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基于案例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全敏  丁保艳  吴定洪  赵涛 《岩土力学》2008,29(5):1351-1354
边坡治理是边坡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其治理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边坡治理的成功与否。边坡的治理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知识的获取一直是边坡治理决策的瓶颈问题。长期以来,边坡治理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中蕴涵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急需挖掘与开发,并应用于边坡治理决策中,进而指导边坡治理工程实践。为此,针对边坡治理决策中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系统,用以对边坡治理方案选择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该研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锋 《地下水》2022,(3):82-84+240
为量化超采治理效果,发现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评价,来提高投入资金效益和治理实际效益,为治理工作长期有效的推进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单县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进行研究,根据过程化评价模式的特点,构建适用于单县超采区地下水治理效果的主题评价指标体系,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提供在线评价以及决策服务,完成对地下水资源和治理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余霜  李光 《中国岩溶》2014,33(3):338-346
喀斯特地区农户的石漠化治理行为对保障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生态安全极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政策的落实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发,本文选取了贵州省3个典型的石漠化县,晴隆县、关岭县、 黔西县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对437位农户开展治理行为调查。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ISM分析方法研究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实现对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剖析。分析结果显示:距最近乡集镇距离、是否自愿选择技术、接触信息次数、交流信息次数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石漠化面积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农业收入、是否有科研治理项目、专家走访次数是深层根源因素。因此,农户农业收入低、资金投入匮乏和石漠化治理相关技术缺乏是导致农户石漠化治理积极性不够的根本原因。建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推动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降低石漠化治理的成本;完善石漠化治理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户石漠化治理技能。   相似文献   

4.
具有风景区泥石流治理特色的土木工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区泥石流治理不同于其他泥石流的治理。在总结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泥石流治理土木设计的基础上,提出4种具有风景区泥石流治理特色的土木工程措施。即漂木拦挡、泥沙拦淤、生态保护及景点保护。详细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减灾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泥石流治理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各技术的设计要点,并给出可供参考的成功应用实例。这些成功技术在九寨沟泥石流治理中取得了成功,可为其他风景区泥石流治理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外部性、产权及其治理机制,指出至少有天灾、历史遗留欠账、治理主体难以明确的共三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是需要国家财政负担。本文提出,针对这三个类型的地质灾害治理,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土地、矿产和地质资源创建产权,并与地质灾害治理捆绑出让,获得地质灾害的长效治理,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文家沟频繁暴发泥石流,给当地居民带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并造成了人员伤亡。为了防范泥石流带来的危害,文家沟治理工程采用了"上游水砂分离、中游固底护坡、下游拦挡停淤"的总体思路并完成治理。在治理工程经历了5个雨季的考验之后,本文基于生存分析模型以及Bootstrap方法和ELM,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生存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治理前生存概率降低至0%时,治理后仍为55.6%;治理后暴发泥石流的最大小时降雨量为治理前的2.571倍,降雨总量为治理前的1.232倍,降雨历时为治理前的5.435倍;模型结果体现了治理工程泥石流防范的重要作用。Bootstrap方法以及ELM模型结果表明,在假设没有治理工程情况下,2011~2015年的10次降雨事件暴发泥石流概率为100%,远高于真实情况的30%;且预测的泥石流冲出量远远大于真实的冲出量;模型结果体现了治理工程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春光 《地下水》2018,(5):236-237,239
河道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民众对其关注度高,政府部门也将河道治理列为首要任务,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工作极为重要。针对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河流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防洪标准过低、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强、河流生态建设不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性不够等许多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加强河道污水和行洪排涝治理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结合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为防洪、防灾以及城镇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采空区治理效果检测方法,但尚没有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法,在公路采空区治理监测检测中无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可遵循。根据国内典型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设计与监测检测试验研究,系统确立采空区治理效果检测体系与质量指标,明确采空区治理检测的原则、方法与综合检测优化程序;并研究讨论采空区治理效果检测数值模拟定量计算,为进一步研究采空区治理效果监测检测技术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22-127
桃关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作为典型的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具有大部分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的共同特点。本文以桃关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其施工经验的总结分析,为其他类似的地灾应急治理工程提供经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罗晓娟  余勇利 《江苏地质》2015,39(1):153-157
目前,废弃露天矿山的治理不仅需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需要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滚石灾害是高陡边坡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滚石的弹跳高度和落点分布范围,同时合理运用台阶植被绿化等生态治理措施。以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荆溪山废弃矿山高陡边坡为例,通过对落石运动轨迹模拟分析,提出综合生态治理方案,为相关边坡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庆强  苗伟 《山东地质》2011,(4):35-36,39
采煤塌陷地治理是一项历时长远,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各级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治理举措,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才能有效加快治理步伐,造福塌陷区群众。结合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实际情况,对当前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润宁  梁海东 《地下水》2011,(6):157+159-157,159
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如何开展河道水土保持工作,关乎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搞好河道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分析了目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河道治理的特点,将水土保持思想贯穿与河道治理,提出了生态治理河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具有特殊性的地质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导致治理工程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并造成危害。因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至关重要,并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风险源的消减和对风险事件的控制,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需重视的若干问题和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的目的是通过勘探设施及环境影响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实现退役设施如:坑口、废石堆、浅井、剥土等遗留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并进行定期维护,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大众的健康及安全。本文根据退役治理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对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的源项调查以及治理问题分析,提出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建议,为铀矿地质勘探遗留设施对环境影响和退役治理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可有效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为今后类似治理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因此,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还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在借鉴其他领域后评价成功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本文对初步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杜双燕  杨斌 《中国岩溶》2021,40(4):718-727
贵州石漠化治理中产生的县域冲突主要表现为:一是原本需要进行一体化治理的区域被不同行政归属的县域分割,导致无法进行协调治理;二是同一水系的不同县域由于利益分配格局导致的石漠化治理冲突;三是在分属不同政区的县域边界地带形成“边缘治理区”,石漠化治理未得到重视或者被忽略。探究其产生原因为:一是自然地理空间分割造成的区域碎片化;二是“犬牙交错、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分原则形成的土地碎片化;三是行政区分割导致的治理差异化,包括治理重视度的差异,治理理念的差异,行政能力的差异,资源、要素的投入差异,行政考核制度的刚性制约等。基于此,建议更多从人文地理视角的区域合作、上级协调、利益共享等方面去着手解决,包括行政区治理向经济区治理的转变,单县治理向多县合作治理的转变,单县考核验收向片区考核验收的转变,适时合理推进县域边界优化调整,特别是遍布飞地和插花地的碎片化区域。   相似文献   

17.
黄文川 《浙江地质》2008,(11):40-4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2006年开始,在上级国土、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苍南县启动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至今共开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6个。本文结合苍南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实际,就当前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建议提出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李晓红 《地下水》2022,(5):292-293
以渭河陕西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思路、治理成效、治理效益进行总结评价,归纳治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治理对策建议。分析认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基本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综合治理中仍然存在洪涝灾害严峻、渭河水质污染现象频发、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及水土流失制约流域生态系统稳定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治理洪涝灾害、改善水质、加强科学监督管理和建立统筹治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巩固渭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及促进沿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已变形的碎裂结构临时边坡如不及时治理,极可能出现边坡失稳,而碎裂结构边坡对支护措施适应性差,并且临时边坡抢险治理工程中更要权衡经济因素,所以此类边坡治理难度较大。以大渡河某已变形碎裂结构临时边坡为例,根据碎裂结构临时边坡的特点对边坡治理结构进行了选型,分析了边坡施工顺序对边坡抢险治理工程的影响。采用第一时间进行坡体位移监测,并通过监孔施工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治理方案,使用挂网喷混、锚索配合横梁、钢筋桩和排水工程对碎裂结构临时边坡进行了抢险治理。通过数值模拟和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治理方案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20.
破损山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缺少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该文通过对济南已完成的58座破损山体治理方案的研究,总结出如何选取破损山体最合理的治理方法,为类似地区破损山体治理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