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引言在我国,对于远震的研究,多数采用基式(SK)仪的面波震级,並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震级起算函数。但是,对于64型仪器却没有相应的震级起算函数,而借用古登堡—里克特的体波震级的起算函数,因此有必要对该仪器的震级起算函数进行研究。河西堡台采用的仪器为64型地震仪。此仪器比较稳定,以1982—1983年为例,其N—S  相似文献   

2.
BCJY—Ⅱ型地震仪,是为适应深地震测深需要而研制的三分向模拟磁带地震仪。经辽宁省地震大队1984—1986年实验观测和野外使用结果表明:该仪器主要性能(三分向、自动操作、时间服务、)达到或优于国内同类仪器的水平。是目前地壳深部探测较理想的仪器。  相似文献   

3.
对特效时号--光源灯控仪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石英丝倾斜仪原配新式时号—光源灯控制器在工作中的缺陷 ,提出了对特效时号—光源灯控仪的技术改进方案。改进后的仪器具有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能力强 ,有自动恢复和自律自保等功能 ,实验表明改进后的仪器当全部使用甲电池时 ,综合效率比原仪器提高了 2 0倍  相似文献   

4.
CTM——DI磁力仪(简称DI仪)是第一次大规模在地磁台站推广使用,该仪器可一机多用,既可以作为地磁绝对观测仪器进行绝对观测,又可以检测各种材料的磁性,为建设合格的地磁观测环境把好建材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对日本产Mcseis—150型地震仪器的技术改进。实践证明,改进后的Mcseis—150型地震仪器系列可满足一般场地的浅层地震勘探与其它工程物探方法的观测需要,并获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斌 《四川地震》2005,(1):29-33
对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的配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数字化地磁绝对观测仪器(DI磁通门经纬仪)和模拟观测仪器(GSI)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精度作了对比分析。认为CTM—DI磁通门经纬仪与GSI一等磁力仪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字化仪器优于模拟仪器,并对DI仪的工作状况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型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的情况;还较详细地介绍了该仪器系统的各种装置的规格和性能,并指出这些仪器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野外接收—野外基地监视回放—实验室回放处理的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8.
改进DD-1型地震仪标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2年9月17日正值我台DD—1地震仪标定期间,国家局地震所九室的夏恩山同志为了修改规范,提高地震观测质量,来我台主持DD—1的标定工作.标定过程中,使用了国家局分析预报中心最新研制的DZB—1型自动标定仪,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为探讨进一步完善地震仪的标定工作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一、DZB—1型自动标定仪DZB—1型自动标定仪是国家局82年上半年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的新仪器.该仪器的用途是对地震仪放大器—记录笔系统的幅频特性作分段标定和对地震仪系统进行脉冲标定.该仪器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9.
美国生产的SMA—1强震仪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因使用多年,故障率逐年递增。从仪器的工作原理入手,简略介绍了常见故障的维修和仪器的改进方法。改进的仪器,经三年多的考验,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0.
震级的标度     
1935年Richthter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仪器标度地震强度的方法。那时期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普遍设置了一种Wood-Anderson地震仪(以下简称“W—A仪”),Richter为了对该区的地震进行分类,使用了1932年1月的一个震群的仪器记录资料,作出logB—Δ(B为仪器记录振幅,Δ为震中距)曲线后,发现通过各个地震连成的曲线,基本上是平  相似文献   

11.
青岛胶州RYC-3型钻空应变应力仪应震效能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仪器震前异常和应震反映进行分析,探讨仪器前兆控制范围、应震时空特征及其典型震例的震前异常特征。本资料选取1994—2003年ML4级以上地震(5级以上地震距胶州400km以内、4—4.9级地震距胶州300km以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研制的DUF—I型电磁波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兰州地区历次重力固体潮测量的概况,给出了不同仪器历次测量所得的重力潮汐参数。对比分析了Geo—765重力仪和改型后的GS11—150重力仪观测资料月调和分析主波潮汐因子的重复精度,评价了改型后的GS11—150重力仪今后对兰州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文中还给出了该仪器改型前在天水观测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几米到50公里距离的质子磁力仪差值测量的线性回归表明,时均值的标准偏差随测点间距的变化为δ=a+bd,其中a=0.07±0.02nT(1nT=1伽傌,译注),b=0.01±0.003nT/km,d为测点间距,单位为公里。当点距为几米且地震平静区与活动区测点噪声低时,时均值的标准偏差,对于0.25nT灵敏度的仪器为0.09—0.15nT。对于0.125nT灵敏度的仪器为0.07—0.08nT。这两种仪器的最小计数噪声分别小于0.07nT与0.03nT,而不确定的仪器噪声为0.04nT。在-6℃—21℃范围内,仪器的温度灵敏度不超过0.001nT/℃。对于在圣安德烈斯断层上10—15公里的点距,时均值δ的估计值在0.15~0.3nT之内,其数值依赖于局部磁性特征。频谱密度估计表明,差值场噪声功率随频率上升而下降,约为3分贝/倍频程。主要频谱峰值出现于日谐波和潮汐M_2频率之上。地磁差值场噪声限制了在低于2周/小时频率的测量能力,即仪器精度开始限制测定能力。如果预测滤波技术可以降低噪声谱的话,则可应用高灵敏的仪器。  相似文献   

15.
王维恩 《四川地震》1989,(4):106-108
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以下简称 RZB—1应变仪)是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所1983年研制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地震前兆仪器。该仪器于1985年4月14日在位于龙门山构造带、鲜水河构造带和安宁河构造带复合部位靠北地段的姑咱地震台试测。钻孔位于姑咱台形  相似文献   

16.
CP—2、CP—3型磁偏角仪是四川省地震局仪器厂于1977年、1978年生产并推广使用的简易磁偏角仪。该类型仪器的主要特点是:在一般的简易磁偏角仪中,增设了一个辅助磁棒,用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如图1)。其原理是:安装辅助磁棒时,使其  相似文献   

17.
仪器正确定向是保证仪器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仪器需要定期重新定向。本文应用全国44个地磁台站2008—2012年观测数据,研究了各台站D分量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仪器定向位置和被测磁场位置产生较大偏离时,必须重新定向。同时首次提出影响定向精度的零场漂移S?0,并根据理论计算在红山地磁台实地开展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零场漂移S0数值达到50.3 nT,超出D分量定向输出范围(磁静日时日变缓慢时间段为-50nT—+50nT)。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兰州地磁台是国家基本台和国际资料交换台站之一。该台现有绝对观测仪器8台,相对观测仪器2套,通常用Askania(570422)仪测量磁偏角(D),用Askania(THM.570707)仪测水平强度(H),用CHD—6型核旋仪测量垂直分量(Z);相对观测仪器为57型,备用仪器  相似文献   

19.
构造地震与塌陷地震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怀存  王保平 《地震学报》1990,12(4):448-455
本工作利用鲁中南台网的记录资料。台站分布在北纬34.5°—37°,东经115°—119°5。该台网所使用的仪器均为64型、65型和DD-1型短周期地震仪。仪器放大倍数在3万—16万倍,仅有个别台站的仪器放大倍数较低(4千倍)。该台网有20个台站组成,平均台距约55km。在资料选取方面,考虑到尽可能减小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介质影响。本文选用了7个构造地震(表1中1—7号)和4个塌陷地震(8—11号),其震级在ML=2.6—3.4之间,震中位置大部分分布在北纬34.5°—35°,东经117°—117°40′范围内。仅有一个地震的震中位置较分散(表1中的编号3)。震中位置采用和达、高桥、石川  相似文献   

20.
围绕气—地间耦合所产生的短临动力对大地形变的影响问题,简要分析了气—地间耦合所产生的短临动力,根据秦安基准地震台前兆仪器2次受气压畸变影响的反应情况,分析了气压短时间内畸变对大地形变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地震前兆仪器对于短临应力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