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珠江干流和珠江口海区悬浮体,首次应用微孔滤膜过滤,并作了初步研究。该区悬浮体主要为陆源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碎屑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无机成分;有机成分较少。它们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状况,受大陆径流、也受潮汐和地貌等因素影响。它们大部分沉积在河口三角洲前缘,只有少量向远处扩散。  相似文献   

2.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矿物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1988年取自西菲律宾海3个柱样共52个沉积物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次要矿物为高岭石,绿泥石,角闪石,斜发沸石,水云母,蒙脱石和滑石。划分出两类矿物组合:(1)方解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水云母含量高,角闪石,斜发沸石滑石含量低;(2)斜长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斜发沸石和滑石含高,水云母含低。(1)类矿物组合反映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晚第四纪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其指相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X射线衍射相分析,研究了珠江口晚第四纪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该区粘土矿物中平均含有54%伊利石、27%高岭石、18%绿泥石和少量蒙脱石,其分布是向海方向伊利石含量增加,高岭石的正相反。珠江三角洲的粘土矿物组合可分为西北江三角洲矿物省和东江三角洲矿物省,其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含量变化具有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南海12个海底表层沉积物和20个悬浮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以及蒙皂石;悬浮物粘土矿物是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以及伊/蒙间层矿物。(2)粘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主要受气候条件、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及相互间稀释作用的制约。伊利石的含量随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高岭石则在近岸区特别是河口区富集;绿泥石在西部沿岸海区的含量较低,在东部岛弧和北部台湾岛附近海区的含量较高;蒙皂石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在东部火山岛弧附近海区含量较高。(3)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以河流输入为主,海洋自生和风尘搬运对该区的沉积影响不大。(4)深海悬浮物粘土矿物的组成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短尺度气候环境的变迁,伊利石的结晶程度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映灵敏,其随所处环境的压力增大而变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特征,于2009年在该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5个,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分别为:高岭石(33%-47%,平均值为42%),伊利石(27%-43%,平均值为34%),绿泥石(20%-29%,平均值为24%),蒙脱石(0%-3%,平均值为1%).在显著水平为0.01时,伊利石与高岭石、绿泥石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伊利石与高岭石的相关系数为-0.825,伊利石与绿泥石的相关系数为-0.611.通过对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的分析及与中国近海的粘土矿物含量分布对比,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受物质来源、地形条件、介质环境、粘土矿物自身颗粒大小形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于黄河和长江,闽江表层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高岭石含量,较低的伊利石含量,与珠江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类似,这反映出气候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采自南极长城湾、阿德雷湾的21个粘土矿物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及化学分析表明,海区粘土矿物主要由蒙脱石(51~70%)、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混层矿物(23~65%)、伊利石(16~42%)、绿泥石(7~17%,含蛭石)及高岭石(4~18%)组成。粘土矿物的分布,在长城湾内,以蒙脱石—伊利石混层矿物为主,在长城湾湾口区,则以蒙脱石为主。显然,这一特征受到物质来源及海湾地形的影响。海湾区粘土矿物主要来自毗连陆地玄武岩类的风化产物,伊利石主要来自邻近海域,以蒙脱石及其混层矿物为主的组合及其化学组成表明,海湾邻近陆地曾经历过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7.
严肃庄  曹沛奎 《台湾海峡》1997,16(2):128-134
采用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和粘土矿物进行鉴定和研究。已鉴定出的重矿物有20余种,其含量以磁铁矿、赤铁矿、绿帘石和角闪石等为高,锆石、黄铁矿等次之。根据三沙湾重矿物的含量与特征,划分为三个组合类型。粘土矿物是以伊利石为主,绿泥石、高岭石为次,蒙脱石含量少的组合。综合矿物的种种特征,作者认为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粗颗粒物质主要是由径流从陆上流域带入的,细颗粒物质  相似文献   

8.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良彪 《海洋学报》1984,6(2):272-276
对渤海30多个表层样作了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广泛存在的粘土矿物是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伊利石为优势矿物,平均含量为60%;次之为高岭石,平均18%;绿泥石与蒙脱石为次要矿物,平均都在10%左右.渤海粘土矿物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图式受物源控制,其中黄河的入海泥沙影响最大.海区的水动力特征与地球化学环境(如盐度)也是影响粘土矿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根据粘土矿物的分布与组合特征,可将渤海划分为两个矿物省:辽东湾矿物省与渤海湾-莱洲湾矿物省,而这后一个矿物省明显地反映了黄河泥沙入海后的运移、扩散与沉淀的特征,这对渤海沉积物来源的研究以及了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对它的开发利用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对大连湾、大窑湾外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轻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根据其组合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区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和轻矿物的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59%)、蒙皂石(20%)、绿泥石(16%)和高岭石(5%)组成,研究区西部伊利石较高,而东部绿泥石较高,蒙皂石有向湾内富集的趋势。轻矿物由斜长石(45%)、石英(34%)、钾长石(10%)、绿泥石(8%)、白云母(2%)和方解石(0.4%)组成,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较为一致。矿物分布受潮流、地形影响明显,研究区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物粒度较粗,矿物组合以长石、石英富集为特征;向南水深增加,东部为一水下台地,矿物组合以白云母、绿泥石含量高为特征;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因受出入渤海的潮流和进入渤海的黄海暖流的影响,水动力条件最强,沉积物粒度较粗,长石含量最高,轻矿物含量高。研究区潮流、地形对矿物组成、组合和含量具有控制作用。北部水下岸坡及以内近岸浅水区沉积物粒度较粗,轻矿物含量低,石英、长石含量高,物质主要来自沿岸侵蚀及...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分析了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皂石构成;长江水下三角洲亚环境粘土矿物组成则不同,三角洲前缘亚环境中高岭石和绿泥石的平均含量高于前三角洲的含量,而前三角洲亚环境中伊利石和蒙皂石的平均含量高于三角洲前缘的含量。研究区粘土矿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属于长江源,其分布主要受沉积动力环境和粘土本身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欧洲罗纳河和中国几条主要河流悬浮物的矿物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文正  张经 《海洋与湖沼》1994,25(3):319-327
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间在罗纳下游按月采集悬浮物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其中的矿物学组成,结果表明,石英,长石,方解石是碎屑矿物的主要成分,在粘土中伊利石,绿石及高岭石是常见的矿物,这种矿物学组成特点与流域盆地中占主体的花岗岩与碳酸盐岩风化相适应;同中国的黄河,长江及大辽河相比较,发现它在矿物组合方面比较相似,尽管河流之在矿物绝对含量上会有显著的差别。这种情况表明,流域盆地的风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投长城湾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有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等,其含量与我国近海粘土矿物的含量相差较大。文章还讨论了该区粘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及来源。  相似文献   

13.
对南海西部表层沉积物进行系统取样分析表明,该区黏土矿物总体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超过50%,其次为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较低,伊利石和蒙脱石含量变化较大,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而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变化较小,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根据黏土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南海西部海域大致可以分为A、B、C、D四区,其中A区以高伊利石和低蒙脱石含量为特征,B区伊利石含量明显下降,蒙脱石含量增多,C区以较高蒙脱石含量和低绿泥石、高岭石含量为特征,D区为相对低伊利石,高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且往东南方向蒙脱石含量增大,而伊利石含量下降。与邻区黏土矿物组合对比研究表明,高伊利石含量的A区物源,除来自华南大陆的珠江、韩江等大小河流外,可能有相当部分来自东北方向,包括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等。越南岸外的陆坡区细粒沉积物与陆架区有明显的继承性,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中南半岛,而红河物源对陆坡及深海盆的影响相对较小。南部陆架-陆坡区的物源主要有湄公河和加里曼丹岛,但两者的混合明显。因此,从区域分布来看,来自台湾海峡的细粒沉积物对南海深海盆影响最大,这可能主要是有由于表层环流所致。  相似文献   

14.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滦河口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最高(46%~61%,平均56%),蒙脱石和绿泥石次之(蒙脱石15%~36%,平均25%;绿泥石8%~14%,平均11%),高岭石含量最低(5%~11%,平均8%),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型;滦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来自滦河的陆源物质,渤海湾环流有可能为研究区带来黄河物质,同时,研究区为辽东湾及渤海北部提供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15.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存在3种粘土矿物组合:1)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皂石,仅见于加拿大海盆北部;2)伊利石-绿泥石-蒙皂石-高岭石,主要见于楚科奇海中部;3)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普遍见于研究区内除上述两海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就各粘土矿物的区域变化而言,总体上由楚科奇海向加拿大海盆,伊利石和高岭石呈含量增加趋势,绿泥石和蒙皂石含量呈减少趋势.根据粘土矿物的质量分数和粘土矿物间比值的区域变化,可大体以(74°30′N,175°W)和(71°30′N,150°W)两点连线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个明显不同的粘土矿物分区:南区以绿泥石和蒙皂石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中S/I和S/K普遍较高、而K/I和K/CH则普遍较低;北区则以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中S/I和S/K普遍较低,而K/I和K/CH则普遍较高.粘土矿物的这种分布格局和区域变化表明,在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海域,不论是粘土矿物的来源还是其分布变化的控制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南、北之别:在该海域的南部,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阿拉斯加的岩石风化产物、育空河的入海物质以及东西伯利亚海沿岸主要河流的入海物质,其分布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流结构和西伯利亚沿岸流所控制;而在该海域的北部,粘土矿物则主要来源于加拿大马更些河的入海物质和由北冰洋欧亚海盆扩散而来的细粒物质,其分布主要受北冰洋的跨极漂流、来自大西洋的水流结构以及波弗特涡流等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子石、钛铁矿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其中又可细分为6个矿物亚区。六股河和湾西北近岸矿物亚区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六股河、湾西北入海小溪和海岸侵蚀物质,湾东北部矿物亚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双台子河和大辽河,湾中部矿物亚区为多源混合区,湾南部矿物亚区受邻近海域和复州河沉积物影响大,湾东南部的辽东浅滩矿物亚区为潮流作用的产物。与河流入海沉积物相比,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石英/长石比值和ZTR指数明显增大。研究认为,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碎屑矿物的组合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海洋水动力和矿物性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太平洋调查区沉积粘土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的分析鉴定,确认该区的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在钙质软泥中含量低,在红粘土中含量高,伊利石含量与蒙脱石相反。经综合分析得出两粘土矿物分区。影响粘土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南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151个样品中黏土矿物的测试数据,计算了主要黏土矿物含量的平均值并编制分布图,据此分析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南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含量平均值依次为47%、19%、17%和16%。高岭石含量分布具有北部低、南部高的特点,与之对应的是蒙脱石矿物含量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分布规律不甚明显。前者呈现北部略高、南部稍低的分布趋势,含量变化起伏较大;后者的含量变化呈西北陆坡区稍偏低,其他部位含量分布均匀的趋势。伊利石/高岭石含量的比值变化与高岭石含量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黏土矿物含量的分布规律来看,控制本区黏土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物源的搬运和输送、水动力条件变化、海底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环境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下第三系储层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杂基含量小于5%,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胶结物主要成分为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边、碳酸盐矿物,总含量小于10%.  相似文献   

20.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南海北部西侧海域315个表层沉积物<2μm的粘土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粘土矿物有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其组合特征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粘土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研究区的海底地形特征,研究区大致可以分为3个不同区块:A区是珠江口外的大陆架区域;B区是海南岛以东陆架陆坡区域;C区为西沙海槽至西沙群岛附近区域.根据研究区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周围河流供给的主要粘土成分以及洋流搬运作用,发现A区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9%)主要来自珠江,伊利石与绿泥石(平均含量分别为53%和18%)主要由台湾的河流提供,有珠江物质的混合,蒙脱石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10%).B区的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3%)主要由海南岛的河流提供,蒙脱石(平均含量为16%)主要由吕宋岛的河流提供,B区东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来自台湾的河流,B区西部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来自红河、越南中部河流,海南岛物源亦有贡献.C区高岭石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12%),越南中部河流和红河为C区蒙脱石(平均含量为14%)的主要物源区,C区东部伊利石和绿泥石来自台湾的河流,C区西部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来自红河、越南中部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