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非饱和粉质粘土固结压缩特性及体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与基质吸力相关联的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扩展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适用性,通过分析非饱和粉质粘土水土特征曲线变化规律,对非饱和土固结变形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土的最终沉降量仅与土骨架的压缩模量有关。对于不同饱和度的非饱和土而言,固结速度随初始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饱和土固结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比非饱和土固结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短。由于孔隙流体的压缩性导致高饱和土体的瞬时沉降比低饱和土体的瞬时沉降小,但高饱和土体的后期固结沉降受饱和度和吸力的影响,比低饱和土体要大得多。 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土二维固结简化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雪山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9,30(9):2575-2580
针对较高饱和度的非饱和土二维固结问题展开研究。对于较高饱和度的非饱和土,如饱和度 时,将孔隙中气、水近似地看作可压缩的气、水混合流体后,非饱和土近似为土骨架和混合流体的二相土。考虑混合流体的压缩性,建立混合流体的连续方程。联立平衡方程和混合流体的连续方程,求出应力-应变和混合流体压力;再建立水连续方程求解水压力,继而求出气压力、吸力等。算例表明:加载和消散过程中,混合流体与水压力变化基本一致,气压的作用并不大;地基变形过程与高速公路填筑过程中地基变形发生规律一致。说明该简化方法是合理的,并促进了非饱和土固结变形计算走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欠固结土地基固结沉降引起的地基变形,危害着建筑物正常使用和安全,解决欠固结土沉降变形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探索和研究的课题。针对既有建筑物下新近填土欠固结地基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进行了深入探究,查找、分析引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根据地基土固结程度及建筑物结构类型提出了合理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为既有建筑新近填土欠固结地基加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坚  郑甲佳  邓捷 《岩土力学》2013,34(Z2):351-355
高液限土具有高天然含水率、高塑性、高孔隙比和低压实度的特点。明确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成为其科学合理利用的关键。为此,在明确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的基础上,铺筑了1条26.5 m高的高液限土高填方路基试验段,并进行了长期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期间的压缩变形量很大,填筑完成后自然沉降稳定期的固结变形量较小,路面铺筑后的工后沉降量很小,约为高度的2‰;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量与其竖向填筑厚度基本成正比。采用简化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对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高液限土路基的实测沉降量基本一致,说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可用于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计算。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的成果说明其工后沉降不会过大,为其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不同地貌带有着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为探究珊瑚礁地基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发育规律,在西沙永兴岛不同地貌单元开展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螺旋板载荷试验、压实度测试以及回弹模量试验,获取了珊瑚礁不同地貌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回弹模量等工程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填筑的钙质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高于天然形成的礁坪相地基和沙坝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可达320~360 k Pa,变形模量在95~200 MPa之间,且地基的沉降量很小,满足一般低层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在荷载作用下,钙质土地基的沉降是瞬时完成的,载荷试验可采用快速加载法;在地下水位以上地基承载力随着深度增大逐渐增加,但在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减小。钙质土地基压实度在87%以上时回弹模量达到472~730 MPa,且回弹模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珊瑚礁不同地貌带有着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为探究珊瑚礁地基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发育规律,在西沙永兴岛不同地貌单元开展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螺旋板载荷试验、压实度测试以及回弹模量试验,获取了珊瑚礁不同地貌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回弹模量等工程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填筑的钙质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高于天然形成的礁坪相地基和沙坝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可达320~360 k Pa,变形模量在95~200 MPa之间,且地基的沉降量很小,满足一般低层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在荷载作用下,钙质土地基的沉降是瞬时完成的,载荷试验可采用快速加载法;在地下水位以上地基承载力随着深度增大逐渐增加,但在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减小。钙质土地基压实度在87%以上时回弹模量达到472~730 MPa,且回弹模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徐林荣  王宏贵  左珅  刘维正 《岩土力学》2012,33(9):2605-2612
基于沉降控制设计理念,无砟轨道京沪高速铁路地基处理采用筏板+垫层+疏桩的方法,形成复合桩基以实现有效减少工后沉降和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的优化加固方案。为探索该新方法沉降控制机制,选用CFG桩开展了复合桩基现场试验研究,对复合桩基在高速铁路路基填筑、静置、预压卸载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变形、桩和桩间土土压力、筏板顶与底部压力进行了长期观测,分析了路基沉降变形、桩-土应力比和荷载分担比以及筏板的受力随填筑高度和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筏板+垫层+疏桩联合加固地基方案在初期充分发挥了桩间土承载作用,导致桩与桩间土产生差异沉降;随着垫层的调节作用,筏板可集中发挥桩体的承载能力及显著提高桩顶应力集中程度,地基土沉降主要发生在加固区范围内,从而揭示了复合桩基在路基荷载下的承载机制和变形特性。现场试验结果可为指导高速铁路CFG桩复合桩基设计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超软土地基的真空预压加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曹永琅  丛建  吴晓峰 《岩土力学》2003,24(5):771-775
某高速公路采用了真空预压法加固高填方路堤的超软弱土地基。试验表明:与常规堆载预压法相比,采用真空预压法工期节省1/4,路堤实际填高6.2 m的超软弱地基土在预压3个月后,其固结度大于95 %,路基沉降量却减少1/3;地基土强度平均增长1.5倍;路堤填筑期侧向挤出的日均位移量小于0.2 mm/d,路堤地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预估的路基工后沉降均小于20 cm。由此得到的实践经验,可以在其他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叶梓  艾智勇 《岩土力学》2021,(1):135-142
非饱和土是地球表层土体一种常见的存在形式。与经典的饱和土Biot固结理论相比,非饱和土固结理论还亟待发展。基于Fredlund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固结理论,放弃传统理论固结过程中骨架总应力不变的假设,推导出变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全耦合轴对称固结理论的控制方程组。通过Laplace-Hankel变换处理变量t和r,所得的控制方程被处理为常微分方程组;扩展的精细积分法将被进一步运用求解方程组以得到层状非饱和土地基在变换域内的固结解答,而最终的解答将通过Laplace-Hankel逆变换技术求得。将非饱和土地基退化为饱和土地基,与现有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提供3个数值算例,以讨论加载时间T0、孔隙水关于净应力的体积变化系数m1w以及土体分层性对非饱和土固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质路基荷载下地基沉降的修正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基沉降分析中如何获取准确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参数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为了提高土质路基地基沉降计算的精度,提出一种利用压板载荷试验成果求解地基沉降的修正切线模量法。首先,结合考虑路基高宽比b/h影响的地基反力分布和Boussinesq理论,得到了土质路基荷载下的修正附加应力,再根据原状土地基压板载荷试验曲线,建立切线模量与修正附加应力的关系方程,最后,基于分层总和法进行地基的非线性沉降分析。通过两种中等压缩性土地基沉降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切线模量法的计算值接近于实测值,可作为以沉降变形为控制目标的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计算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软基的加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真空预压往往由于竖向排水板堵塞引起排水固结效果差、工期长。对此,笔者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某一站场软土地基弥补上述不足。通过分析对比增压式和常规真空预压处理方式下地基在加固期内的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评价增压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三、四区地表沉降量明显大于常规处理的一区,且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也快于一区;而1.0 m间距的三区产生的预压沉降量较1.2 m间距的四区增加约30%;增压式真空预压利用增压管的增压作用能加速软基排水过程并改良排水板易淤积的不良性能。  相似文献   

12.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load and drainage on the engineering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fill soil in Shanghai, a detailed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hree controlled model tes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one-dimensional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with the load and self-weight was also quot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Three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stages and two consolidation periods of growth in strength wer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applying load was more obvious than improving drainage condition in the first consolidation time. Prolonging consolidation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creasing strength.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e in strength is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period of consolidation and the load and drainage play their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periods. Conclusively, som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aulic fill soil.  相似文献   

13.
软土中盾构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扰动周围地层,进而引起地面沉降,沉降过大时将危及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全面理解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对沉降的准确预测,对于减少施工环境危害十分重要。考虑盾构压重后,引入Mindlin解计算盾构下卧土层中的附加应力,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盾构下卧土层的总固结沉降,由盾构掘进速度及停机时间确定附加应力作用时间后,应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在该作用时间内的固结沉降,应用Peck公式建立了盾构下卧土层沉降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并以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地面沉降的实测验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考虑盾构掘进速度及停机时间的地面沉降计算理论基本合理;盾构掘进速度及停机时间会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产生显著影响;在其他施工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提高盾构掘进速度和减少停机时间有利于减少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4.
围涂工程的海堤直接坐落在软土地基上,致使地基土受到挤淤、排水固结,产生了较大的沉降量。当前计算海堤沉降基本上按照规范规定以分层沉降总和法为主,辅以软土修正系数,对工后沉降要求结合固结计算和类似工程经验等综合分析确定,对不同的设计人员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如何准确判断海积软土在海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往往是堤防建造和围海造地等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研究海积软土的变形特性,在室内试验和实测沉降的基础上,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实际的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的模拟,认为采用粘性土弹塑性模型对堤坝沉降变形进行平面应变情况的模拟,沉降模拟跟实测比较接近,并能很好地模拟工后沉降,能解决由经验判断产生的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5.
压实黄土变形特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填方成为岩土工程领域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前景非常可观。针对延安新区黄土高填方工程做了大量的室内压缩固结试验和增湿变形试验,讨论了压实黄土的变形特性,构造了压实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最佳拟合模型,并且利用试验数据对百米高填方在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的压缩固结变形量及增湿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各种变形量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1)压实黄土在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Gunary模型拟合;(2)压实黄土在低压实度时低压下产生湿陷变形,高压不产生,中等压实度时低压下不产生湿陷性变形,但高压产生;随着压实度的继续增大,低压及高压下均不产生压实黄土的湿陷性变形;(3)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利用试验数据对百米高填方在不同压实度下的工后沉降量进行预测,可指导现场施工并检验施工质量;(4)压实黄土压实度越高,总变形量越小,遇水增湿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比例越大,压缩固结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16.
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在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娟  李彰明  韩江 《岩土力学》2009,30(2):567-571
以广州南沙泰山石化仓储区1期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基本思想和工艺。该工程施工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利用孔隙水压力、土体分层沉降和载荷试验等检测指标对加固效果进行了监测和检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动力即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辅以填土预压和设置竖向塑料排水板的静力方法来加固淤泥质地基,其效果明显,促淤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变形性能显著提高,整体加固效果很好,工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预期值。  相似文献   

17.
在精准温控动三轴试验系统上开展了不同温度及不同升温路径饱和黏土剪切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升温固结方式对饱和软黏土孔压发展、体变、强度以及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4~76 ℃试验研究范围内,环境温度升高导致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有所减少,但温度升高对土体模量增加影响明显,温度T和模量ET关系可用ET = 2.69T 0.3表达;升温变化时正常固结黏土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并随着温度增大而增大,升温热固结后土的剪切强度将明显提高,且排水状态下升温固结对土剪切强度增长小于升温完成后再固结情况;土体从26 ℃分别升高20、40 ℃时,升温引起的超孔压比分别为0.41、0.61,剪切峰值强度分别增加8.23%、22.37%。研究表明:升温幅值增大会使土体热固结程度越大,升温分级越多,热固结也越充分,其对应的体变、强度增长率则越大;同时最终温度及热固结路径对其剪切相转换特征存在影响,升温越高、热固结路径越多其剪胀性越明显,但温度变化范围、固结分级、热固结路径总体上对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部分排水条件下加筋路堤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椭圆帽土质模型分析了部分排水条件下软土地基土工合成物加筋路堤的性状,按照Biot理论模拟了固结行为。在路堤施工期地基土的部分固结和不同初始排水条件下,主要分析加筋体的刚度影响和地基土的强度轮廓面,以及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和在路堤失效情况下土工合成加筋材料的应变特点。分析了加筋体对于地基土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筋体可以提高路堤的破裂高度,可以明显地减小路堤施工期最大侧向变形、竖向变形和地基土隆起,可明显提高施工期路堤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9.
为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工作底图(沉积岩区)提供依据,按照沉积岩建造组合划分原则和大地构造相研究的有关要求,划分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和沉积岩建造组合,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2个相系(Ⅰ级)、3个大相(Ⅱ级)、15个相(Ⅲ级)、27个亚相(Ⅳ级)及40个建造组合(Ⅴ级),并简要介绍了主要沉积岩建造组合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广西平果市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Voronoi图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揭示平果市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上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平果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4825.15 hm2,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居民面积比值约为2.8:1;(2)平果市的农村居民点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