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海外中国城市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法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28-35,114
本文综述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中国城市的急速变化为城市地理研究学者提供许多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机会。大部分海外关于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集中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国际资本和经济改革在城市化、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空间重构中的作用。至今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研究的大多数理论研究是在中国以外的实际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在中国的实际背景下城市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各种过程与空间关系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包括地方化、城市主义、区域主义、城市竞争与合作过程、城市管治过程、地方、区域与全球过程的动态关系、空间与尺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5.
6.
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转向”与新城市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复式转向的推动下,“城市空间转向”已成为事实,城市地理研究不仅需要对物质空间进行研究,更要对人文空间及文化空间等进行研究,其研究的视点是城市空间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融合,顺应这种转变,开展新城市地理研究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增长与格局变化的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凤旋 《地理学报》2002,57(6):723-730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从数量上、质量(结构、功能、水平)上均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现实需要相距甚远。未来十年是中国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城市应当走稳定、提高、发展的道路。因此应当有计划地设置城市,加快培育区域核心城市,促进新的城市空间组织的形成发展,积极引导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提高现有城市的设施和管理水平。城市地理学要加强微观的、各类城市的典型调查和深层研究,着力探索中国城市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的应用实践,努力进行学科理论和方法论总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薛德升  王立 《地理学报》2014,69(8):1117-1129
以国内出版的专著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资料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总体上日益繁荣,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研究的空间尺度总体上“由大向小”转变,研究视角向多样化转变;国家政策和城市热点问题对研究内容具有重要影响,西方理论和流派对研究视角具有重要影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是重要特色,城市化与城市体系是重要的研究主题。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培养全球化视野,批判性地引进西方理论,加强理论创新、科学规范、跨学科交叉与新方法引进。  相似文献   

13.
近期西方城市地理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闫小培  林彰平 《地理学报》2004,59(Z1):77-84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全球性趋势,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西方国家社会转型,西方国家城市发展新特征和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等背景因素共同作用下,近期西方城市地理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社会理论倾向,城市地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呈现多元化态势,城市地理研究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基于计算、模拟的定量分析方法均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蔓延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蒋芳  刘盛和  袁弘 《地理学报》2007,62(6):649-658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和无序蔓延的现实问题, 以北京市在1996~2004 年期间的城市扩展作为研究案例, 提出可以从城市扩展形态、扩展效率和外部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判识城市蔓延现象, 并提出基于地理空间指标体系的城市蔓延测度方法, 主要由涉及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的13 项指标所组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度和量化研究区城市蔓延的特征: ① 建设用地斑块具有明显的破碎化和不规则化趋势, 缺乏良好的规划控制, 不连续开发、条带式开发和跳跃式开发特征明显, 扩展形态不尽合理; ② 新增建设用地的建设密度和容积率较低, 并且新增用地的人口密度和经济产出水平均低于原有用地绩效, 扩展效率不高; ③ 城市蔓延占用大量的耕地和开敞空间、加重了交通负担, 对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活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铮 《地理学报》2002,57(2):250-250
社会地理学一直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1949年以后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一个禁区,作为这两个禁区交叉学科的社会地理学更是禁区中的重点。虽然1979年以来,社会学和入文地理学得到了承认,但是由于社会学家需要解决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诸如人口控制、再就业等,地理学家们更关心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地理问题,中国的社会地理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不乏一些对西方理论的介绍,也出现了诸如顾朝林、阎小培、丁金宏、柴彦威等一些青年学者对社会地理的某些问题的富有政策见解的研究,但是从纯学术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地…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士君  宋飏 《地理学报》2006,61(6):874-584
从东北地区城市地理框架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出发,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框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组群等城市地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地理框架的形成演变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城镇形成时期-近代城市形成时期-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发展时期。将城市体系结构框架归纳为:自上而下先快后缓的城市化进程,“弱金字塔”型的等级规模结构,沿铁路分布的“T”型空间结构,由“单一”向“新型”发展的城市职能结构。东北地区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为中心城市的“四城市时代”已经到来,三省GDP向四城市高度集中,并且依托四市正在形成发展为“大哈尔滨”、“大长春”、“沈阳经济区”和“大大连”四个大都市区。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和城市组群也发育得相对完备而密集,已初步形成“三圈”的基本格局,即辽中南城市群以及吉中、哈大齐等2个大型城市组群。  相似文献   

18.
管东生 《地理科学》2004,24(1):127-127
20世纪以来,汹涌澎湃的世界城市化潮流深刻改变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它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已经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空间。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城市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城市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合理的城市发展途径。《城市生态环境学》一书正是体现了这一研究方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历史城市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已从以往的单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向区域城市地理研究,即城市群的研究方向发展,从对单个城市的兴衰与环境的关系、从单个城市布局的研究等方面向历史上城市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拓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内容,取得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