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沙地麻黄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麻黄(EphedrasinicaStapf)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繁殖技术及育苗效果,认为覆膜育苗在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以很好地开发麻黄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3.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又名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属麻黄科、麻黄属。麻黄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是提炼麻黄素的主要原料。它以其发达的根系、较强的抗寒、耐干旱和根蘖能力生长于荒沙坨沼地带,常呈单优群落或麻黄-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群落,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均有分布。沙地麻黄人工栽培是沙漠化治理和沙产业开发的重要有效途径,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必须按技术规程要求栽植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奈曼地区沙地引种葡萄的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9年从四个不同的葡萄果树带引进71个品种,在奈曼沙漠化土地上栽植,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葡萄具有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的特点,栽植4年的葡萄鲜果平均产量为21.9吨/公顷,最高达33.1吨/公顷。并根据葡萄生物学特性总结沙地葡萄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松嫩沙地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土壤动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松嫩沙地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壤动物的对比研究表明,天然草地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与人工草地优势类群数相同,但类群有差别。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是人工草地多。天然草地大型土壤动物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常见类群都多于人工草地,而稀有类群则相反。两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性,但基本上是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天然草地表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均多于人工草地,主要是受土壤营养状况和理化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又名甜草根、甜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在科尔沁沙地广为分布。由于其具有多年生和速生生长及独特的药用价值等特性,在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和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迅速扩大栽培面积和让百姓掌握沙地甘草的栽培技术,近些年来我们开展了沙地甘草的栽培技术研究。本规程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垦沙地地膜花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新垦沙地采用了地膜花生栽培技术,并辅以“集中施肥技术”,收获了388.4kg/亩荚果,比一般栽培增产120.8%。表明地膜花生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充分接受光能及抑制田间杂草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地适生灌木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沙区良种灌木繁殖与栽植的成活率、生长率和保存率,对山竹子、沙木蓼等灌木的育苗和栽植技术,进行了多年系统试验研究,提出适宜沙区的灌木繁殖与栽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87-1989年,我们在山东禹城县新垦沙荒地开发利用中,为改善果树立地条件,对葡萄、山楂、桃、李等果树园地表,进行秸秆覆盖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盖能调节土温,夏季避免果树高温灼伤,冬季能够安全越冬。并改善沙土水分、养分等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减轻风沙流危害。使果树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程度的藓结皮进行养分分析,根据其N、P、K含量,对Knop培养液进行修正,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室内培育实验,研究最适合毛乌素沙地藓类植株茎叶碎段生长发育的温度、培养液浓度以及培养液使用量。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5 ℃,培养液为low Knop,加液体量为12 ml时,藓结皮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其株密度为329株·皿-1,平均株高为4.5 mm; 25 ℃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长情况不及15 ℃,而35 ℃高温下没有茎叶碎段生长繁殖。根据所有处理株高随时间的变化,得出了藓类植株生长拟合曲线。本实验可为野外培育藓结皮尤其是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人工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21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程度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RS与GIS技术,以2000年TM影像和2005年ETM影像为信息源,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并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RDAS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对科尔沁沙地2000年以来沙漠化程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35.8 km2,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195.0 km2、313.8 km2和145.6 km2。对于各类沙漠化土地而言,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增加,严重和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中度沙漠化土地在沙丘活化或流沙入侵沙漠化土地中增加,其他两类中均减少。沙漠化土地逆转过程中,轻度和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较为明显;新增沙漠化土地中,中度和重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延津试区在综合开发治理前后耕作制度的演化,依据沙地种植业遵循的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对试区的几类十多种果粮间作、作物多熟种植模式配套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防护林营造方式对沙漠化土地恢复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通过对防护林体系营造方式对沙漠化土地的恢复和重建能力的研究,发现固氮灌木树种对沙漠化土地肥力恢复的作用十分显著。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组合造林技术是恢复沙漠化土地肥力最有效的方法。在沙漠化土地上营造乔、灌混交防沙阻沙林带,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水平。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水环境和物理性质,并能增加土壤微生物,使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较荒漠化土地有较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与种植植物的种类和人为经营强度有关。草田轮作是干旱区改土培肥的好形式,新开发荒漠地以第一年农作物+第二年牧草+第三年农作物的轮作制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金龟总科昆虫幼虫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几种主要生境类型,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农田和沙质草甸蛴螬群落的组成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生境蛴螬群落优势种均为东方绢金龟和黄褐异丽金龟,常见种相互间有明显差别。几种生境蛴螬群落的密度、频度和种类数的大小排序为农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沙质草甸蛴螬群落有较高的密度和频度,但种类数相对较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科尔沁沙地蛴螬群落季节动态呈夏季密度较高、春秋季密度较低,但年度间明显不同。而且,对于缺少人为管理的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降水成为制约蛴螬群落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