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湿地宣教和解说系统功能的建设,让大众了解湿地知识、感知湿地氛围、重视生态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就大山包保护区基本情况、湿地宣教和解说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湿地生态保护和科普宣教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现有问题出发,论述了解说在自然资源管理和游客管理之间所起的关键性桥梁作用,指出了重构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必要性.在实地调研了中、美、澳等多个自然遗产类旅游目的地后,以较多的实例比照了中外解说系统建设上的差异,从解说信息、解说项目、解说媒介、解说渠道、解说手段和解说技术等方面探索了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重构路径,着重阐述了解说系统在发挥自然遗产地教育和启智功能方面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探讨--以重庆缙云山为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章提出了旅游风景区解说系统的概念,并对旅游活动的解说特征、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风景区解说系统应包括交通导引解说系统、接待基础设施解说系统、景区解说系统、游客中心。最后,对重庆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缙云山的景区特征与资源赋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缙云山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山岳型风景区解说标牌系统管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解说标牌系统是景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不仅服务于游客,还起到管理景区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山地旅游解说标牌系统的建设问题突出,影响了景区的形象与持续发展。针对山岳型风景区旅游解说的要求,探讨解说标牌系统管理的要素:搜集相关的基础数据、确定解说标牌的设置地段、确定解说标牌的内容及选择标牌的展示方式,并提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解说、树立科学的解说观、实现旅游解说标牌系统的规范化与特色化、加强游客安全管理解说标牌等,以提高山岳型风景区旅游解说标牌系统建设的科学性、知识性、可视性和景区化。 相似文献
6.
张宣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21(2):48-50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旅游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差异.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增加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方能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旅游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差异。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增加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方能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8.
了解不同类型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对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大学生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解说媒体的需求与偏好,经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出游特征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解说员、网络和电子解说媒体有较高的需求;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出游特征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解说标识、游客对湿地公园解说内容与解说方式的需求,分析了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解说队伍建设、增加体验式解说活动、统一解说标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10.
解说是生态旅游实现其环境教育责任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其研究和行业发展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解说方程式中资源、受众和媒介3个关键要素入手,依据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学原理、地理环境决定论等理论,梳理中西方解说系统差异的根源所在。结果发现:西方受“人地分立”价值取向的影响,保持着生态旅游的“纯自然性”,西方的海洋外向型思维延续了注重空间拓展、关注自然客体奥秘的传统,媒介设计鼓励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强调长期公益性;中国人受“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的影响,接受生态旅游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大陆内向型思维形成了求稳好静的性格,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较弱,媒介的物造形式胜过内容要求,短期功利性突出。最后,本文提出中国生态旅游解说本土化路径,包括确定可行的解说目标、挖掘双重价值的资源、定位受众特征与类型、标准化规范引导媒介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解说牌示文本创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采用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博物馆解说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代表性地选取中美两国有关动物解说牌的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解说效果,找出差距,同时创作一个动物解说牌的案例。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出解说文本创作四原则——文字内容简要,使用易懂词汇,运用"提尔顿定律"和选择搭配文字的图片;指出我国解说牌文本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我国解说牌文本创作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博物馆或其它旅游点解说牌的文本创作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然地理学》2013,34(6):499-512
Over the past 30 years, conservationists have sought way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overage provided by protected areas and to guide future site selection. One scheme among these addresses the degree to which areas protected fo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cological regions of a specified area. This has already been attempted at the scale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the recent publication of the World Database of Protected Area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ness at the global scale is finally feasible. We use GIS technology to overlay a map of ecological regions with a map of protected areas in order to identify biomes and geographic realms that are "under-represented" and "well represented" by protected areas. The results confirm an overemphasis on marginal land and dramatic landscapes, and the relative neglect of biomes with strong, alternative economic uses. Smaller biomes are typically better protected, as are those that have been targeted by conservation campaigns. Industrialized lifestyles and population pressure also appear to act as stimuli to protection. Our discussion suggests that analyses of patterns of representation are critical, but "over-representing" certain ecosystems—particularly those that contain high levels of biodiversity or are most threatened—should not be discounted as a conserv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大堡礁独特的生态系统,澳大利亚制定多部法案,启动"大堡礁滨海湿地保护项目"。健全的多功能分区保护制度、可操作性较强的环境管理费征收制度和独具特色的船舶管理措施,已成为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中的亮点。2012年6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这是进一步加强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Merrill Baker-Médard 《社会与自然资源》2017,30(6):723-737
Drawing on ethnographic case studies from Madagascar,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multiple marine conservation projects have institutionalized inequitable access to marine recourses along gendered lines. Despite discursive and institutional shifts toward more “collaborative” and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programing, there is a deficiency of women’s nominal as well as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focus on proximate drivers of marine resource use, or a politics of picking the “low-hanging fruit,” over ultimate drivers such as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places disproportionate emphasis on marine spatial enclosures and restricting specific, and gendered, harvest methods. To address gender bias concerning access to and control over natural resources, we must go beyond the rhetoric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to address gendered inequalities in conserv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whose interests are served by conservation projects.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研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近几年发展迅速,不论是重修还是新增,博物馆在硬件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根据本研究调研,发现博物馆软件方面并没有跟上发展。环境解说规划是博物馆提高解说服务最基础的工作,但是我国的博物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解说规划文本。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环境解说规划研究现状,以及中国博物馆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环境解说规划案例研究,以期为其他博物馆环境解说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are among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methods of marine management. MPAs are not, however, always placed such that they can maximize impact on 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s. Current MPA guidelines fall short in focusing primarily on biophysical criteria, overlooking interrelated socioeconomic factors. We identified 32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hether MPA placement has an impact on biodiversity and/or livelihoods and weighted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using a novel “Evidence for Impact” Scor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akeholder engagement, poverty,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trong leadership have most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impact biodiversity and/or livelihoods, but the direction of impact (i.e., positive or negative) can be context-dependent. We found a generally poor evidence base for impact evaluation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ough some factors were highly cited, few studies actually evaluate impact. Results indicate the need for a mor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MPA placement and more empirical studies that assess impact.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广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00个反映社会空间结构的变量进行分析,提取出影响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据此将广州市划分为7类社会区。与1985年的广州社会区研究对比,归纳出基于老城区发展的、基于工业和教育飞地发展的、基于农村社会区发展的社会区演变的三种模式,从转型期制度与政策变化、历史因素、政府对城市管理与调控等方面分析了社会区分异的机制,总结了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模型,比较了中西方社会区结构的差异,并从职业分异、家庭生命周期、外来人口等方面对广州未来社会区的演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文化景观设计浅议--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全球化产生了全球化的文化景观,城市作为这种全球化文化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应该在保持其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大力吸取、再加工各种外来文化,向外辐射新文化。景观生态学原理具有关于运动和流动等景观格局关系的一般性意义,适用于包括城市文化在内的各种景观。文化再生功能体是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核心部分,应该具有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提供核心生境,同时为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提供边缘生境的功能。以兰州市为例对文化景观特别是文化再生功能体的设计作了示意性说明。 相似文献
19.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框架下的海洋保护区建设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009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建立了第一个海洋保护区,但2012年以来,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以及东南极海洋保护区代表体系提案却一直没有进展,其中涉及了南极条约体系解读与海洋保护区定义等法律争论、保护区建设与地缘政治控制以及排斥其他国家渔业活动等政治争论。研究表明,虽然委员会有权建立海洋保护区,以实现养护南极生物资源的目标,但两个提案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且这两个提案一定程度上都与提案国的南极领土主权以及渔业活动相关联,无法排除其他国家的政治关切;提案每年变化,也体现了政治妥协。因此,为真正实现按公约养护南极生物资源的目标,应切实解决相关的法律与政治关切,提高程序的透明度,扩大参与度,并认真实施对已建立的海洋保护区的研究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多样性损失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20种国家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属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杜仲、连香树、长序榆、紫斑牡丹、鹅掌楸、金钱槭7种,属二级保护的有秦岭冷杉、银鹊树、大果青杆、麦吊云杉、红豆树、领春木、白辛树7种,属三级保护的有庙台槭、香果树、野大豆、独花兰、八角莲、天麻6种。提出了加强珍衡植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