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正强 《福建地质》2007,26(3):206-209
随着山区公路的大量兴建,将不可避免遇到滑坡灾害,如何成功的治理公路滑坡灾害,将直接决定工程的造价与后期营运的成本。通过介绍某公路滑坡的设计与施工,总结出了滑坡治理应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提出最佳治理方案,方可保证公路建设与营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在贵州岩溶山区边坡及滑坡出现的数量越来越多,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用一种经济、施工简便的方法解决贵州岩溶山区滑坡治理问题,成为贵州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化学灌浆法在贵州某高速公路滑坡治理中的运用进行试验探索,解决了地层能否灌浆处理;地层灌浆处理时,需要何种浆液材料;采用多大的压力,灌入多少浆液等问题。并在工程治理中选取75个孔做灌浆试验。根据试验确定了灌浆扩散半径、孔距、排距等参数。通过探井开挖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声波波速测试等检测方法进行灌浆治理效果的检测评价,从检测结论可知,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为了比较其经济性,还作了3种滑坡治理方案的经济技术对比。从对比结果可知,化学灌浆技术具有很强的经济优势。因此,该技术在岩溶山区的滑坡治理中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部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必须穿越山区丘陵地带,这样必然导致大量的公路滑坡的出现,危及公路的正常运行及安全。本文以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为例,在分析公路沿线自然环境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等的基础上,研究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危害,重点研究公路沿线所发育的滑坡的分布特征、危害、形成机制及整治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山区公路滑坡不仅与滑坡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而且与工程设计方案及公路建设过程施工方案等人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范例推理的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冯仲仁  陈向阳  鄢恒珍 《岩土力学》2004,25(11):1779-1781
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软土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影响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软基处理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影响软基处理方案决策因素的随机性和未知性,提出基于范例推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对模型的推理机理、软基处理范例库的建立和目标范例与源范例的相似度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该模型原理简单、直观、使用方便。实例分析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5)
以四川眉山市某滑坡实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滑坡基本特征、滑坡勘查技术方法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再通过参数反演和经验值计算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结合勘查及验算数据提出设计所需要的相关参数,依据设计原则,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并对最终治理工程进行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认为:滑坡在暴雨、地震等不利条件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针对滑坡欠稳定状态进行治理工程设计,提出的具体治理方案为公路排水沟靠山侧修建抗滑桩、桩间设挡板和对公路水沟进行修复。通过实施该治理方案,可保证滑坡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研究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勘查和设计实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海  吕富雪 《探矿工程》2007,34(5):33-35
介绍了六寨至水任二级公路大坝村山体滑坡的治理方案、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滑坡治理方案中采用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锁梁等组合抗滑结构形式。经过了5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治理方案和施工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复杂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以及降雨、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公路易受到泥石流、滑坡、崩塌、溜砂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文章在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模型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滑坡稳定性分析、泥石流活动性分析、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与危险性分区、滑坡区公路整治方案优选、拦砂坝优化设计等灾害分析模型和减灾决策模型,通过数据库、分析模型和决策模型的集成,建立了基于组件式GIS的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系统应用的实例,文章最后讨论了系统在古乡沟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的应用,预测了一定条件下泥石流堆积扇上的泥深,泥石流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泥深、最大速率、最大动量和最大动能,为古乡沟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某公路边坡在雨季产生滑动,坡体后缘的裂缝呈放射状,这一现象较为特殊。通过现场调查、岩土体实验,对该公路滑坡变形破坏机制、放射状裂缝形成机制及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形及物质组成是滑坡发生的地质基础,连续的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坡体后缘先破坏滑动,推动挤压前缘土体鼓胀变形,滑移类型为推移式;滑坡处于山区公路弯道外凸弧形斜坡地形,这是后缘放射状张拉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滑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在强降雨状态下欠稳定,需要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国道G344嵩县阎沟村段,在持续降水条件影响下,公路发生滑坡。闫沟村滑坡为河南省西部山区较为典型的大中型公路滑坡,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本次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其在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处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张万涛  倪建华  施小平 《安徽地质》2005,15(1):54-55,40
低矮山区的二级公路两侧常常发生小规模滑坡和崩塌.造成水土和植被流失,同时破坏生态环境景观,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资金限制,所以这类滑坡治理和生态恢复都非常不易,本文从分析小型滑坡类型出发,结合目前高速公路边坡治理和生态恢复的经验,提出治理二级公路小型滑坡及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1.
灰岩区复杂的岩体和土体条件引发频繁的滑坡,严重影响了岩溶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以某高速工程典型的岩土双区滑坡为例,进行岩溶区滑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体及地形是内因,路堑开挖是外因,强降雨是诱因,滑坡机制概括为开挖应力释放—降雨推移(Ⅰ区土体)—牵引(Ⅱ区岩体)。通过极限平衡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卸载后滑坡达到了基本稳定,但是在降雨工况下,滑坡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针对这种滑坡特殊成因,采用以抗滑桩为主的综合分区治理滑坡方案,处治效果良好,具有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新桥滑坡群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二级公路所经新桥古崩塌体(岩堆)规模巨大,形成历史久远,当地人民称其为“垮山地势”。新桥滑坡群是在新桥古崩塌体基础上形成的。由3块小滑体(E、F、G)构成的一个大型的岩堆滑坡群。每个滑坡规模不等,发育阶段不同,成因各异。新建二级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垂直于E、F、G3个滑坡主轴线,从滑坡体中上部通过。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群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直接威胁路线安全的E、F、G3块滑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从工程角度出发,总结了滑坡区的公路选线及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十分发育,是重庆境内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段。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中缓倾角结构面、软化夹层发育,在外界因素触发下,即可形成岩层向临空面松弛滑移的依附面。1999年12月-2003年9月,该路段发生滑坡灾害23处,增加工程投资2亿多元,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威胁,并拖延了工期,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文章依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从该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变形特征分析,对其形成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今后类似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线形要求严格,在山区及丘陵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开挖方式通过,由于建设中的不合理工程活动,新滑坡的产生以及老滑坡的复活可能性大增。致使滑坡灾害日趋严重。通过对影响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说明了这些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易滑地层的广泛分布,是滑坡大量出现的地质基础。大量降雨入渗,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是滑坡的诱发因素。各种情况表明,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可能成为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多数学者利用SAR单轨道数据对高山峡谷区滑坡进行早期识别,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滑坡不能识别、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为全面准确的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文章采用SBAS-InSAR技术,以东川小江沿线两侧深切割高山峡谷区为研究区,通过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进行滑坡灾害隐患识别,引入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最终共识别出18处滑坡灾害体,其中5处为高风险潜在滑坡,并对三类典型潜在滑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能有效避免SAR单轨道数据在高山峡谷地区产生的几何畸变问题,同时,该方法能更为准确全面地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S8.1级地震,在樟木地区触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2016年7月5日,樟木镇上游樟藏布流域发生山洪泥石流,诱发友谊桥滑坡群复活,樟木至友谊桥段约3.0 km公路被毁。本文通过对友谊桥滑坡群勘察、监测资料分析及变形历史研究,认为地震、山洪泥石流是造成滑坡群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持续降雨加剧了滑坡群活动。针对樟木至友谊桥段公路面临“低频大灾”威胁持续存在,特大型、超深层滑坡短期难以根治等问题,提出公路灾后恢复近期应以处治滑坡、恢复公路通行为目的,远期需从线路河谷岸侧选择的宏观决策层面进行研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岩溶山区浅层滑坡具有发育规律性差、前期变形迹象小、面小点多等特征,早期识别难度大,难以实现全面调查与监测,因此,对典型案例的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7月1日贵州省大方县金星组发生滑坡,共造成23人死亡。金星组滑坡滑体厚度平均仅为4 m,总方量约9.5×104 m3,属于典型的岩溶山区浅层基岩滑坡。研究认为,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顺层坡体结构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滑坡发生前的降雨入渗且无有效的排泄途径,导致坡体中的薄层泥岩发生泥化是金星组滑坡发生的直接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国道G316线天水市稍子坡滑坡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道316线天水稍子坡段(K2556—K2562)滑坡十分发育,是甘肃境内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路段之一。特别是雨季或丰水年,滑坡活动频繁,对公路安全运营造成很大危害和威胁。1999年及2000年雨季该路段发生滑坡灾害15处,正在改建的公路路基30%被破坏,增加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并拖延了工期。本区滑坡多为老滑坡的复活,具有发育密集、复活性强等特点。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易滑地层广泛分布,老滑坡的发育和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滑坡成群发育的地质基础。大量降水入渗,不合理的人为开挖和填方活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祁连山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且强度大,再加上高寒低温的恶劣气候条件,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长期破坏森林、草地,也威胁道路、矿山等安全,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近年来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本文根据遥感解译和调查的280余处滑坡,对祁连山甘肃境内滑坡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祁连山滑坡类型主要为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岩质滑坡规模较大,发育多处巨型滑坡;堆积层滑坡规模较小,其稳定性较差,长期缓慢蠕动。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一些形态特殊的碎屑流型滑坡、冻融泥流型滑坡和堰塞湖等典型地貌景观。祁连山滑坡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地质构造控制,总体呈NW—SE向展布,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差异较大。滑坡发育主要与石炭系、白垩系、新近系等软岩和第四系堆积层有关。地震、地下水和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是祁连山滑坡发育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江县沙窝寺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防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山区公路建设的加快,许多公路的修建无法避免会引起边坡灾害,本文以通江县两河口乡沙窝寺滑坡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历史、滑坡体边界特征及坡体稳定性,得出滑坡体处于缓慢蠕变阶段,属于中型土质滑坡,在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情况下,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根据滑坡体分布范围、危险区范围、滑坡性质,提出采用桩板墙与后缘裂缝填埋并设置排水沟的治理措施,可以很好地抑制边坡变形,为此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