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遥感石漠化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漠化信息提取是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反馈的过程。通过分析当前石漠化分级体系,对比喀斯特地区与石漠化范围、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关系,并结合当前石漠化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认为:目前的石漠化分级体系在划分级别、分级指标、分级区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将尺度划分引入石漠化等级体系是统一石漠化等级划分差异的有力途径;充分利用基于内容的特征识别算法进行喀斯区的圈定可以有效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精度;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通过合理转换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是重要研究思路;传统的建立石漠化解译标志、改进植被指数模型以及建立波谱关系模型等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无法很好融合石漠化综合指征,提出基于遥感的石漠化综合指标度进行石漠化信息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2014年土地年度变更调查国产高分卫星数据,采用"3S"技术,大面积快速调查和监测石漠化位置、面积、等级,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为政府部门和专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2014年石漠化面积3125.24 km~2,2007~2014年7年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是,中度石漠化面积仍有所增加。湘西地区和沅江流域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MSS和90年代末TM卫星数据,综合运用ENⅥ、PHOTOSHOP、MAPGIS、ARC/INFO等遥感图像处理与GIS应用软件,通过石漠化训练样区的选择、监督分类、矢量化和数据转换等步骤,实现了石漠化的自动分类与专题图件制作.将分类石漠化图按2mm×2mm的网格进行网格化,依据石漠化所占网格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归并、筛选,面积>70%以上的网格单元合并为石漠化区;面积70%~50%的网格单元合并为轻度石漠化区;面积<50%的网格单元合并为非石漠化区.调查表明湘西北地区近20a内,石漠化区总面积增加了约300km2,平均每年增加约15 km2,即所占比例由0.54%增加到约1.60%.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西黑水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对该区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按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分区。石漠化主要集中在北西和北东部地区,中部及南部地区石漠化程度低且分布较稀少,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上游,与中度石漠化分布面积相当,轻度石漠化占比较大的面积。在分析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出发,依据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着重分析其主要控制介质为岩性、构造、地貌、气候、岩溶、地下水、植被等自然介质因子与森林砍伐、高坡开垦等人为介质因子.石漠化是以岩溶山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内、外地质作用和人类恶性生态地质作用为驱动力,以资源退化和恶化为本质,基岩不断裸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过程.提出对石漠化的研究重点是成因机理研究,对石漠化的防治应着重于对石漠化的驱动力及其主导因子的防治,阐述了治山必须先治水等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加之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为此,国家十分重视石漠化治理,西南各省也都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成功模式。马山县是广西一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贫困县,在石漠化整治过程中形成了"弄拉模式",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文章就"弄拉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源02C卫星山东省典型岩矿解译标志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基础时,要确保调查的速度和质量,就必须提高影像解译精度,因此,建立准确、综合的解译标志非常重要。该文以山东省矿产勘查开采遥感动态监测项目为例,讲述了建立典型岩矿遥感解译标志的技术过程。不但对山东省矿山遥感监测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其他省区乃至全国矿山遥感监测具有影像特征的样本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推动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广西平果市典型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以及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分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变化格局, 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为重金属高值叠加区的集中分布区, Cr,Cd元素呈现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其他6个重金属元素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受Cd,As,Cr,Cu,Zn等元素不同污染程度的影响, 且以Cd的影响尤为突出, 其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高达1.34和107.73;pH、地层、Fe2O3、土地利用、P、CaO、Mn、到断层距离、石漠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 而且不同因子组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因此认为不同因子对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不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Cd是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 地层、Mn、CaO、岩性、到断层距离、P是影响Cd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异规律,以贵州省普定县和荔波县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的黏土矿物为例,采用X-射线衍射仪图谱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探讨不同石漠化阶段黏土矿物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阶段黏土矿物的组成是相同的,均为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未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阶段,蒙脱石在剖面表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7.82%、29.34%、58.32%,高岭石分别为21.39%、31.81%、36.93%,伊利石分别为50.79%、38.85%、4.75%;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各石漠化阶段伊利石与蒙脱石的含量之间以及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含量之间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 3、-0.945 6;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相似的成土作用和成土环境造成了黏土矿物相同的组成,而黏土矿物含量的差异说明各成土作用的程度或阶段是不同的;粉粒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白云母,而砂砾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岩溶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岩溶区,桂林的峰林平原及都安、大化的峰丛洼地都是世界闻名的热带喀斯特典型地貌,其山水风光巍巍壮观,绚丽多姿,可谓世界之最。但与这种独特地质环境相伴的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其中,岩溶石漠化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石漠化,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表森林植被蜕化,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并土地荒漠化的现象及其过程。因此,岩溶石漠化是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 广西岩溶石漠化分布特征据广西地调院与国土资源部遥感中心的遥感综合调查,广西岩溶石漠化面积达272…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航卫片对江州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解译.说明通过解译,能获得较好的地质构造信息,并综合这些特征,编绘出航卫片地质构造解译图.  相似文献   

13.
<正>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岩溶地区,地表植被一旦破坏,薄薄的表层土壤一遇雨水冲刷,就会随之流失,从而导致岩石逐渐裸露。因治理难度大,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石漠化,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而且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随着石漠化在全球愈演愈烈,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是根据地质灾害及其要素(后壁、滑体、前缘、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等)的形态特征,在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上以目视方法进行解译为主,计算机图像处理为辅,并将重点区遥感解译结果与现场验证相结合,同时结合其它非遥感资料,综合分析,多方验证并通过研究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等因素来间接地推断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刁江流域石漠化现状,总结了石漠化的分布特点,指出治理石漠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刁江流域的特点,提出了刁江流域石漠化防治的三大措施,为石漠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物理参数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异规律,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荔波县及普定县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的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石漠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小;非石漠化土壤重度仅为6.15 N/m3,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重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随之减小;石漠化的发展导致土壤黏粒含量升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及微团聚体的结构系数均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而减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重度、砂粒含量、大于5 mm团聚体含量及结构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 2、0.827 7、0.907 2、0.899 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喀斯特地区有机质积累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西河池地区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各种遥感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岩溶石漠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中分别利用1973年MSS数据、1990/1994年TM数据、1999年ETM+数据,通过不同年代数据的对比分析,分别运用NDVI、缨帽变换绿度指数、掩模分区、基于岩溶石漠化植被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的信息提取方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定量测度,以分析其岩溶石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发现,四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其中的方法应用到岩溶石漠化的研究和监测中。  相似文献   

18.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有效磷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效磷的变异规律,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荔波县及普定县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非石漠化土壤与轻度石漠化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差异,非石漠化的黑色石灰土有效磷质量分数高达9.29×10-6,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有效磷含量逐渐减少;②土壤剖面中有效磷质量分数均表现为表土层高于心土层,且随着石漠化的发展,有效磷质量分数在剖面中减少得越慢;③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时间有显著变化,有效磷从5月开始积累,7月后出现下降趋势,9月或11月又逐渐升高,到翌年1月达到峰值;④土壤有效磷与有机质和黏粒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 7和-0.777 2.这说明增加有机质的积累可提高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也是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步伐在加快,这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国土综合整治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卫星监测目标解译过程中"长事务处理"及多用户编辑带来的问题,实现对监测目标多个时刻状态的有效存储与管理,支撑卫星监测任务。首先,分析了ArcSDE的版本控制原理,研究其在卫星监测目标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其次,在对卫星监测目标管理及任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ArcSDE版本技术的卫星监测目标存储、管理平台框架,主要包括目标解译过程中各解译版本对比、历史回溯及冲突协调处理等核心功能模块,实现对卫星监测目标各解译结果之间的访问查看、对比及目标历史状态的再现;最后,利用Arc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与验证表明,系统能有效提供卫星监测目标历史重构、跟踪分布等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