宁镇组、关岭组、飞仙关组第二段、第四段、茅口组等,而矿井的顶板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地层的裂隙水、老窑水、长兴组裂隙水和滑坡水及岩溶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雨是本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煤矿老窑、断裂分布地带井下可能产生突水,指出了煤矿可能突水的地带。在矿井生产中应采取相应防突水措施,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盘县煤田开展地质调查,发现煤田内发育滑脱构造层。为了探究研究区内滑脱构造的特征、样式,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矿井地质调查、地质钻探、钻孔岩心编录、显微煤岩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滑脱构造发育的部位、空间赋存特征及构造样式。根据滑脱构造样式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下盆地内资源勘查工程部署原则、层位选择、钻探技术难点以及与瓦斯等隐蔽致灾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滑脱构造主要发育于三叠系飞仙关组中下部和二叠系龙潭组中部的12~18煤层间,厚20~60m,地层破碎,其间煤层为构造煤,伴随发育揉皱。滑脱构造样式有逆冲推覆、顺煤层型滑脱、顺峨眉山玄武岩型滑脱、雁列式断裂型、断层相关褶皱五种类型。滑脱构造层与盆地内“三软”煤层、突出煤层、高瓦斯煤层以及构造应力集中涉及矿井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高度耦合性,表现为发育滑脱构造的部位不仅是目前盆地内煤层气含量高、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的层位,是优质煤炭资源的产出层位,也是煤矿“三软”煤层顶板事故的重点管理层位。研究成果为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采以及矿井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综合柱状图提取属性数据,弥补了煤田勘探资料的不足。通过尝试将盆地沉降史模拟技术应用于含煤盆地分析之中,反演了河北蔚县含煤盆地演化历程。根据沉降史、埋藏史、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将该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中生代(J)为盆地形成期,以快速沉降为特征;晚中生代(K)为稳定发展期,以抬升剥蚀为主;新生代(E—Q)为盆地反转期,蔚县煤田伸展断块格局定型。  相似文献   

17.
青海木里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里煤田属中祁连断隆带的一部分,煤田的构造格局总体呈NWW向展布的拗褶带。由于受近SN向地应力的作用,区内断层以NW、NWW向为主,受其影响,煤田在南北方向上呈带状、东西方向上呈段状展布,各煤矿点在平面上呈现出NWW向的带状分布。木里煤田盆地构造演化与整个祁连地区构造事件变化紧密相关,从燕山晚期的挤压抬升变形开始,经历了古近纪早喜山运动,挤压变形加剧,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晚喜山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现今木里煤田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区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通化——浑江地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30000km~2,其中三分之一被新生代玄武岩所覆盖。该区矿产十分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近七十种,大、中、小矿床及矿点1100个。近几年对大面积玄武岩掩盖下的矿产的开发,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兴趣。1980年以来,以  相似文献   

19.
马良  郭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2020,48(3):35-44,50
准格尔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和晋西褶曲带的转折部位,煤田内的矿井构造样式多样,而且矿井生产揭露前后构造复杂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不连沟矿井地质勘查和矿井揭露的褶皱、断层、岩溶陷落柱、火成岩侵入体等地质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井内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分析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演化背景及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地质构造对矿井采掘生产的影响,总结矿井地质构造探查经验,提出适应于该区的构造探查思路。结果表明:不连沟煤矿构造样式多样,构造发育的分区特征明显,构造组合具有耦合性;矿井中部的弧形坡折带及波状褶皱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构造运动,属于黄河断裂和呼-清断裂的伴生构造;区内走向EW (或近EW向)和NW断层组合是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S—N向挤压应力和燕山期NW—SE向挤压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类地质构造制约着矿井采区部署、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速度,造成大量资源损失,给矿井防治水带来巨大挑战。针对类似研究区的复杂矿区,建议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扫面,井下槽波、电法勘探靶区圈定,定向钻验证的“物探、钻探,地面、井下”相结合的综合探查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宜洛煤田高山南部勘查区属华北地台渑临台坳区,断层构造较发育。为了厘清高山南部勘查区的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通过对区内二维地震、钻探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勘查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规律,认为区内构造变形主要包括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阶段,断层构造主要有印支期近EW向断层、燕山晚期NW向推覆构造及喜马拉雅期NE向张性断层,对勘查区内煤层均有较大破坏,在勘查区东部二1煤层中存在“二层楼”现象。研究可为宜洛煤田下一步寻找煤炭资源提供新的思路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