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我队先后在吉安盆地、袁水凹陷、信江凹陷等有第三系和白垩系红色岩层(简称红层)掩盖的地区,进行了电测普查找煤工作。兹将我们对红层掩盖区物探找煤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多数地区,地形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只采用简单的地震常规方法,很难提高地震的地质效果和勘探精度,也很难完成地震普查找煤的任务。通过迭加方法试验和试生产实践证明,在我省一些地区采用多次迭加方法,不仅可以取得第三系底界面,而且还可以穿透红层的底砾岩这一高速屏蔽层,获得常规地震方法难于获得的上三迭系安源煤系地层底界面的反射波。这一波形比较突出,一般有2—3个强相位,能连续追踪。迭加时间剖面较清晰,反射波层次清楚,断裂空白带缩小,断层性质反应较可靠,这就为地震勘探在我省红层掩盖区进行普查找煤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们在湖南红层掩盖区开展了煤田地震勘探工作,主要任务是查明中新生界红色地层的厚度及其分布规律,寻找含煤构造。通过几年来对红层地震勘探资料及部分验证钻孔资料的分析对比,取得了一些认识,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广东省在煤炭资源的普查勘探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为省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资源勘探的迅速进展,煤系出露区大都完成了勘探,或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因而,普查找煤的注意力,也随即转向掩盖区。在盖层下找煤,需要进行成煤期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和对煤系沉积后、盖层形成前所发生的构造运动,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达到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光学和数字图像处理为主要技术途径、通过对湘东南区彬耒煤田的卫片地质解译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圈定了本区白垩系红层下7个可供探寻龙潭煤系的重点靶区,为省近年来普查找煤及“八五”规划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并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自1956年以来进行了大量煤田的普查勘探工作,业已发现的掩盖式煤田有如兖州、淮北、丰沛、滕县、肥城、邢台、永城、三河、玉田等.这些煤田已部分地投入开采,对发展我国沿海工业、支援南方缺煤省区和煤炭出口起了很大作用.今后仍应在本区大力部署找煤工作,但找煤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在湘东、湘东南一系列红层盆地开展了大面积重力测量。在寻找隐伏煤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一、红层掩盖区地层物性特征及构造形态的重力反映通过在湘东、湘东南几个地区的重力测量工作,了解到:红层掩盖区基底为侏罗系及白垩系及更老的地层,由变质岩、灰岩等组成,密度2.70~2.80以上。红层本身密度2.30~2.40以至2.50。二者间有较明显的密度差,这是利用重力方法控制红层盆地构造形态的前提。一般说来,重力值越低,基底越深,反之亦然。重力异常形态,一般能反映基底起伏形态。从施工地区布伽重力异常平面图分析,红层盆地  相似文献   

8.
龙永煤田暴露区找煤基本勘查完毕,隐伏区找煤成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根据区内地层及构造特征,结合找煤实例分析,认为:①区内地表出露翠屏山组中下部地层的区块以及三叠系下统溪口组与翠屏山组中下部直接接触的区块,由于层间滑脱断层缺失上部地层,使煤系地层埋藏变浅,是找煤的有利范围;②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东部,造成童子岩组的地层重复,由于上盘构造复杂,含煤性变差失去勘查价值,下盘煤系地层保存完整,煤炭资源量可观,其下盘可作为找煤的主要方向;③煤田东部红林坪-白沙-茶林盂一带出露白垩系沙县组(即红层).如“红层”与下伏地层为小角度不整合接触,则其“红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及翠屏山组接触地带为找煤的有利区块;④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因厚度大,煤系地层埋藏深,找煤难度较大;⑤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内发育规模较小.煤田内出露的“老地层”基本上为基底隆起.其下找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中部地处松辽坳陷南端,该段主体沉降是自晚侏罗世成煤期后的白垩纪至早、晚第三纪时期。由于早期构造形迹被掩盖,给寻找潜伏含煤盆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坳陷带隆起区段上出露的晚侏罗世含煤盆地的分布、盆地的富煤状况以及构造控煤等规律的研究,为松辽平原普查找煤提供一些认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国二十五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南方广大地质战线上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为了实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战略部署,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找到了不少新的煤产地。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深入,广大地质人员路线觉悟大大提高,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向火成岩覆盖区,红层掩盖区,逆掩断层推覆区,向早古生代(寒武系——志留系)和下石炭系等不同含煤层位进军,发现与扩大了新的煤炭资源。不少单位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想方设法,因陋就简,自力更生搞科研,无论在煤层对比、地层划分、运用地质力学找煤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龙岩煤田深部地质特征及煤系地层之上的各类盖层特征分析,从沉积环境、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等方面,研究其对童子岩组煤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其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及规律,通过勘查案例,提出隐伏区下找煤思路,即推覆体、滑覆体、红层、火山岩下找煤(简称"四下"找煤)。通过分析龙岩煤田隐伏区深部煤炭资源潜力,指出找煤方向,为该区煤田深部勘查和资源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洎锟 《地质论评》1983,29(5):459-460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着以陆相碎屑岩为主的白垩纪到早第三纪的红层盆地。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十余年来很多单位在含水较贫的红层地区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和凿井工作。在一些地区有所突破,并总结出了红层地下水的一些富集规律和找水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湘南早石炭世含煤沉积,发育普遍,分布很广(图1),约有850平方公里,占含煤面积的70%。目前各矿区、地段作过一些矿点检查、踏勘或普查找煤等地表工作,积累了一些实际资料。但都没有进行过勘探工作,研究程度较低。含煤地层的古生物组合、岩性、岩相特征以及含煤性等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了扩大煤炭资源,我们收集了现有资料,初步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伊宁盆地的“红层”与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宁盆地是新疆主要聚煤盆地之一,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78.8亿t。通过对含煤盆地岩石地层分析,发现研究区发育三套红层,即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红层,侏罗系水西沟群(J1-2sh)红层及古近系红层,三套红层分属于两个构造层。根据红层与煤系地层的关系分析,认为古近系红层覆盖区最有可能发现隐伏的整装大煤田。查清红层的层序,对指导找煤及加速进行煤田地质勘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4)
利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资料,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含煤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对重点含煤远景区开展地质调查、地震、钻探工作,对含煤远景区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侏罗纪成煤环境最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陷盆地,是该区今后找煤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为基础,论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现状与前景。中国煤炭资源以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煤为主,形成北方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包括晋、陕、蒙、宁、豫和新疆塔里木河以北,以及南方川南、黔西、滇东富煤区;但煤类分布极不平衡。通过对地域分布、埋深、煤类等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后认为,近期可供进一步找煤、普查的工作对象仅占6.4%;煤炭资源赋存比较丰富的省(区)潜力较大,而煤炭资源较缺地区则潜力甚小,南方经济发达的省(区)基本无找煤普查前景。以上研究,为中国在21世纪进行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了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在运用物探方法(重磁、电法等)配合地质、钻探进行综合普查找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肤浅认识,现简介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丹霞伸展构造发育于充填丹霞盆地的白垩系中,丹霞盆地为一典型的伸展构造。论证了伸展构造的特征及其与白垩系红层覆盖深度的关系。作者认为,伸展构造的作用使红层厚度变小,为在红层下找煤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对雪峰隆起东南侧湘中各煤田(涟邵煤田、韶山煤田、祁零煤田)进行遥感地质研究中,我们采取多种手段提取地质解译所需要的遥感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较好地发挥了卫片地质解译、光学图象增强以及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的优势,在我省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湘中煤田分布区,先后提出十个红层掩盖下可供探索的找煤区段。   相似文献   

20.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性能源,经过数十年高强度的开采和开发,一大批大中型矿山资源枯竭,成为危机矿山。通过煤炭资源找矿专项的实施,取得了重大的找矿进展:①新发现并查明了一批资源储量,延长了诸多危机矿山的服务年限;②对我国深部找煤勘查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③丰富了我国聚煤作用研究的内容.使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煤理论和方法得以完善;④在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推覆体下、红层下及火成岩下)找煤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