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从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部门获悉,自2001年以来,湖北及重庆库区已累计工程治理崩塌滑坡465处,工程防护库岸216公里,避让搬迁居民4.58万人,库区地灾监测预警网基本建成。国家三峡地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至2009年底,历时9年的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基本完成,期间库区共规划工程治理崩塌滑坡570处,实际完成465处;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08,(1):20-2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灾防治工作的规划。《规划》要求,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区地灾调查,开展平原区地灾调查,掌握我国地灾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在地灾重点防治区的县(市)建立相对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专业监测网;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推进到市、县;分散的受地灾严重威胁的居民逐步得到搬迁;人口密集区、大中城市、风景名胜区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灾隐患点逐步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3.
连续6年全县无一人因地质灾害而伤亡——临桂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成果令人振奋。2006年以来,该县多渠道筹措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县22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实施搬迁避让7处,使361家农户、2770人解除了地灾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土资源部在成都召开的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会议部署精神,为做好震区的地灾防治工作,水环地调中心迅速成立青海玉树、四川康定、云南昭通灾区群测群防监测设备安装培训工作组,经过前期踏勘选点,目前已完成多处滑坡点和泥石流点的监测仪器安装工作。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减灾战略关键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已成为目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战场。论文主要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减灾战略实施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先概要介绍了库区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量大面广、日趋严重的现状;然后从库区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愈演愈烈的状况、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不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有限等方面对目前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后重点从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形成历程与实施、地质灾害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多体系管理体制的理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与成果转化及库区地质灾害全面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治理地质灾害采用的整治与利用相结合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实施库区地质灾害防、减灾战略的一些关键问题。结论认为,呈日趋严重之势的库区地质灾害,难以在水库最终建成蓄水之前实施全面治理,防、减灾战略的关键是要尽快实施库区地质灾害总体防治规划,并且在总体防治规划的指导下,在科学的地质灾害管理制度及顺畅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库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全面实施监测预警。同时实施重点整治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治灾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03-106
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濆江河小流域为例,论述了濆江河小流域的规划实施以及以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小流域为整治单元,探索连片综治、长治久安、利民生、促发展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建立区域性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增加应急避险场所以及实施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让搬迁工程等,提升了防灾预警能力、避险能力及区域重大地质灾害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了地质环境的安全度。为雅安市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减灾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濆江河小流域为例,论述了濆江河小流域的规划实施以及以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小流域为整治单元,探索连片综治、长治久安、利民生、促发展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建立区域性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增加应急避险场所以及实施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让搬迁工程等,提升了防灾预警能力、避险能力及区域重大地质灾害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了地质环境的安全度。为雅安市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减灾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地矿局环境二院承担的“新安县北”镇马行沟村滑坡群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应急勘查治理项目”勘查设计及地灾评估工作近日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开工,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推进,新城镇居民点的建立,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变得十分紧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于2002年拉开帷幕,此次为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集中进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灾防治工程的特点、抗滑桩施工质量控制经验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至今,国务院已先后安排100多亿元专用资金,开展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监测预警。全部完成了受156m蓄水影响的县级以上城市、乡镇所在地的不稳定库岸防护工程,切实保证了涉水城镇的库岸稳定。通过对243处崩塌滑坡实施治理工程,使受威胁的港口、码头和道路得到了保护,使位于长江库岸受175m蓄水淹没影响的崩塌滑坡隐患完全消除,保护了长江航运的安全。通过实施搬迁避让和监测预警工程,已成功预警滑坡险情236处。群测群防监测系统已成功预警了千将坪等72处滑坡,使15213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一是从地质材料特性、赋存条件及影响因素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二是从地质沉积历史、地貌演化及微地貌改造等方面认识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三是通过遥感技术与轻型无人机低空航摄精细化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实现了承灾体自动化提取;四是形成了基于斜坡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完成了三峡库区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其成果为支撑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和引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滕艳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12,7(3):52-52
8月22日,为期3天的北京市地灾防治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研修班旨在探讨地灾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方案,提高北京地区各地质部门在地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治理等方面水平;增强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促进首都安全和世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日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8月底,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可以满足三峡工程175米蓄水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 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一是从地质材料特...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治避地灾,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难题。贵港市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已成功避让多起地灾,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其科学成果获得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奖;其经验值得在地灾防治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市州动态     
《湖南地质》2008,(3):83-84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培训)会议;常宁找准地灾防治“突破口”;资兴市国土资源局捐教支援四川灾区;会同县“世界地球日”活动有声有色;娄底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联系人制度——项目实施效果与联系人工作考核挂钩;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是在政府领导下由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警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综合性防灾减灾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从2003年开始建设运行并通过技术、管理等不断创新完善。运行以来,及时预警预报灾险情700多起,紧急转移搬迁6万余人,连续15年无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等事件,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成功的必然性,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善科学的监测体系和明确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秭归县头道河Ⅲ号滑坡治理工程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项目.通过抗滑支挡、地表排水和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在该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该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特征,抗滑桩和排水沟的施工工艺以及控制要点等,重点论述了如何准确的判识滑坡带以及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为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望谟县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主要受地质条件和气象因素控制.在该县“6.6”特大洪水灾后隐患点排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环境,从时间、空间和灾种3个方面分析该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本文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简述了册亨县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论述了册亨县地质灾害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针对特征和成因,提出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