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葆瑚 《物探与化探》1984,8(3):190-192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3届年会于1983年9月11日至15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市举行。一万一千余人参加了会议。除美国本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外,还有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等二十余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参加。我国由7人组成的代表团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年会(SEG)和美国地质学会年会(GSA)于1986年11月2日至13日分别在美国休斯敦和圣安东尼奥召开。煤炭部地质局派出陈广雅、毛邦倬和李文杉参加了这两个会议。两  相似文献   

3.
国际综合方法找矿学术会议,于1993年4月12日至23日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会议由国际学术组织经济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勘探地球化学家协会及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由55家公司和有关机构资助。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美  相似文献   

4.
1988年2月14—21日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Adelaide)由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和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主持召开国际地球物理会议和展览会。 1988年2月21—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爱尔帕索(ELPaso)召开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西南分会会议。 1988年3月20—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召开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年会。 1988年4月5—6日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诺曼第(Norman)召开阿纳达科盆地专题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1前言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国际交流开始于20年代,从那时起,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活跃起来了。这种科技交流促进了地球物理学会的建立:SEG成立于1930年,EAEG(欧洲勘探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51年。开始时,各洲的地球物理学家只参加本洲学会的会议。自从60年代以来,现代空中交通工具使北美和西欧地球物理学家们的接触显著增多。一些学术刊物,例如美国的《地球物理》和欧洲的《地球物理勘探》在科技交流中起的作用更大。现在,研究者们很快就会知道大西洋或太平洋对岸的同行们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石油学会(CPS)、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和欧洲地球物理学家及工程师协会(EAGE)联合举办的 CPS/SEG/EAGE北京’98国际地球物理研讨会暨展览于1998年6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勘探开发技术”。会议代表来自石油公司、技术公司、服务公司、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共计有16个国家近180篇论文参加了交流,其中约70余篇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7.
SEG(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六十八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9月13—18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召开。与历届年会一样,会议分报告会和展览会两大部分。与会代表总人数逾万,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年会共设立了18个荣誉授予和奖项。今年 Maurice Ewing Medal(最高奖)被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罗伯特 E.谢更夫(Robert E.Sheriff)赢得。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总工程师陈祖传先生被授予终生会员的称号,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勘探界在该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06,27(8):1292-1292
2006年6月5日,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 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美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中国铁路工程协会、中国公路协会、浙江大学协办。刘光鼎院士任大会名誉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家映教授任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9.
第廿届全苏构造会议于1987年1月26日到28日在莫斯科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构造学家外,还有地球物理学家,岩石学家、矿床学家和从事石油、天然气及煤田研究的地质学家。全苏构造会议照例每年举行一次。最近几次曾分别以“中间地块”、“深断裂”、“洋壳”、“早前寒武构造”为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议概况2015年12月14~18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会议(AGU Fall Meeting)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召开。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其每年召开的会议也是国际地球物理领域规模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涉及地球深部结构、地震学、构造地质、矿物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生物地球科学、大地测量、全球环境变化、地磁和古地磁学、水文地质、地球与空间科学、地质灾害、浅层地球物理、海洋科学、磁性地球物理等专题,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约20000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消息二则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怀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会议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们提供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的论坛,增进国际同行们的合作和友谊,推动勘探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效果的提高。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地球物理用于勘探石油、煤田、金属、非金属、水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研究》2008,28(6):1022-1022
第12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国际会议于2008年9月18~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物理、化学、地质和考古等领域的近二百名第四纪年代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其中140多位来自国外。本届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由2008年Appleton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Ann Wintle教授担任,参加此次会议有《第四纪年代学》杂志主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地质学家Rainer Grun教授,印度物理学家Ashok Singhvi教授,和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Andrew Murray教授等国际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3.
国际物探学会第54届会议于1984年12月在美国亚特兰夫召开,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了解到地球物理探矿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了解核幔边界区域的各向异性对于了解俯冲板块的命运、热点火山成因和原始地球化学储集层的性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图的人工解读,从高信噪比的信号中获取核幔边界区域的结构信息。但是,传统的方法在采样欠佳区域中的实用性受到限制,并且没有利用跨越不同路径的波形数据集的全部统计能力。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天文学家合作,使用了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序  相似文献   

15.
21届勘查地球化学国际会议(IGES)于2003年8月29~9月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共有来自27个国家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各40人左右),中国只有作者一人参加,而原地球化学强国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无人入会。从提交论文数和大会发言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相对活跃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相似文献   

16.
消息报道     
《水文》1992,(5)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8月17~21日在香港举行。本次会议由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地震学会等团体共同组织。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部分,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研讨项目之一。大会收到73篇水文学论文,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 2 2~ 2 3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 12 0人 ,近 2 0人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美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17人 ,如许靖华、毛河光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华裔地球科学家。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的前身是海峡两岸三地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 ,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国际性系列学术会议 ,旨在加强海内外华人地球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联谊 ,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进步 ,…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四月一日在塞浦路斯首都尼克西亚召开的国际蛇绿岩会议是一次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讨论会。它是根据“国际地球内部化学”、“火山学委员会”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三十九项,由“蛇绿岩委员会”倡议召开的。 这次会议有四十个国家,三百多名代表参加。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南斯拉夫、西德等代表团规模较大,达四十多人,我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七人,属中等规模。此外还有阿根廷、智利、加拿大、瑞典、南非、澳大利亚及阿拉伯等国家。参加这次会的有四十多名女代表,还有研究生、大学生随导师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联合举办的“地球科学前缘:地球·环境·人类活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14—17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和国内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IPACES是由海外杰出华人地球科学家组成的一个非盈利性学术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促进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及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国家在地学领域的合作研究。会议由研讨会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教授和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主席、美国Univers…  相似文献   

20.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委托,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检查组于2006年7月8~9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形态和生物样品分析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湖北等实验室代表和质量检查组成员共1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