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珠母贝术后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蚌复康(A组)、鱼蚌康复剂(B组)和盐酸普鲁卡因(C组)对人工插核后的大珠母贝进行术后处理,并经室内人工管养度过休养期;结果显示:术后成活率C组为70.0%,A组为60.0%,对照组为36.4%,留核率A组为66.7%,C组为57.1%,对照组为50.0%,表明蚌复康与盐酸普鲁卡因可以明显提高植核母贝的术后成活率和留核率;另外,休养期在室内度过也有助于提高留核率。 相似文献
2.
3.
大珠母贝人工苗育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剥落、不剥落、特制附着基 3种育成方式对大珠母贝人工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 ,用海底沉笼方法对大珠母贝人工苗育成 ,2 10d后壳高达 (5 3.4 0± 0 .5 8)mm时成活率为 76 .5 %。在海南黎安港 ,用 3种不同的育成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其中 2 0 0 2年特制附着基组 ,成活率明显高于剥落苗组和不剥落苗组 ,180d后在壳高达 (5 8.2 0± 0 .6 3)mm时成活率为70 1% ,批量生产出壳高 5 0mm以上的大珠母贝 11.2× 10 4 个 ,为大珠母贝苗育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珠母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珠母贝人工强化促熟、人工授精、幼虫对不同饵料的消化能力、新型采苗器的采苗以及标粗效果等实验,研究大珠母贝人工繁殖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使用以骨条藻和天然硅藻做饵料促熟的大珠母贝亲贝进行人工授精可以获得质量较高受精率(达98%);用于亲贝人工授精的氨水溶液最佳浓度为体积分数10×10-6~30×10-6(氨水原液质量分数为25%~28%);D形幼虫对饵料的消化能力较差,宜投喂金藻和面包酵母,壳顶幼虫的消化能力强,宜增加扁藻混合投喂;在附着变态期采用新型的聚氯乙烯绳采苗器可以取得较传统附着板更好的采苗及标粗效果,单个采苗器可采壳长2 mm贝苗3.65万只,标粗40 d后贝苗平均成活率可达66.2%,壳长平均生长率可达295μm/d。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大珠母贝植核育珠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吐核问题,进行了采用固核器、磁性吸引力、手术缝合伤口和医用胶粘合伤口等4种强制性固核技术的大珠母贝植核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固核器和磁性吸引力固定珠核的植核效果最好,休养期成活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留核率达到100%;手术缝合伤口固核方法也有较好的固核效果,休养期留核率达到67%,但植核贝休养期成活率较对照组低,为76.7%;医用胶粘合伤口方法无固核效果,育珠贝休养期成活率和留核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引进印度尼西亚大珠母贝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雷州半岛海域水温24.0~30.0℃、盐度30.8~32.5、pH8.0~8.3条件下,以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和小球藻,天然混合藻等4种饵料,进行印度尼西亚产大珠母贝亲贝促熟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组合在亲贝促熟百分率、排精产卵率和受精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阴干温差流水刺激可以有效诱导亲贝排精产卵,优选幼虫和投放合适的采苗器可以提高幼虫的变态率。 相似文献
7.
研究雷州半岛自然生活条件、养殖条件下的野生贝和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养殖贝主要污损及寄居生物。结果表明:大珠母贝主要污损及寄居生物共46种,其中自然生活条件下野生贝的污损及寄居生物有24种,养殖条件下野生贝的污损与寄居生物42种,养殖贝的污损及寄居生物有31种;根据附着或寄居部位可将大珠母贝污损及寄居生物可分为4种类型:贝壳表面附生型、贝壳层寄居型、贝壳内侧寄居型、外套腔寄居型;海绵、缨鳃虫、龙介沙蚕、长鳃树蛰虫为贝壳表面附生型主要种类,砗磲江珧虾为外套腔寄居型种类,对大珠母贝危害较小;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有盾海扇虫、才女虫、钻穿裂虫为贝壳层寄居型的主要种类;吻蛇稚虫为贝壳内侧寄居型,对大珠母贝危害较大。自然生活条件下野生贝主要危害种类为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才女虫、钻穿裂虫,养殖条件下野生贝主要危害种类有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有盾海扇虫、吻蛇稚虫、才女虫、钻穿裂虫;养殖贝受寄居生物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8.
大珠母贝人工苗工厂化分组标粗;室内养殖54d,贝苗平均壳高从入池时6.61mm增长至13.08mm,最大为14.25mm,平均成活率31.9%,最高达49.8%。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大珠母贝岸上室内工厂化养殖不但可行,而且也将是解决当前海上养成困境的一条出路;2.发现自然海区中也存在饥饿死亡现象及死亡潜伏期,反映出海上养殖高死亡率的复杂性;3.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贝苗的增长率和成活率,显示出广阔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大珠母贝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大珠母贝的滤水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5℃时滤水率最小,30℃时最大;大、小规格大珠母贝个体滤水率最大值分别为1.045L/h和0.838L/h,最小值分别为0.126L/h和0.102L/h;相同水温条件下,大规格组的个体滤水率大于小规格组,大规格组的单位软体部干重滤水率小于小规格组。温度和个体大小对大珠母贝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0.
引进印尼种大珠母贝繁育F1母贝植核育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印度尼西亚引进大珠母贝亲本繁育的子代F1群体进行植核育珠,育珠贝数量8086只,在海区休养20d后,统计育珠母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比较3月与4月植核手术育珠贝的育珠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休养期结束后,育珠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分别为97.57%和90.69%;育珠期3个月时(6月17日)育珠贝的成活率为81.22%;4月植核育珠母贝的留核率与成活率明显高于在3月的植核育珠母贝,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对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均为小型的双壳类,褶白蚶Acarplicata(Dillwyn)、偏顶蛤Modiolussp.、翘鳞蛤Irusspp.(两种)、单韧穴蛤Vulsella sp.、杯石蛏Lithophaga calyculata(Carpenter)、蝶铰蛤Trigonothracia sp.、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楔形开腹蛤Gastrochaena cuneiformis Spengler等共9种,其中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的出现频率最高,达50%左右,为雷州半岛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的主要种类;大珠母贝年龄越大,寄生凿孔贝类数量越多;凿孔贝类可以在孔穴中生活较长时间,最长为6a,生长过程中分泌腐蚀性物质腐蚀贝壳,在贝壳内侧形成斑痕,或凿穿贝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根据马氏珠母贝手术贝的不同生理状态,分别用控制海水流量、饵料等抑制贝的生殖腺发育,或促进生殖腺发育并诱导产卵排精的方法,对手术贝进行术前处理,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成活率平均为92.9%,最高的达95.3%;育珠期成活率平均为75.3%。最高的一组达85.3%;平均每个贝留核数1.06粒,最高的达1.17粒,同时珍珠质量明显提高。用术前处理方法,产量和产值可提高52.3%。 相似文献
13.
张志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94,(1)
粤西沿海与广西沿海一带有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场达数百家之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育苗效果欠佳。本文就育苗期间经常出现的面盘幼虫发育参差不齐,壳顶初期前后幼虫大量下沉,附着初期幼虫难变态及附着后脱落等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观察影响马氏珠母贝育苗效果的七个因素:EDTA(A)、水处理(B)、换水(C)、充气(D)、光照(E)、抗菌素(F)、倒池(G)。结果表明:影响成活率的显著因素为A、C、D、E、G;影响贝苗生长的显著因素为B、C、D、E、G。加入EDTA、利用砂滤海水、每天换水、微弱充气、较暗的光照、使用抗菌素和定期倒池为浮游幼虫期较优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几种抗菌药物对壳顶幼虫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以96h平均日生长率作为药物对幼虫毒性的观察指标,求出日生长率仅为对照组一半时的药物浓度(96TLM)及安全浓度(SD)如下:氯霉素69×10-6、6.9×10-6;呋喃西林72×10-6、7.2×10-6;百炎净77×10-6、7.7×10-6;红霉素97×10-6、9.7×10-6;硫酸链霉素48×10-6、4.8×10-6;青霉素钠大于100×10-6、10×10-6。(2)13×10-6的呋喃西林、13×10-6的红霉素、13×10-6的青霉素钠对幼虫生长均有促进作用。(3)各试验组随药物浓度递增,幼虫活动逐渐被抑制;摄食率及眼点率逐渐下降。高浓度红霉素对摄食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