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明慧  张文春  刘刚 《地下水》2022,(5):197-200
疏勒河流域属于内流河流域的一部分,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流域降水分布规律较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受北部冷空气气旋和局部天气影响。为掌握疏勒河干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基于疏勒河干流雨量站1956-2015年近60 a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该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建立模比数差积曲线,还原各雨量站年降水量的丰枯变化情况,分析降水年内、年际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疏勒河干流流域站点年内时空分布规律为前山区降水量大,绿洲盆地区降水量比较小,降水量一般集中在5-9月,7月份多年雨量最大;从降水量的年际分布规律分析看,山前各代表站年际降水过程线基本一致。疏勒河流域干流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流域前山区降水量增加显著减少,其中疏勒河中段(昌马河上游)及党河流域不显著减少;绿洲盆地区不显著增加,北山区(山地丘陵)趋势项增强显著,趋势变化程度减缓。研究结果为该区域水资源动态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洛河源头区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80年代北洛河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开始衰减,90年代水沙减少较大.本文以分析水沙变化事实规律为主线,重点分析了吴旗、志丹水文站以上源头区水、沙长系列演变趋势及年内分配(汛期、非汛期)的变化事实,剖析并提出了不同下垫面、不同降水条件下水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前后,典型场次(同量级面降水量水沙过程)雨洪、水沙变化对比分析,泥沙中值粒径、平均粒径及粗沙、细沙组成结构的变化分析成果.探讨并定量估算了降水量变化和各项人类活动对径流和输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滨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径流过程和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关系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气候变化下华南湿润区典型小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利用珠江流域北江一级支流滨江流域内及其邻近共10个站点近47年日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Mann-Whitney-Pettitt(MWP)检定方法,对年、汛期/非汛期、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北少南多分布,主要与区域气流走向及流域地形有关;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其中流域南部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主要是汛期(4~9月)降水量减少,非汛期(10~翌年3月)降水量变化不大;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流域南部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在1983年发生了显著性变异;流域北部年最大日降水量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分别在1987年和1985年左右发生显著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气候平均降水的精细化分布及总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黑河流域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和DEM资料,分析了气候平均年和月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黑河流域气候平均降水量与测站的海拔、纬度、坡度显著相关,据此建立了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模型;拟合分析表明,年降水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94,二者在大部分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拟合值稍大;逐月降水量拟合相对误差在上游和中游都很小.基于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模型,利用高分辨率DEM资料,扩展得到了黑河流域上中游100m×100m精细化分布的气候平均年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结果表明,精细化分布的降水量场能够表现出更多与地形和地势有关的细节,这是只利用气象测站资料的分析结果所不能反映的.在黑河流域气候平均降水量空间精细化分布基础上,按照黑河流域上中游面积5.08×104 km2计算,其气候平均年降水总量约为150.6×108 m3,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  相似文献   

5.
TRMM多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的验证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黑河流域9个气象台站降水数据, 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上分析了2008-2011年TRMM多卫星降水数据(TMPA 3B43)在黑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用TMPA估测的年降水量在黑河流域平均高估27.3%, 对上游降水量大的山区估测相对好于降水稀少的黑河下游地区; TMPA与气象站降水量的拟合优度夏季(R2=0.851)高于冬季(R2=0.332); TMPA可以较好反映各测站降水量年变化、 月变化趋势, 用TMPA估测的黑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为30 mm·(10 a)-1. 黑河流域年降水量体现出随海拔高度的递增规律(11.1 mm·(100 m)-1)、 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的分布以及最大降水高度带出现在上游偏东地区(海拔2 800~4 900 m).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降水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佳  宋令勇  何兴军 《地下水》2012,34(6):128-131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方法对降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利用降水集度法表示降水的年内分异情况;并通过求各降水量场时间系数的变化趋势系数探讨降水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省降水呈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有4种雨型,大部分地区降水呈季节性变化,降水量整体缓慢下降,季节上变化为春、秋下降,夏、冬上升。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3)
柯克亚尔河流域地处中纬度欧亚大路腹地,远离海洋并受北部、西部天山屏障的阻隔,流域区域内气候差异明显。为全面研究流域的水文气象特征,选用部分邻近流域的水文站和气象站作为参证站,通过对柯克亚尔河流域降水、蒸发等典型气象特征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区域降水的季节分布、降水量年际变化和流域河流水面蒸发的基本规律,结果可知:流域内形成降水水平分布不均,总趋势为水汽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减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0. 2 mm;变差系数Cv为0. 36,降水量年际变化不是很大,山区大于平原,垂直分布十分明显,而降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流域河流水面蒸发规律年内变化不均,7月水面蒸发量最大月,约占年水面蒸发量的16. 7%,1月蒸发量最小,约占年水面蒸发量的0. 94%,水面蒸发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水面蒸发量的82. 5%。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流域洪水发生规律,确保城市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资源,发展社会经济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中游区水沙时空分布及衰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小红  胡荣轩 《水文》1997,(1):19-23
对黄河中游区水沙序列进行了分阶段季节统计分析,对比研究了20多个流域的雨~水-沙关系,计算了各阶段水沙衰减量以及由于雨水衰减影响和水土保持工作影响的减沙量所占比重,对比分析了不同流域水沙变化状况,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站年输沙量大幅度衰减,主要是水土保持(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晨璐 《水文》2021,41(2):101-108
应用祖厉河流域1956~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统计法、差积曲线法、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流域水沙时空分布规律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祖厉河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深从上游向下游减小;支流关川河巉口以上年输沙模数相对较小,中游会宁-郭城驿最大。4个代表站历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降水量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5~9月,径流量和输沙量主要集中在6~9月;水沙变化的突变年份为1999年,基准期1956~1999到措施期2000~2016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减少了39.6%、72.9%。流域降水量年均减少0.53~1.23mm,气温年均升高0.029~0.042℃/a,植被覆盖度年均增加0.85%/a,降水减少、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增加和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是流域水沙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朱颖洁 《水文》2017,37(5):84-91
分析了西江大湟江口-梧州段水沙组成,并采用不均匀系数分析其年内变化;通过相关分析研究降水与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关系;利用双累积曲线分析人类活动对水沙的影响;利用Morlet小波对梧州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进行突变分析;采用水文分析法量化降水与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长洲水利枢纽正式运行导致地区水沙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年内分配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气候因素的变化只是西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受降水变化影响的情况下,西江年输沙量的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