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皖南郎溪白茅岭早白垩世地层的发现1983年至1989年间,笔者参加直澡地区1/5万区调工作时涉及到皖南郎溪县白茅岭地区的地层,前人将之划归为晚侏罗世的火山碎屑宕系地层或晚三叠世地层。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者调查研究后认为白茅岭地区地层时代应...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研究表明:沂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发育较全,而断裂带以东的钱是东地区仅发育白垩纪地层;断裂带两侧中生代地层的化石组合、火山岩特点等都相差很大。本文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下-中侏罗纪,三台组归于中侏罗统,分水岭组暂归于上侏罗统、西洼组归于下白垩统;而将沂沐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青山组归于下白垩统。王氏组归于上白垩统。笔者废除使用蒙阴群(组)和汶南(亚)组,并建设将鲁北地区目前使用的“王氏组” 废除,另建新名。  相似文献   

3.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固阳县以下湿壕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前人划分的下白垩统固阳组采到瓣腮类、腹足类、介形类、轮藻、植物等大量化石。结合地层沉积组合特征,将原固降组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李三沟组。这一地层层位的厘定和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探讨固阳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成煤规律等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阎桂林  魏燕平 《地球科学》1994,19(5):695-700
通过对安徽庐江龙桥铁矿ZK1004孔(深617m)132个古地磁标本的研究,认为该矿区赋矿地层的时代应属晚侏罗世(136-147Ma);其上覆火山岩地层应旭属下白垩统;将龙门院组、砖桥组划归下白垩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西侏罗纪一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使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中、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上侏罗统的三台组;白垩系建议使用下白垩统蒙阴组和西洼组;上白垩统固城组。其中固城组的时代根据所产化石由原来归为古新统而改为上白垩统。同时建议,废除“汶南(亚)组”和“分水岭(亚)组”,并且在鲁西地层分区不使用鲁东地层分区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八亩地组”等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7.
汪迎平  阎永奎  丁保良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1-115,T002
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系十分发育 ,分布极广 ,在大片火山岩系覆盖的永嘉市枫林镇附近出露一套浅变质沉积地层 ,由于缺乏生物化石依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被定为上侏罗统诸几组 a段 (J3za)或茶湾组 (J3c) ,抑或下白垩统馆头组 (K1 g)等。“九·五”期间 ,笔者在这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微古植物化石中的大多数属种见于我国浙西、赣东北、皖南、鲁东北等地区震旦纪地层中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据此 ,这套产微古植物化石地层的时代应该属于震旦纪而不是中生代  相似文献   

8.
四川嘉定群介形类及其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四川嘉定群为海姆(Heim,1932)命名于乐山,长期被视为白垩系。1972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根据四川盆地西部地层系统将之划分为夹关组、下灌口组和上灌口组,并将夹关组和下灌口组归于下白垩统,上灌口组归于上白垩统,但一直无化石依据。1978年,四川省地质局和我所联合踏勘小组采获大量介形类化石,经笔者之一鉴定,改下灌口组为灌口组,归为上白垩统,改上灌口组为名山群,归为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9.
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在甘肃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划分对比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根据红层的沉积韵律、古生物组合等原则,将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享堂组、上侏罗统大通河群、下白垩统河和群、上白垩统民和组、下第三系西宁群、中新统咸水河组等六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鲁西侏罗纪-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使用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中、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上侏罗统的三台组;白垩系建议使用下白垩统蒙阴组和西洼组;上白垩统固城组。其中固城组的时代根据所产化石由原来归为古新统而改为上白垩统。同时建议,废除“汶南(亚)组”和“分水岭(亚)组”,并且在鲁西地层分区不使用鲁东地层分区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八亩地组”等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1.
西藏边坝-洛隆地区下白垩统边坝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坝组是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该组与下伏下白垩统多尼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上白垩统宗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岩性以紫红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白云岩为特征,深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中产丰富的双壳类化石Trigonioides(Diversitrigonioides)xizangensis-Pleuromya spitiensis组合。边坝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下白垩统地层系统,对冈底斯北缘弧后前陆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之新见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在总结近二十年来有关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研究诸多新发现与新进展的基础上 ,以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 ,以 "海相检验法”及国际性生物地层对比为标准 ,结合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新资料 ,对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及对比 ,提出了新的方案。文中还讨论了三叠系 -侏罗系界线、侏罗系 -白垩系界线及下白垩统 -上白垩统界线的划分以及辽西义县组的时代。同时 ,还首次报道了笔者等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对龙爪沟群时代及与鸡西群对比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固阳县以东下湿壕地区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 ,首次在前人划分的下白垩统固阳组 采到瓣腮类、腹足类、介形类、轮藻、植物等大量化石。结合地层沉积组合特征 ,将原固阳组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李三沟组。这一地层层位的厘定和古生物化石的发现 ,对进一步探讨固阳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成煤规律等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晚白垩世晚期及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正>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的海相白垩系出露广泛,厚2000m以上。其岩相既不同于北面的日喀则地区,也不同于南面的岗巴一定日地区,对研究藏南地质和古地理演化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仅划分为下白垩统加不拉组和上白垩统宗卓组(吴浩若等,1977)。早第三纪地层则尚无报道。 1979—1980年,笔者曾在江孜以东的北家一床得一带发现床得北山的晚白垩世晚期地层剖面连续,层序完整。下部以滑塌堆积为主,上部已是稳定类型的沉积,顶部的石英砂  相似文献   

15.
内蒙准格尔旗东部太原组、山西组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本文涉及地区位于内蒙准格尔旗东部黄河以西,即所谓“准旗煤田”。区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但在沟谷中地层出露尚佳。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中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其上,向上依次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下白垩统志丹群及其以后的地层则不整合于前述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措勤县城一带的一套地层在1:100万日喀则幅区调中校划属上新统乌郁群,由下部火山岩和上部沉积岩组成。在1:25万措勘县幅区调中,根据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已将下部火山岩地层划归古新统的典中组,而上部的沉积地层中含圆笠虫等有孔虫化石应属下白垩统。在这一地区还新发现一套陆相碎屑地层,根据其岩性组合、ESR年龄值及区域地层对比,本文将其新命名为上新统洁居纳卓组。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气区侏罗系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中原油气区侏罗系地层古生物特征,提出该区存在下侏罗统—中侏罗统,未确证存在上侏罗统,过去所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归入下白垩统为宜。提出了区内北部临清坳陷的下侏罗统—中侏罗统地层可划分为中一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侏罗统的三台组、西南部济源凹陷下侏罗统的鞍腰组和中侏罗统马凹组、东南部黄口凹陷仅存在中侏罗统的三台组、南部中牟凹陷的侏罗纪地层与济源凹陷的相近,并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意见。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昆虫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友崇 《甘肃地质》1995,4(1):1-13,T00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环河-华池组昆虫化石,共有9个属种,其中有3个新属5个新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1个属种的模式标本。这些昆虫化石在鄂尔多斯盆地是首次发现与公布的,不但丰富了该盆地的化石门类,也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于振华 《地质论评》1987,33(5):443-448
根据叶肢介化石群特征和区域地层对比,并结合以往孢粉、介形虫化石资料、同位素年龄测定,浙江平山膨润土含矿地层以划归寿昌组上段为宜,时代属早白垩世。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地区中生代膨润土含矿地层层位,自北西往南东由中侏罗统经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至上白垩统递升。据此可大致划分出四个膨润土成矿区。  相似文献   

20.
系统论述了以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划分盆地成藏组合,并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的资源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盆地构造、沉积、地层演化特征,储集层岩性和岩相特征,区域盖层发育,油气富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对盆地的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通过统计不同的成藏组合内已发现油气藏的数量及规模,确定资源评价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最终获得符合目前盆地勘探现状及石油地质认识的资源量计算结果。以巴西坎波斯盆地为例,将该盆地划分出4个成藏组合,分别是:上部上白垩统-中新统Carapebus浊积砂岩储层成藏组合、中部下白垩统Macae碳酸盐岩储层成藏组合、下部下白垩统Lagoa Feia鲕粒灰岩储层成藏组合和底部下白垩统Cabiunas裂缝火山岩储层成藏组合,并分别计算了每一个成藏组合的预测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综合分析认为上部上白垩统-中新统Carapebus浊积砂岩储层成藏组合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