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钱京 《地震学刊》1995,(3):53-56
概述了1993年2月浙江宁波皎口地区小震群活动影响,地震部门提出经政府决策实施的对策及其效果,以及由此次地震对策实践中得出的几个启示,以期对少震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少震地区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姚安6.5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姚安6.5级地震震区地质概貌和场地特征。以100多个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影响轻重分类,用震害指数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和局部场地特征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区未形成震害异常区,但有震害异常点存在。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施甸5.9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施甸5.9级地震震源浅导致了其震害偏重,而特殊的场地条件则导致许多烈度异常区(点)的产生。概述了施甸县历史地震的情况,介绍了旋甸5.9级地震震区自然根貌和场地特征,以近百年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对震害影响程度的轻重分类,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与异常区的场地特征,结果表明,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根据唐山7.8级地震现场的宏观考察,绘制了唐山地震烈度分布图,确定极震区位于唐山市内,最高烈度为十一度。文中讨论了唐山7.8级地震烈度分布的特点和烈度异常区,也讨论了滦县7.1级地震的影响和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现场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翟杰  罗俊秋 《华南地震》2006,26(2):20-27
九江—瑞昌5.7级地震是赣西北少震区百年不遇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大于Ⅶ度。以现场观测资料为依据,从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特点、震级频度关系、地震活动图像等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影响场、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构造环境等讨论了与地震成因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地震构造背景分析了河北临城MS3.7地震的特征,根据现场调查了解了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绘制了烈度圈,确定了震区一带的民居、医院学校房屋结构类型及其抗震性能,震区民房不设防,尤其是西边丘陵地区,房屋基础差,砌筑墙体中水泥含量少,应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抗震安居工程普及,加强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每次破坏性地震发生,都给地震工作者和政府留下深刻的科学与社会问题,本文给出了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县境内发生的Ms6.5地震灾害和震区基本情况;简述了地震发生前后的预报与对策过程;并通过现场工作,对此地震的监视预报,预防及防灾,救灾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已知地点信息”指根据华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分布特征,将华南地震活动区划分为老震区、水库区和小震活动区。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以上3种区域1980年以来22次已知地点信息的ML≥5.0地震事件前的地震活动现象,总结探讨了各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特征:水库区表现为震中的地震平静—增强,老震区和小震活动区则为区域的地震增强—活跃—平静。综合以上分析研究,提出了华南已知地点信息的地震预测对策。  相似文献   

9.
阐述河北永清MS 4.3地震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特征,依据仪器烈度,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评定烈度,根据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确定极震区影响烈度为Ⅴ度,并圈定地震烈度图分布范围,分析此次地震震害特征。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1.
河北张北地震区活动断裂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是河北省张家口坝上稳定地区的一次罕见的破坏性地震。震区被晚第三纪玄武岩覆盖,地面未发现第四纪活动断裂。为了研究震区地表活动断层,利用电磁波探测技术,以玄武岩底界面深度的变化来分析张北震区活动断裂,为此,在河北张北6.2级地震Ⅷ度区范围进行了3条剖面探测,解释结果表明,震区存在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3组第四纪活动断裂,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3组断裂的交汇区附近。  相似文献   

12.
张北6.2级地震地裂缝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北6.2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形成了大量的非构地裂缝,它们主要分布在极震区和Ⅶ度区。地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NE和NWW向,与Ⅶ度等震线双向展布基本一致。利用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的优势方位,探讨了地裂缝与烈度分区和发震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广西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及弱震区的地震活动情况,提出桂北弱震区的划分方法、依据,分析了弱震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在地震活动平静段、增强段弱震区ML2.8级以上地震与广西及邻区中等以上地震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用统计方法对所提结论进行信度分析,结论可信,弱震区的地震活动对于广西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用于中短期震情跟踪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相关性的分析表明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震区和其邻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相关性.一般情况下,邻区中等地震活动滞后于大震区的强余震活动,时差大部分在3个月之内.邻区中等地震的震级小于大震区强余震的震级.较强的相关地震具有大体一致的P轴方位.本文的结果对预报大震后外围区的中等地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6.
经现场考察,1996年12月21日16时39分在四川白玉、巴塘间发生的5.5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白玉县的沙巴乡至巴塘县的茶洛乡之间的高山无人区。极震区烈度为Ⅶ度,Ⅶ度区面积和Ⅵ度区面积各为330和2100平方公里,等烈度线分布本呈长轴为北西北椭圆形。震区内建筑物破坏严重,地面破坏现象较为普遍,电站与式矿企业也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破坏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砖柱铁门地震破坏现象,应用力学分析原理估算了极震区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估算结果表明,极震区禾驮乡拉路村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在5.1~5.4m/s2,即0.52~0.55g左右,大于《中国地震烈度表》Ⅷ度区参考的水平向地震峰值加速度,这可能与研究区黄土及山坡的双重放大效应有关。因此在灾后恢复重建及该区未来的抗震设防中应考虑这两方面的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张家口涿鹿县MS4.3级地震应急调查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为烈度评定标准以及其对现场实地调查的要求,确定了此次地震震中区一带的地震影响烈度为Ⅴ度,并圈定了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依据震源机制解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震区深浅地质构造特征及现场考察结果,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极震区位于古浪断裂与武威天祝断裂的交汇部位,该部位是应力积累和释放的有利场所,本次地震即为两条断裂内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伽师6.9级地震震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搜集调查到了许多地震前兆、地质地貌变化,建筑物遭受破坏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