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林  陈礼斌  施碧霞  李建通 《气象》2003,29(5):41-45
通过对1996—1998年42个短时区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天气形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相结合,建立了3种非台风型的闽南短时区域暴雨的天气及多普勒雷达资料概念模型,并对短时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部多普勒雷达同步探测三维风场反演系统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2,28(9):7-11
“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双多普勒雷达组网同步观测,如何从同步观测的暴雨资料中反演三维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项目需要,建立了国内首套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同步探测三维风场反演软件系统,并反演出2001年7月13日由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到的一个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风场,结果显示,该三维风场结构合理,系统能满足外场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围绕气象业务需求和雷达气象的国际前沿,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及雷达新技术以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风场反演、三维数字组网等工作。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在暴雨和对流系统三维探测、反演、中尺度动力和热力结构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业务单位和雷达生产厂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暴雨和新疆对流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方面形成了有业务应用前景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文中描述了华南暴雨试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的处理方法,建立了一套集图像显示、数据预处理及风场反演分析为一体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分析应用系统。该系统生成了三维正方形网格和经纬度网格的回波强度值,以及经噪声控制和速度扩展的径向速度风场,提交了华南暴雨试验雷达数据库。该文以1998年6月9日08:00(北京时) 探测数据为例,给出了华南暴雨试验区内4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反演雨强图和两部雷达的风场反演拼图,并进行了暴雨中尺度风场结构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西省新安装的CINRAD 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发生在2001年11月2日在江南冬季大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结果,结合暴雨前一天(11月1日)的500hPa,85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产生这场冬季暴雨的天气条件,部分速度场和强度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零速度线走向可以判断和分析暴雨降水过程的冷、暖平流结构和其间的冷锋位置,也可以根据风场的速度值大小,判断暴雨区的进、退、为暴雨预测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低空急流的单多普勒速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低空急流的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像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对2000年6月24—27日安徽省境内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风向如何变化,低空急流的多普勒正负速度区关于显示中心成对称分布,从多普勒速度的零速度线分布可以得到实际风场的风向廓线。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安徽淮北地区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正负速度中心的中心轴的左侧200km范围内。低空西南急流的维持,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9.
利用白城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白城地区出现的一次局地冰雹及局地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近几年来武汉雷达所观测的典型低涡、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总结了β尺度暴雨回波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强降水与诸多因素的关系.分析指出,在短时预报业务中,暴雨回波的识别和预警关键是从整体上要抓住β中尺度暴雨回波系统发生发展的特征,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一个对流单体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基天气雷达技术系统发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天气雷达从常规雷达发展到单极化多普勒,再到双极化多普勒,雷达获取目标的参数信息更加丰富的过程。分析了常规、单极化多普勒、双极化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及其产品信息。对于我国新一代S、C和X波段的天气雷达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阐述了毫米波段多普勒测云雷达工作原理及其产品。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网进行了分析及展望,双极化将是我国天气雷达网升级改造趋势,为弥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盲区,小型移动电扫描雷达也是一种辅助主雷达网可移动灵活布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产品在螺旋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芬  夏文梅  胡志群  胡胜  宋娟 《气象科学》2007,27(5):495-501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场产品VWP计算螺旋度的方法,通过对两次大面积降水个例的螺旋度诊断分析发现,利用VWP风场产品计算的螺旋度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大面积降水的螺旋度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趋势比较吻合,螺旋度变化一般提前于降水变化,有2—3 h的提前预报量;螺旋度数值的大小与降水量的大小一般没有明显线性关系;螺旋度可以作为观测雷达站上空风场随高度变化的一个敏感因子;利用VWP风场产品来作为计算螺旋度的风场资料是可行的,比起其它风场资料更适于短时(临近)预报的业务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总体功能、主要特点、研制生产和布局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峰云  邢谦 《气象科学》2002,22(2):230-235
介绍一种实用的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方法-UW技术,并以民航上海气象中心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试验结果作简单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一次长江三角洲飑线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包括常规观测、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多普勒气象雷达以及风廓线仪资料),综合分析了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长江三角洲的一次飑线过程。发现该飑线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当中,地面冷锋、副高边缘的高能水汽输送带与高空小槽配合,使该MCS得以发展和加强,副高南撤和下游有利的动力和层结条件使得MCS中的雷暴群发展为飑线,并迅速东移南压,产生了大范围雷雨大风天气。多普勒雷达、自动站及风廓线仪的资料还很好地揭示了该飑线的发生、发展、爆发过程及其回波和风场的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上,对常规天气雷达信号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多普勒谱宽,但此法是否有实用价值即实测精度如何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用模拟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是比较理想的既经济又灵活。本文模拟了一个可以改变谱形参量的接近实际的随机多普勒复频谱,对复频谱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天气雷达回波的时域信号。然后对时域信号进行相关分析以求得自相关曲线和多普勒标准差。通过不同条件下多次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的信噪比及多普勒谱形对相关法测量多普勒谱宽精度的影响,这对于用相关法从实际的常规天气雷达信号中获取多普勒谱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末黄淮暴雪的特点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东勇  刘勇  周昆 《气象》2006,32(1):30-3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2004年12月20日夜里起到22日黄淮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发现黄淮地区暴雪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明显不同于梅雨锋暴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可以很好地反映这场暴雪的特点:对流高度不高,平均高度3~4km左右,最高不超过8km。在强降雪时近地面925hPa附近伴有很强的超低空急流,东北偏东风,风速达12~14m·s-1。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有很强的斜压性。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这次过程的演变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余建华  杨林增  陈秋萍 《气象》2006,32(9):95-98
利用Visual Fortran和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及有关算法,研发了多普勒雷达定量测量武夷山九曲溪降水软件系统,利用2002-2004年建阳CINRAD雷达28个过程的回波强度资料和福建省中北部27个地面雨量站与武夷山九曲溪10个自动雨量站的降水资料,通过“最优化处理法”和“相关性检验”等算法确定了三个不同区域三种不同降水类型的9组最优A、b值。利用所得的最优A、b值与最优混合扫描的回波强度资料作为输入,其生成的三种降水产品,在运用雷达定量估测降水方面,比建阳CINRAD雷达的PUP降水产品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雷达PPI资料在数值模式MM5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艳蓉  张沛源  胡绍萍 《气象》2005,31(4):44-47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资料,估测大气的湿度值。假定回波强度大于4 0dBz的区域,相对湿度为1 0 0 % ,小于2 0dBz的区域相对湿度为90 % ,2 0~4 0dBz区域的相对湿度按线性变化求取。对应各点的温度值由MM5控制试验得出。然后通过迭代处理,求出对应各点的露点温度,通过以上步骤把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值转换为模式中直接使用的物理变量,用于模式计算。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模拟试验,个例选用2 0 0 1年7月1 3日安徽全椒暴雨过程。背景场采用T2 1 3资料,加上常规探空,地面资料,通过分析形成控制试验的初始场。将安徽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按上述方法加入到MM5中,形成敏感试验的初始场。水平网格为1 0 3×1 0 3,格距为1 0km ,垂直分33层,中心位置为31 0 0°N、1 1 7 6 6°E。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雷达资料后降水中心位置预报有明显改进。说明上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单多卜勒雷达对台风的自动定位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单多卜勒雷达径向速度的PPI资料,使用模式识别技术自动探测台风中心。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较快较好地探测到台风中心,本产品可用来作为台风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