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朝阳地区位于北纬40度左右,气候干旱少雨。全市有60%左右土地为山坡地,适宜发展耐干旱耐瘠薄的山杏和大扁杏(下称两杏)。据本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地状况,为振兴农村经济,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两杏生产,把两杏列为经济林商品基地的主要林种。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乌鞘岭——日月山——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一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土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区。这个地区深居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山岭层层阻挡,海洋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其气候具有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冷热剧变和风多风大等特点。这种气候使西北内陆区的盆地和平原变成为干旱荒漠,形成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和一些奇特的风沙造型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3.
北道区南、北两山是指地处北道城区东西向渭河两侧的山。各长约20km,其间为渭河川地,最宽处6.7km,平均宽为5.4km,两山总土地面积为14.6万亩。此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北山二十铺的吴靳、峡口两村曾以盛产天水“秦椒”而出名。南山的“花牛”苹果味美香甜,质优耐贮,闻名中外。为了研究两山垂直气候分布特征,科学  相似文献   

4.
选用1961—2020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天气现象数据,根据辽宁省气候特点,分别建立雨涝年景、干旱年景、低温年景、高温年景和暴雪年景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综合气候年景评价模型,实现辽宁省雨涝、干旱、低温、高温、暴雪单要素气候年景以及综合气候年景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近60 a辽宁省高温年景显著增强,低温和暴雪年景显著减弱,干旱和雨涝年景无显著变化趋势。综合气候年景存在15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后为显著的准3 a年际振荡周期。经历史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灾情以及业务实际应用对评估结果检验表明,建立的年景评估方法较为合理,可用于辽宁省气候年景评价。  相似文献   

5.
1983年,我们承担了国家气象局的一项重点科研课题——“了解水分短缺和干旱”。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任务,在河南巩县和山东泰安建立了两个农田水分试验基地。其任务是通过在不同水分处理小区内系统地观测土壤水分、作物和大气,获得有关资料,建立土壤—作物—大气模式,研究作物需水规律,确定作物的干旱指标和适宜的水分指标以及最佳灌溉方案。同时,还拟用以对研究得出的气候干旱指标进行校验,为华北地区的水分资源和土地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干旱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干旱现状分析宫德吉,汪厚基(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气象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内蒙古的生产实际看,降水情况确实是影响本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地处亚洲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大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缺雨一直...  相似文献   

7.
1 呼伦贝尔市引种柽柳的意义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大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呼伦贝尔市有3大沙带,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亟待解决。而适宜呼伦贝尔市所用治沙植物品种比较单一,因此,进行防风治沙树种的引种和试验更显得尤为重要。多枝柽柳具有抗严寒、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耐病虫害的特性。通辽地区在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及治沙工作中,就把多枝柽柳作为了重要的树种加以推广种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和90年代华北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乎有一半的年份出现干旱,90年代华北的干旱频率比80年代更高。本文从干旱基本状况、干旱强度和干旱空间分布出发,对华北地区这两个年代的干旱进行了比较,并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和大气环流场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这两个年代干旱的成因。研究表明,在干旱强度和空间分布上,90年代明显强于80年代。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90年代明显强于80年代,表现了更显著的增暖趋势。80年代的干旱年中北极涛动显著增强,中高纬度地区为气压正距平带控制;90年代的干旱年中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正负距平波列相间分布,存在EU和PNA遥相关型。本文还定义了西伯利亚高压指数,该指数90年代显著高于80年代,且与华北地区降水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华北地区旱涝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的自然性质;森林覆盖面积减小,坡地、干旱地植被遭破坏,海洋被石油污染,下垫面自然性质被破坏的直接结果,是气候变干旱,土地沙漠化加剧,风沙尘暴增多。  相似文献   

10.
裴洪芹  尼玛 《山东气象》2002,22(4):18-19
着重分析了适合欧洲杏生长的气候条件并与临沂本地气候条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有利和不利欧洲杏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欧洲杏的生产和管理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发展事实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显示近50年来黑龙江省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利用CNEP/NCAR的容积式土壤湿度计算了全球50年来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的发展是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黑龙江省10个站的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黑龙江省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10%左右。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干旱受气候内部变率和外部强迫共同影响。本文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对历史时期和RCP8.5下的40个集合模拟的降水资料,并结合实际观测,研究了上述两因子对气象学干旱–标准化降水指数变化的贡献。通过对干旱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最长持续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在历史时期,气候内部变率对干旱变化起主要影响,而在未来(RCP8.5)情景下,外部强迫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建议,在利用模式模拟结果研究干旱变化时应考虑气候内部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蓖麻耐旱耐瘠薄,是哲盟的优势经济作物。分析表明,气候条件是蓖麻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各时期的干旱,春季的终霜冻和秋季的低温影响最大。采取针对性措施,趋利避害,主要是适时灌溉和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11.4%。3~8月份为年内高发期,以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土壤—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气候性干旱(Z值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气候性干旱(Z值法)发生概率,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该县各发生干旱5a、3a、2a和3a,2000年以后5a中发生干旱2a,表明青海省东部浅山丘陵地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仍然没有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相似文献   

15.
施宁  栾建林 《气象科学》1996,16(4):383-390
在对我省夏季持干旱和雨涝进行气候分析的基础上的研究了夏季持续干旱和持续雨涝的环流特征差异,持续干旱的两种不同的环流型以及前期温场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1991年秋季,我省天气具有明显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9—11月全省平均降雨量仅79mm,比常年偏少4成左右。除沿黄地区和胶东半岛东部总降雨量在100mm以上外,其余地区大都在100mm以下。与常年比较,除个别县、区偏多外,均较常年同期偏少。秋季降雨量最多的为阳谷,牟平两县,分别为223.4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条件植被指数评价西藏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0—2014年4—10月西藏气象站遥感干旱指数 (条件植被指数,VCI) 和气象干旱指数 (标准降水指数,SPI) 之间的相关性,评估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通过分析气候环境要素对响应特征的影响并归纳相应规则,获取西藏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有明显响应的区域分布。结果显示:VCI与12周时间尺度的SPI具有较强相关性,说明西藏地区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大约滞后12周;植被对气象干旱响应不敏感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极度干燥或极度湿润、土地覆盖类型为森林、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值过小、多年NDVI变化标准差过小、有降水之外的其他水源补给等;基于对区域气候环境要素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西藏中部偏南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有明显响应,主要包括拉萨地区、山南地区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那曲地区中部和西南部、阿里地区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8.
一、若干事实进入80年代气象异常变化十分明显.1983-1985年整个非洲发生严重干旱,估计饿死者达300万;印度次大陆1983年干旱、1984年洪水、1987年干旱、1988年洪水交替出现;北美大陆1983年冬季寒潮侵袭,夏季热浪滚滚,1986年长雨,1988年热浪等异常天气气候不断出现;在欧洲,1985年、1986年两年连遭寒潮袭击,造成许多冻死者. 世界的气温的常规观测已有1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省夏季持续干旱和雨涝进行气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持续干旱和持续雨涝的环流特征差异、持续干旱的两种不同的环流型以及前期海温场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东部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趋利避害,减少损失,获得较大收益,本文对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危害农怍物时段和发生机率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一、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河西走廊东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稀少,分布不均。川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210毫米左右,作物生长季(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