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andsat TM遥感影像中厚云和阴影去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数据进行的厚云及其阴影去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厚云及其阴影的光谱特征, 设计了厚云和云阴影识别模型。该算法的实现是采用图像配准技术、非监督分类、像元替换等运算, 计算出厚云和云阴影区域的TM影像替换数据, 进而得到消除或者减少云影响的TM遥感影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厚云及其阴影去除方法效果很好, 能消除或者弱化云对TM影像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云的干扰严重影响了遥感影像的数据生产和应用,针对青海大面积地区无云数据严重缺乏而造成的遥感影像数据生产应用困难问题,研究Landsat8影像中云及云阴影去除的方法与流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及其卷云波段,设计云及阴影区域检测模型,检测多种云覆盖情况下的云影响区域,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配准、相关分析、最小二乘拟合等图像运算得到消除或弱化云影响的遥感影像。同时,应用此方法进行数据生产,为青海地区实际项目实施提供高质量的无云遥感影像数据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云检测。但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参数众多,依赖大量训练样本,因此理解其泛化性能对于深度学习在不同遥感影像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深度语义分割算法DeepLabv3+为例,以一组广泛使用的云标记数据集"L8 Biome"为验证数据,探讨该算法用于云检测时在不同的地表景观、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组合的遥感影像上的泛化性能。云标记数据集"L8Biome"包含96景具有全球代表性的Landsat 8 OLI影像及相应的人工云掩膜,被广泛用于测试云和云阴影检测算法性能。首先,利用Landsat 8 OLI云标记数据集"L8 Biome",构建不同类型景观、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波段组合的训练影像集和测试影像集;其次基于不同训练样本集和测试集,评估了DeepLabv3+算法在不同情况下的云检测精度,并与Fmask算法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全混合景观类型的训练集训练出来的云检测网络在总体检测精度(92.81%)与稳定度(标准差12.08%)上都优于使用单一景观类型的训练集训练得到的云检测网络,也优于Fmask的总体精度(88.75%)与稳定度(标准差17.34%),说明在构建深度学习算法的训练集时,应该尽可能包含多类型的地表景观;(2)将全混合景观训练集中剔除一类景观的样本(冰/雪景观除外)构建的"混合-1"训练集与全混合景观训练集训练的DeepLabv3+网络的云检测精度也相差不大,说明现有训练样本集已具备较强的景观泛化能力;(3)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全混合景观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DeepLabv3+云检测网络在不同分辨率(30 m、60 m、120 m、240 m)的测试集上云检测精度差异不大,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说明DeepLabv3+能够泛化应用于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相反Fmask直接应用于低分辨率影像时精度明显下降;(4) DeepLabv3+能充分自适应不同波段的信息用于云检测,总体来说更多的光谱波段输入能够提高DeepLabv3+的云检测的精度和稳定度,其中短波红外波段对于DeepLabv3+区分冰/雪与云具有重要价值,而热红外波段对DeepLabv3+云检测网络的性能提升很微小。以上结果说明利用现有数据集"L8 Biome"训练的DeepLabv3+云检测网络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遥感影像,并优于Fmask算法。  相似文献   

4.
Landsat系列卫星对推动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遥感图像数据在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Landsat影像常受到云的污染,使得其在地表动态监测时有效性大大下降。本文首先利用云和云阴影匹配算法Fmask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云与云影区域并进行掩膜,然后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算法ESTARFM利用多时相MODIS和Landsat数据,对Landsat8影像缺失的云及云影区域进行插补。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地去除云及云影的方法,对Landsat8数据的定量分析或时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云和阴影是影响遥感图像判读精度和可用性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辐射校正方法很难去除其影响,因此各种去云和阴影的方法应运而生,但在去除效果和实用性方面存在问题。去除云和阴影需以定量检测云和阴影为前提,因此通过分析TM影像中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差异,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端元选择的LSMA(线性光谱分解)算法,选择了云、绿色植被、阴影和不透水表面等4种端元,定量检测了云和阴影的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对云和阴影的去除,通过处理前后影像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光学遥感卫星图像中,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严重降低了图像的质量,因此,去云处理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深度神经网络在许多图像处理任务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利用该方法针对遥感图像的去云研究较少.本文采用GAN来解决遥感图像去云问题,首先训练生成模型生成无云影像,同时训练判别模型使生成的模型更加真实和清晰,最终达到从被云覆盖的卫星图像中恢复并增强这些区域的信息,生成质量更好的无云图像的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标注的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集的试验表明,与传统的小波变换基准相比,提出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在去云处理方面效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蒋嫚嫚  邵振峰 《测绘科学》2015,40(2):150-154
针对Fmask云检测算法难以区分Landsat遥感影像上云和冰这一技术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Fmask云检测算法。首先对Fmask中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雪指数固定阈值进行自适应阈值改进,并对影像进行主成分变换,然后对主成分分析变换后的组合波段进行改进的Fmask云检测,最后进行算法对比分析。以北极地区的TM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对同时覆盖冰层和云层的Landsat遥感影像,该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提高云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也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向深度学习转变,然而,用于遥感图像的训练数据集却十分稀少,且数据标注困难。本文将GIS技术与图像标注技术相结合,基于Flask Web框架设计一个可用于海量遥感数据的标注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海量遥感数据的数据框标注、数据类别标注,以及目标关键点标注,同时能将标注数据导出为深度学习训练最常用的COCO数据集和VOC2007两种格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遥感影像厚云阴影监测方法存在过程复杂、精度不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TM影像厚云阴影检测方法:通过阈值分割提取影像中的所有阴影;对比一幅近时相的无云影像,分离出厚云的阴影,即云阴影为"有云"影像比"无云"影像多出的阴影;最后将提取结果与人机交互、云阴影增强模型法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精度较高,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TM影像中的厚云阴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云检测方法,受训练样本限制,算法难以推广及应用。为了快速实现针对多种传感器的高精度的云检测,Sun等(2020)提出统一样本云检测方法。基于AVIRIS高光谱样本库模拟出待检测传感器的云和晴空地表像元,将模拟得到的多光谱样本数据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中进行逐像元分类,生成云检测模型,实现Landsat 8 OLI等宽光谱传感器较高精度的云检测。该方法基于统一样本模拟出不同传感器的样本像元库,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云检测。由于Landsat 8 OLI波段较多,波谱范围覆盖宽,容易实现云的高精度识别。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在光谱范围较窄的GF-6 WFV数据上的云检测应用精度,在模拟出的样本库中加入GF-6 WFV数据典型高亮地表像元。通过目视解译对云检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的遥感数据可以高精度的识别出植被、水体、建筑、裸地等地表类型上空的厚云、碎云和薄云。改进后的云检测算法,云像元平均正确率达到88.40%,在高亮地表上空云像元正确率达到87.40%,在不同地表类型上空的云像元平均正确率为92.60%。结果表明,加入高反射率地物的算法可以利用有限波段实现云和地表的高精度分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厚云及云阴影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栋  孔颉  胡根生  黄林生 《测绘学报》2012,41(2):225-231,23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厚云及云阴影去除方法。首先利用支持向量机的学习性能检测影像中的云层,并利用太阳角度信息,判定云阴影区域,得到云层和云阴影的二值图。再对影像进行支持向量值轮廓波变换,利用云层和云阴影二值图生成的选择矩阵,对变换系数进行多层镶嵌,完成云层及云阴影的初去除。对影像镶嵌未能去除的云层及云阴影,通过统计学补偿的方法进行修复。最后重构图像并进行中值滤波实现厚云及云阴影去除。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再现云层覆盖区域的地物信息,去云后的图像具有更好的光滑度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12.
地理国情监测获取的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具有覆盖区域全、精细度高、时相新等优势,具有作为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训练样本的能力和优势,能够大大减少样本获取的成本.但是,受数据源、时相以及采集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直接使用地表覆盖数据作为样本,往往与模型训练采用的影像存在一定的误差.研究采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算法,比较了人工标注样本以及不同...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云检测是遥感影像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准确识别影像含云区域能够提升影像的利用价值.根据遥感影像的成像特点,将阈值法和纹理特征结合实现云和下垫面的分割.首先将影像从RGB(red-green-blue)空间转化为HSI(hue-saturation-intensity)空间,进而构建影像的显著性图像,利用Otsu...  相似文献   

14.
在ACCA算法基础上,通过分析厚云及典型地物光谱特性,结合Landsat 8卫星传感器波段特性设计多光谱厚云检测方法,将影像大气顶端反射率和亮度温度作为输入值,检测厚云分布位置。检测结果显示,厚云像素的检测准确率在ACCA算法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边界云和碎云的识别优于ACCA算法。当应用于多时相及多地区含云影像时,影像中厚云像素的检测准确率在90%以上,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检测各个时相及不同地物上空的厚云像素。  相似文献   

15.
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云检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云峰  杨珍  韩骁  付俊 《测绘通报》2020,(11):66-70
云检测方法大都针对特定的传感器或依赖多个波段,对参数要求高,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常包含波段数较少,多数云检测方法不适用。本文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以融合后的高分一号影像为例,应用基于双重视觉注意机制模型进行云检测,并与人工采集、全卷积网络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理论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重视觉注意机制的模型云检测结果与人工采集进行对比,正确率为0.986 4;通过增加云样本数量和非云样本数量可有效解决模型对道路、河流、居民地的误检测问题;基于双重视觉注意机制的模型与全卷积网络模型相比,云边界更为准确,模型适用性更强。利用较少的波段信息进行云检测为国产其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云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董志鹏 《测绘学报》2023,(9):1613-161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标检测作为高分对地观测系统中影像信息自动提取及分析理解的重要内容,对高分对地观测系统应用价值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最热门的深度学习模型,由于其可以根据海量数据和标注自行进行有效图像特征提取和学习,在训练数据充足的情况下,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稳健性和普适性。因此,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架构被相继提出,但现有网络架构多是针对自然图像设计的,相对于自然图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在背景更加复杂、目标尺度更小、同类目标尺度变化更大和影像尺寸更大等特点;将这些网络架构直接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标检测会存在网络目标建议框尺度不匹配,待检影像相对于网络输入过大,以及缺乏训练数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系统性地开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辨遥感影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深度学习改变了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由于标注高质量样本费时费力,标签样本数量不足的现实问题会严重影响深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本文提出了用于多源异质遥感影像地物分类的自监督预训练和微调分类方案,旨在缓解模型对于标签样本的严重依赖。具体来讲,生成式自监督学习模型由非对称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组成,其中深度编码器从多源遥感数据中学习高阶关键特征,任务特定的解码器用于重建原始遥感影像。为提升特性表示能力,交叉注意力机制模型用于融合异源特征中的信息,进而从多源异质遥感影像中学习更多的互补信息。在微调分类阶段,预训练好的编码器作为无监督特征提取器,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轻量级分类器将学习到的特征与光谱信息结合并用于地物分类。这种自监督预训练方案能够从多源异质遥感影像中学习到刻画原始数据的高级关键特征,并且此过程不需要任何人工标注信息,从而缓解了对标签样本的依赖。与现有的分类范式相比,本文提出的自监督预训练和微调方案在多源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中能够取得更优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8.
Landsat 8 OLI影像已成为重要的数据源,但受云及云影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因此,快速识别云及云影,为后续的数据恢复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通过构建云指数(CI)、归一化暗像元指数(NDPI)和比值阴影指数(RSI),采用阈值法和方位角搜索法,以两景Landsat 8 OLI影像(一景试验影像,另一景验证影像)为例进行云及云影检测。每类随机选取200个样点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CI可快速区分OLI影像中的云区与非云区,厚云样本点正确识别率达到99%;NDP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的比值阴影指数RSI放大了水体、云影与其他阴影间的差异,更便于区分;方位搜索合理设置搜索方位角和搜索距离,简化了云影与云的相对关系模型,可准确区分水体与云影,两者的正确识别率都超过93%,弥补了阈值法的局限性。本方法可行快捷,为OLI影像的后续应用提供了基础,可有效提高其利用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去除厚云及其阴影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影响,以TM图像为实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及几何信息的去厚云算法.在分析单图像云区多光谱特征及对比多时相图像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首先检测光谱特征明显的厚云,依据云和云影成对出现的成像几何关系,按确定的方位和距离搜索云影;然后采用数学形态学的侵蚀与膨胀算法对云区边缘进行碎片去除及填补、合并处理,使其准确反映图像中受云影响的数据总量;最后利用光谱线性回归匹配后的参考图像替换目标图像中的云区,达到去云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去厚云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排除水体及地形阴影对云影识别的影响,具有快速、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变分法遥感影像人工地物自动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翔云  巩晓雅  张觅 《测绘学报》2018,47(6):780-789
人工地物(建筑物、道路、桥梁等)检测是目标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人工地物检测转换为能量泛函数最优化问题。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超像素分割,综合图像的颜色、纹理、梯度等信息,以超像素为单元计算图像的显著度信息,然后构建一个包含显著性约束、面积和边界约束、纹理约束及灰度方差约束的能量泛函数,通过变分法迭代求解能量泛函最小值,获取目标前景部分即为人工地物区域。本文以重庆和广东某地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例对算法进行验证,将其与常见的人工地物目标提取算法,如C-V模型、MRF模型,以及当下研究较为热门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遥感影像中的人工地物区域,并保证较低的误检率及漏检率。论文对该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