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报导     
巨齿兰州龙惊现兰州盆地2005年10月11日,兰州市地质宾馆院内,1亿年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化石的复原骨架首次展出。经专家鉴定,兰州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是新属新种。单个牙齿最大宽7·5 cm、长14 cm;下颌长1 m,每侧有14个齿槽,单个齿槽  相似文献   

2.
巨齿兰州龙(新属、新种)是发现于中国甘肃省兰州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一新鸟脚类恐龙,其牙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最大的。兰州龙下颌长1m,每侧有14个齿槽,而单个牙齿宽约4cm,这是已知恐龙中的首次报道。分支系统学分析发现巨齿兰州龙与非洲早白垩世Lurdusaurus arenatus关系密切。它们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新支。兰州龙的发现也表明欧亚大陆与非洲在早白垩世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质》2008,(3):2-97
巨齿兰州龙:层位:河口群 时代:早白垩世 产地:兰州盆地 分类位置:鸟臀目,鸟脚类,斧胸类 巨齿兰州龙,由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勘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李大庆等2002年发现于甘肃省兰州盆地东南缘早白垩世地层中,为一新的鸟脚类恐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  相似文献   

4.
兰州—民和盆地位于中国西北横跨甘肃和青海两省的毗连地区,其中广泛发育出露良好下白垩统河口群。近年来,在该盆地东部的兰州盆地产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脊椎动物组合,其中以诸多的足印化石和世界已知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Lanzhousaurus magnidens)为代表,还包括一类宽臀的基干巨龙型类蜥脚类——刘家峡黄河巨龙(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以及许多其他尚未发表的恐龙、鱼类和龟类。本文报道在该地区河口群中所发现的第二种新的蜥脚类恐龙——炳灵大夏巨龙(新属新种)(Daxiatitan binglingi gen.et sp.nov.)。炳灵大夏巨龙的正型标本现存于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兰州)。该标本包括最后的10枚颈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颈肋和背肋,1枚脉弓,右肩胛骨,右乌喙骨和右股骨。估计其颈部长度为12.2m,整个身体长度为26m,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大夏巨龙是巨龙类的一个基干分子[其支干定义为:与盐龙(Saltasaurus)而不与腕龙(Brachiosaurus)更具亲缘关系的巨龙型类],其以如下特征区别于其他巨龙类分子:颈椎的前关节面后移;肩胛骨骨体的远缘与其长轴斜交;股骨远端髁相对于股骨体向背侧方倾斜10°,而且从远端看,该远端髁处于后内—前侧方向。大夏巨龙独特的股骨构造指示出一种强烈外撇的走步姿态。同时,这种姿态也得到了保存于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同一层位(河口群上段)的强烈外转的、宽间距的蜥脚类恐龙行迹的进一步佐证。炳灵大夏巨龙的发现丰富了兰州盆地脊椎动物组合,对研究巨龙类恐龙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学名:Yongjinglong datangi李立国,李大庆,尤海鲁,皮特·道德森2014语源:属名"Yongjing"指甘肃省永靖县,是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long"即"龙";"datang"有两个含义,一指中国"唐朝",二献给我国恐龙研究学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唐智路先生。产地与层位: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分类位置:蜥臀目蜥脚亚目巨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15-18米特征:大唐永靖龙的正模化石包括三颗牙齿、八个椎体、左侧肩胛乌嘬  相似文献   

6.
198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中侏罗统五彩湾组地层一化石坑中采集到27个保存不佳的恐龙肩胛骨化石,其中17个左肩胛骨,10个右肩胛骨,经综合整理修复出2副骨架。1990年经恐龙专家董枝明先生研究认为是一种体长约5m的小型蜥脚类恐龙,因其体形小巧,并为纪念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故的恐龙修复架装专家苏有伶先生,命名为苏氏巧龙。这是苏先生生前修复的最后一条恐龙,也有学者怀疑它是后来发现的体长约17m的克拉美丽龙(Klamelisaurus Zhao X,1993)幼体。  相似文献   

7.
华东白垩纪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东地区虽然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暴龙类恐龙骨骼化石,但近年在浙江天台白垩纪赤城山组地层中发现了白垩纪巨型暴龙类恐龙产的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化石。因暴龙类恐龙目前在系统分类上被归入兽足亚目(Theropoda)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暴龙科(Tyrannosauridae),建议巨型长形蛋化石也可采用相应分类方法,归入长形蛋化石亚目(Elongatoolithineae)巨型长形蛋化石超科(Macroelongatoolithoidea)巨型长形蛋化石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以便对应研究。这些蛋究竟是哪一种暴龙类恐龙所产?从目前掌握资料分析,在东亚的暴龙类恐龙属种中,冠龙和帝龙个体较小,成年体长分别仅约3m和1.6m,年代更早,分别为约160Ma和130Ma,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鹰龙和分支龙成年体长5m~6m,还不能算巨型暴龙类恐龙。只有体长达10m,甚至更大的特暴龙,似乎最有可能产下这样的巨型长形蛋。但特暴龙迄今已知的化石层位时代为晚白垩世末期的Maastrichtian期(71Ma~65Ma),而浙江的巨型长形蛋的年代则是晚白垩世早期的Turonian期(约92Ma)。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或许是特暴龙的生存年代要上溯到约92Ma,或许这种巨型长形蛋是另一种目前尚不为人知的,生存年代在约92Ma的巨型暴龙类恐龙所产。此外,根据这些蛋化石的外形特征及其在巢穴里的分布方式可以推测,这种暴龙类恐龙,具有功能双输卵管系统,每次产卵2枚,蛋在巢穴里呈2个一组放射状排列。其蛋壳并非刚性的硬壳,而是具有一定韧性的厚牛皮纸状外壳,在重力作用下变形呈扁的长椭球形。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 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O ,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  相似文献   

9.
辽西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新的离龙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玲  吕君昌  刘金远  季强 《地质论评》2005,51(6):694-697,i0003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0%,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相似文献   

10.
<正>炳灵大夏巨龙学名:Daxiatitan binglingi尤海鲁、李大庆、周伶琦、季强,2008产地与层位: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分类位置:蜥臀目、蜥脚亚目、巨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30米特征:大夏巨龙是巨龙型类的一个基干分子,其独特的股骨构造指示出一种强烈外撇的走步姿态。同时,这种姿态也得到了保存于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同一层位的强烈外转的、宽间距的蜥脚类恐龙行迹的进一步佐证。估计其颈部长度为12.5米,整个身体长度为30米,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7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恐龙的专家董枝明先生对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连木沁晚白垩统地层的不完整恐龙头骨及相连的颅后骨骼化石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体长2m~3m的小型兽足类掠食性恐龙,以化石发现地点命名它为“火焰山鄯善龙”,系统分类归入霸王龙科。但有的学者怀疑它是早先发现于蒙古晚白垩统地层的一种体长8m~10m的霸王龙科恐龙——警报龙(Tarbosaurus Maleev,1955)的幼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陆家屯的一完整恐龙头骨及下颌。它代表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houi You,Xu et Wang,2003)一成年个体。比较研究表明红山龙,作为鹦鹉嘴龙科的第二个属,与鹦鹉嘴龙属区别于具有较长的吻部(约头骨长的一半),和椭圆形且长轴指向背后方的外鼻孔,眼眶和下颞孔。  相似文献   

13.
陕西南郑县马元一带发现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陕西省南郑县马元地区碑坝穹隆周缘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长大于60km、宽10-200m的铅锌成矿带。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多条铅锌矿体;中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多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主矿体长2560m,平均厚度8.60m,平均锌品位4.14%。初步认为该铅锌矿带属层控型,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科研人员在兰州盆地刘家峡附近的下白垩统河口群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恐龙骨骼化石,包括两节尾椎、几乎完整的荐骨、肋骨碎片以及左肩胛骨,推测身长约20m,宽达1.1m,肩胛骨最宽处达83cm。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尤海鲁和甘肃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李大庆等专家研究,确定为一种新的巨龙形恐龙,  相似文献   

15.
山东莒南后左山恐龙公园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山东省莒南县后左山恐龙公园内保存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恐龙足迹化石。该足迹化石群产于早白垩世大盛群田家楼组,主要是兽脚类、鸟脚类恐龙的足迹,尤以前者占优质。最大的一个为椭圆形,大小100cm×70cm,可能系鸟脚类恐龙的足迹。鸟脚类足迹大多为椭圆形,长轴一般30~40cm,常呈幻迹保存。最大的兽脚类足迹为三趾型,长49cm,宽35cm,是大型肉食龙类的足迹;最小的一个长8.5cm,宽4.5cm,可能是虚骨龙类的足迹。另外还发现了少量可能是驰龙的足迹,具有2个很长的趾(Ⅲ和Ⅳ趾),趾间角极小,二者几乎平行。鸟脚类恐龙足迹层位分布局限,但密度较大,产出的层面常发育泥裂、波痕,甚至冰晶痕,与泥岩、粉砂质泥岩等层位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近乎完整的梳齿颌翼龙类下颌,确立了一新属新种:短颌辽西翼龙Liaoxipterus brachyognathus gen.et sp.nov.短颌辽西翼龙以它前部扩张的下颌缝合部,左右第四齿槽间的距离最宽等特征不同于发现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基于其扁宽的下颌吻端,牙齿大小分异小及短的下颌缝合部,把它归入梳齿翼龙类,短颌辽西翼龙以其较少的牙齿数目区别于其他梳齿颌翼龙,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季强和姬书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PhilipJ .Currie和MarkA .Novell对 2件产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四合屯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火山凝灰质页岩的带羽毛印痕的脊椎动物骨架化石研究后 ,确认其是一种长羽毛的小型兽足类恐龙。为感谢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邹家华对辽西古生物研究的大力支持 ,特将其命名为邹氏尾羽龙。特征 :体长近 1m。前上颌骨具长而钩形的牙齿 ,齿根宽。上颌骨和齿骨无牙齿。尾短 (仅为体长 1/ 4 )。前肢较长而指爪较短。后肢长而粗壮。尾末端和前肢第 2指骨分别排列生长着长…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中国科学院在山东省诸城市白垩纪现之一,就是在该市龙都街道臧家庄村的上白垩统地层是在北美以外首次发现角龙科恐龙化石。经中国科学2010年描述并命名其中一新属种:诸城中国角龙(Sinoc特征:中型素食恐龙。体长6~7 m,躯干及四肢粗头前部有一超过30 cm的粗壮角;在头后缘有超过10分类: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相似文献   

19.
嘎衣穷多金属矿床的激电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县嘎衣穷矿区经过三年的激发极化法测量工作,圈定了南北两个长达2200m的激电异常带,在异常带中进一步圈定了8个局部异常,其中Ⅱ_1号异常长440m,宽10—20m,经工程查证,圈定多金属矿体长360m,平均厚度9.11m;Ⅱ_2、Ⅲ_3号异常长约1300m,宽约20—60m,经工程查证,圈定多金属矿体长870m,地表最大厚度21.4m。通过激电工作同时发现了矿区南东部位的大规模异常,经少量地表、深部工程控制也已见到了多金属矿体。嘎衣穷矿床属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对开展激电工作都较有利,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7,31(2):129-129
1988年10月,禄丰县文化馆的王正举在本县金山镇新洼村小山坡上,发现一具完整的原蜥脚类(Pro-sauropoda)恐龙化石骨架。经1990年该县新建的禄丰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努力,架装在该馆陈列大厅,并在开馆时隆重展出。1995年由重庆自然博物馆张奕宏及禄丰恐龙博物馆杨兆龙共同完成研究并命名。分类:蜥臀目(Saurischia),蜥脚型亚目(Sauropodomorpha),大椎龙科(Massospondyli-dae)。特征:体长5m~6m,高2m,在原蜥脚类恐龙中算大块头。骨骼重而粗壮,头骨较小,头长37·5cm。头长为头高的1·7倍,颅骨较高。匙状牙齿,主食植物,有时可能也食软体动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