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根据15个中国大陆Ms≥5级双震型地震序列的资料,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活动过程和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从h值(或p值)、密集-平静、震源机制、序列早期活动峰值的有序性等几个方面对第二主震的时间预报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识别双震中第二主震前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双震第一主震发生后,序列地震的P波垂直分量初动一致时,可依据波形来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而初动不一致时有三种情况:1、两组初动中有一组P、S波振幅比仍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而另一组离散,2、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分别为过原点的直线;3、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共同组成过原点的直线,对前两种情况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最后一种情况难以识别。总体达60-70%的可识别率。 相似文献
4.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5.9级和6.5级地震,利用布设在震中附近的6个流动数字地震台所记录的地震波资料,采用波谱分析和Brune理论的方法,得到姚安地震序列震源谱参数和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在108~1014N·m之间,应力降在0.005~10MPa之间,震源半径分布在50~660m之间,并得到地震矩M0和震级ML的关系为:lgM0=8.24+1.4ML。随着地震矩增大应力降增加,拐角频率反而减小;随震级的增大震源半径变大,但震源半径与应力降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琼中台短周期垂直向P波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了1994年12月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震源特征,并对震情趋势作出估计。研究表明,北部湾地震的余震应力降和介质QP值分别为3.65×105Pa和285,在震区附近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在东方小震群区,测定的应力降和介质QP值分别为1.65×105Pa和266,符合小震群震源特征;在琼东北地区,应力降不高,QP值为190;海南岛东南的陵水及其海域应力降也不高,QP值为480。这两个地区均存在着孕育较大地震的介质条件,特别是琼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8年至2015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内蒙古东部地区ML≥2.8地震波形数据,根据Atkinson理论和Moya方法,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反演的方法确定内蒙古东部的品质因子和东部各站点的场地响应。通过联合反演得到所选地震的震源参数,分析地震震级和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应力降、地震矩、拐角频率和零频振幅等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认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应力降模型为增加应力降模型(ISD)。由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符合研究要求的地震事件较少,不能完全确定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生地震与应力降之间的关系,需积累更多资料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四川省区域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资料,从中挑选部分台站和地震资料,在精确扣除了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序列中1070次ML≥3.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应力降和视应力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关.利用ML3.0级地震资料得到的应力降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汶川余震序列地震应力降总体上随时间是一个衰减过程,预示着主震发生后整个余震区应力降呈逐渐衰减的状态.主震发生之后,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水平和应力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5月17日之前ML≥5.0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北川以西,由于地震释放了较多应力,该地区应力降较低,而北川至青川之间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应力降一直处于高值水平.5月17日之后,ML5.0余震活动主体地区则转移到北川至青川之间,在该段发生了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在这之后,整个余震序列应力降随时间变化开始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年3—11月三峡水库地区26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首先采用Atk inson方法得到该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再用Moya方法得到2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此基础上,精确测定得到了该地区1,020个ML≥0.1地震的震源参数,开展了定标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结果为Q(f)=112.0f0.918,具有较小的Q0值和较大的η值。除个别台站外,绝大部分流动台站的场地响应值位于1~10倍之间。2)地震矩M0随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统计关系为LogM0=1.07ML+9.76。应力降与地震大小之间的关系与Nuttli(1983)的板内地震为增加应力降(ISD)模型的结果比较吻合,统计关系为LogΔσ=0.66ML-3.08。3)三峡水库地区地震辐射能量和地震视应力均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后者意味着大地震是比小地震具更高效率的地震能量辐射体。4)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水库地震的应力降值比前者明显偏低,约小10倍。这可能是由于水库蓄水造成地下介质孔隙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在一个比较低的构造应力情况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9.
应用福建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古田水口水库ML4.8级地震序列的资料,在扣除地震记录数据中传播路径效应、台站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后,采用Atkinson单地震、多台记录平均的反演方法计算震源参数,共计算了序列中的38个ML≥2.5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统计关系式为logM0=1.08ML+9.63;建立了用ML震级估算矩震级MW的公式MW=0.72ML+0.387;其它的参数间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很难给出定量的关系。对地震序列应力降随时间发展的变化分析认为,在前震期水口水库区域存在应力加速积累的过程,有出现高应力降异常值的发生,临近主震时,应力降有所回调;最大余震后,应力降呈逐步衰减,未出现高异常值。 相似文献
10.
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使用沧澜—耿马地震主震后在震区建立的数字地震仪记录,用波谱法测算澜沧—耿马余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就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对该双主震型两主震区的地下介质不同状态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盈江5.9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8年8月21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MS5.9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了196个ML≥2.5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在1012~1016N.m间,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也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有一定的线性趋势相关性;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Qian Xiaodong 《中国地震研究》2007,21(1):43-54
Based on the data recorded by the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of Yunnan and using new methods, the short-term variations of the ambient stress field of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re monitored in real time. With the in-depth analyse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ambient stress field prior to the 2004, Shuangbai M_S5.0 earthquake, concrete procedures for predicti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earthquak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Zhang Yongjiu 《中国地震研究》2006,20(4):396-405
INTRODUCTIONAn earthquake ofML5·0 occurredin Barkamcounty,Aba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onJan.1 ,2005 ,and wa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of the Songganfault ,an area betweenthe Songgangfault ,Yukefault , Darlag fault and Madoi-Gad毢fault . TheML5·0 earthquake is the biggest one in AbaPrefecture since theM6·6 Xiaojinearthquake of 1989 and alsothe biggest oneinthe area betweentheSonggangfault ,Yuke fault ,Darlagfault and Madoi-Gad毢fault since Nov.8 ,1970·Since the commencem… 相似文献
14.
利用290个ML ≥ 2.5的景谷6.6级地震序列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M0数值范围为1012~1016 N·m;拐角频率fc为3~16 Hz;视应力数值范围为0~15 MPa,平均值是2.14 MPa,中位数为1.39 MPa。同时,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景谷地震序列余震空间分布可分为北段、中段与南段,其视应力高低分布依次为:南段 > 中段 > 北段;表明主震发生后,震源区南段区域的应力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后续5.8级\,5.9级强余震均发生在南段的根本原因。在视应力时间变化特征方面,5.8级、5.9级强余震的发生前,震中所在的南段视应力数值存在"逐渐变大-维持稳定"的特点。而后续未发生强余震的北段和中段,其视应力时间变化为早期快速调整,后续逐渐变化到各自区域的视应力均值水平;这类变化表明对于震源区南段,在强余震发生前的短时间内,南段区域首先出现局部应力不断挤压增强,并随后维持相对高值应力水平的"闭锁"状态,直到强余震的发生。因而,震后震源区余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对强余震可能产生地点判定有指示作用,其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序列中较强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余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对序列后续地震活动的判定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为强余震的时空判定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S波段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计算雅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在对不同时段的震源参数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①给出了适合于雅江地震序列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与里氏震级ML的关系;②拐角频率从5.0级地震前的1.4左右下降到5.0级地震后的1.3左右,6.0级地震之后又下降到1.2左右;③前震和余震的一些震源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预测未来强震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使用辽宁地区中小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计算了2012年2月~2016年12月盖州青石岭震群M_L≥2.5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震群的视应力为0~12bar,视应力随时间整体表现为突升突降中逐渐衰减的变化形态;应力降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这与Nuttli的板内地震增加应力降(ISD)模型较吻合;通过对比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序列中M_L≥3.5地震的震源参数定标率发现,同震级的青石岭地震其应力降要小10倍左右,综合震源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等因素认为,流体可能在青石岭震群的孕育和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云南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采用新的方法,实现了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应力场变化的短临实时跟踪监视;通过对2004年双柏5.0级地震前环境应力参数时空演化的深入分析,给出了预测该次地震三要素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永胜6.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应力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Haskell提出的一个统计不均匀随机震源ω -立方模型 ,导出了用震源参数估算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量度 ,从而建立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 (r·v)直接与震源参数的依赖关系 ,即 ,以地震矩、应力降作为标度律参数 ,预测的地面峰值速度按照M01 2 Δσ1 2 标度。对永胜地震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的峰值速度参数资料的分析表明 ,这样的标度关系更适合对小地震的震源参数估算的统计研究。假定Q因子随频率线性变化的指数衰减项作为地震波传播距离的非弹性衰减 ,导出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直接估算地震应力降Δσ的关系 :lg (r·v e-qr) =- 6 0 +0 5lgM0 +0 5lgΔσ ,测定了 2 0 0 1年永胜M6 0级地震近场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的 1 0 0多次余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结果给出 ,震级在 0 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